金 燦
(滁州學院 美術與設計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海報作為傳遞信息的主要載體,在大眾傳播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設計師在創作中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在圖形、文字、色彩等“實空間”的表現上,忽略了“虛空間”的作用。相對于具象的圖文而言,“虛空間”看似“無用”,卻蘊藏著將作品從實用價值升華到審美意境的關鍵因素。“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合理把握“虛空間”,使其成為一種設計元素或表現方式,讓觀者在讀取信息的同時得到視覺和精神上的雙重享受,從而提升作品的視覺感召力和生命力。
無論是我國古代繪畫還是西方現代設計,對“虛空間”的研究從未停止,“虛”并不是空虛、無意義,而是為了更好地襯托畫面主體,展現藝術精髓。
“虛實結合”是中國古典美學觀念的重要原則之一,老子認為“有”是現象,“無”是本質,“無”決定“有”的存在,這也是中國美學中“空則有、有則空”觀念的思想來源。我國古代的藝術家在創作中以“留白”作為特殊的構圖方式,用少的筆墨和大面積的空白,營造出空靈、超脫的畫面意境,在筆墨未到之處,給人留下意猶未盡的想象空間,正如清代畫家笪重光所言:“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1]。留白并不是“空虛”“無用”,而是畫家經過深思熟慮后有意為之的,作為一種表現手法,留白不但可以突出主題,還能傳達出作品中的思想意境,是畫面中不可缺少的構成因素,這種“此處無物勝有物”的精神境界,形成了東方藝術特有的虛靜、高雅、意境深遠,也是中國畫的精髓所在。
海報作為傳播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商業活動、社會教化、信息公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在不斷加快,日常生活中常常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海報信息。在此背景下,人們對于海報的審美要求不斷提高,只有能夠有效傳遞信息并帶給讀者視覺美感、喚起讀者情感體驗的設計作品才更具生命力。“虛空間”是圖文之外的空白區域,與中國畫中的“留白”一樣,不僅能強化海報主題,高效傳達信息,還能在構圖上形成空間感,使讀者得到視覺上的放松。另一方面,“虛”與“實”的對比可以營造出一定的畫面意境,讓觀者產生聯想,加深對海報的感悟和記憶。因此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虛空間”并合理利用,創作出既能有效傳達信息又能令人悅目怡心的作品。
“虛空間”并不單指畫面中的白色,也可以是有色的底圖或背景,在海報中“虛空間”有著與圖形、文字等元素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具有多種運用形式,它可以是圖形、文字之間的間隙;也可以是襯托畫面主體的留白;還可以轉化為圖形元素,與“實空間”形成圖底關系。但不論是哪種形式,最終都是為了達到更好的畫面效果,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
根據人們的視覺習慣,在閱讀信息時會將畫面中占比較大的形象視為視覺中心,再根據其他元素的位置進行移動形成視線流。信息擁擠又沒有明確主次關系的畫面,會讓觀者在閱讀時感到無所適從,甚至產生逆向心理,導致傳達效率不佳。因此,海報設計中如何運用視覺流程,引導觀者的閱讀順序以達到有效傳播的目的,一直以來都是設計者努力探索的方向,也是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在海報設計中,對于大小不同的形態進行位置、方向上的變化,營造一定的“虛空間”,能夠有效引導觀者的視覺按照既定的方向移動,令觀者可以更輕松地讀取信息,最大限度地發揮海報的信息傳播功效。
隨著物質生活和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審美要求也在逐漸提高,因此海報既要能夠快速、準確地傳達信息,又要具備一定的視覺美感。從書法作品的“精美出于揮毫,巧妙在于布白”中可以直觀地認識“虛空間”在藝術表現中的作用。海報中的“虛空間”既可以作為構圖方式,也可以作為一種藝術語言,設計者以空白帶給觀者輕松、寧靜之感,觀者也在閱讀過程中受到藝術作品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欣賞能力。“虛空間”與圖文所構成的“實空間”共同作用,決定了藝術作品的呈現及審美價值的高低,在達成傳播的基礎上,創作出既能使人悅目又能令人悅心的作品,是海報設計的追求所在。
中國畫常以“空白”來構成畫作意境,表達思想情感。空白,并不是空無一物的白紙,而是畫者的有意安排,在筆墨未到之處暗藏趣味與玄妙。所謂“實處之妙,皆因虛處而生”,空白雖無形卻包含了意境、氣韻等內容,既有別于圖形、文字又與它們相互依存,共同展現作品的審美和精神價值。海報中的“虛空間”,不僅僅是圖文與背景的關系,也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在設計中以恰當的方式合理利用“虛空間”,能夠形成透氣、清新的氛圍,使整個畫面活潑、生機盎然并富有韻味,讓觀者在閱讀時得到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間。
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的哲學態度與中國畫中“計白當黑”的技法遙相呼應,都是“虛”“實”空間對立統一關系的高度概括。這些美學原理應用在海報設計中便是對“虛空間”的認識,“虛空間”在海報中是一種“無聲”的設計語言,一般分為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如同剪紙或雕塑中的鏤空,用空白組成一定的圖文信息,令畫面產生更強的視覺沖突,起到吸引觀者注意力的作用,讓信息能更為清晰地傳達;另一種是以正負形構成的方式形成圖底關系,當觀者在細細品讀后領悟其中的精妙,在感到驚喜之余又覺回味無窮,起到增強海報趣味性的作用。
從藝術審美的角度來看,“虛空間”不但能清晰明確地傳遞信息,還能營造出一定的畫面意境,觸發觀者思維的馳騁,體會設計者所傳達的情感。看似“無用”,實則包羅萬象,以有限的形象傳達無限的含義,使畫面呈現出自由空靈之美,這也是“虛空間”存在于海報中的美學價值。
海報設計的最終目的是使信息得到有效的傳播,而讀者與海報之間的“對話”完全由設計者創造的畫面來決定,美國著名設計師比阿特利絲·沃德曾在她所發表的“水晶高腳杯”版式理論中強調“可讀性”和“易讀性”的區別,“可讀”是最基本的識別需求,“易讀”則是更高層次的視覺感受[2]。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每天都會接收到大量的圖文信息,從視覺心理學上來說,信息量大、布局密集會讓人眼花繚亂、分不清主次,產生厭煩情緒;而畫面過于空曠則會讓人覺得乏味無趣,失去閱讀興趣,這兩種情況都不利于信息的傳播。如古人所言“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海報畫面中有了疏密對比才能產生重點和節奏,令畫面產生前、后、虛、實等情景變化,幫助人們快速識別最重要的信息訴求點。
海報設計過程中,摒棄復雜、冗余的視覺元素,以簡潔的圖形和適當的“虛空間”一方面可以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凸顯畫面主體,營造出純凈、醒目、易讀的畫面;另一方面,合理地處理圖片與文字、文字與文字間的“虛空間”,可以明確信息的主從關系,令畫面具備一定的節奏和韻律,打造良好的視覺秩序和清晰的邏輯關系,讓觀者獲得輕松、舒適的視覺體驗和審美享受,增強觀者的閱讀意愿,從而更好地達到傳播的目的。
無印良品的宣傳海報一直以來都是簡潔設計的典范之作,以“虛空”的畫面來提升視覺效果,在突出主體物的同時營造空間感,提煉出畫面的純凈感,向觀者展現無印良品所提倡的簡約、質樸的品牌精神。設計師巧妙地運用“虛空間”,創造出虛實相宜、張弛有度的畫面效果,在傳達信息的同時,兼顧觀者的審美和精神需求,才能更好地達到海報設計的目的。
中國畫以空靈的意境展現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心理,宗白華曾說:“中國畫最重空白處,空白并非真空,乃正是宇宙靈氣往來,生命流動之處。”畫家在創作時,擅長以空白來展現自己的空間意識,以“無聲之言”營造畫面的韻律和意境,表達自身情感并傳達給觀者。
美的本質是相通的,海報畫面如果沒有適當的“虛空間”,觀者就會感到死板、壓抑,影響閱讀和記憶。優秀的海報作品不僅要起到信息傳遞的作用,更要能啟發觀者的聯想,喚起觀者的情感,就像國畫中的留白,海報中的“虛空間”不僅可以使版面靈動而有生氣,還能打造出特定的畫面意境,潛移默化地將設計者的所思所想敘述給讀者,達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畫面效果。
在海報中運用“虛空間”可以形成畫面中的虛實對比,營造出“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畫面意境,給觀者留下思維空間,從而產生意猶未盡的感受。這里的“虛空間”已經超越了“空白”的淺層含義,是設計者有意為之的形式語言,它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蘊含了設計者的思考和情感表達,以空靈、寂靜的畫面來展現設計思想,強化作品的傳達效果[3]。
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先生主張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西方現代設計中,在作品中常常以簡約的水墨元素渲染出深遠的意境,展現出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沉靜、高雅的東方審美追求。如《九九歸一·澳門回歸》海報,以空白作為畫面背景,一片蓮花花瓣飄落在毛筆書寫的兩個阿拉伯數字9之中,蓮花象征澳門,兩個“9”套疊在一起從圖形上看既像水面上泛起的漣漪,也像中國傳統回紋,寓意澳門回歸祖國是落葉歸根,留白不僅使主體物得到了凸顯,也為畫面帶來特殊的意境之美,不僅能很好地吸引觀者注意力,也有利于作品思想內涵的傳遞。
“有”和“無”是老子哲學思想中的重要范疇,老子認為“有”和“無”之間可以轉化,宇宙和生命就在有無之間循環往復、涌動不息。傳統圖案中的“陰陽魚”便是對這一觀念最好的詮釋,一條S形曲線將圓形分割為形狀相同、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兩個部分,一部分留白、一部分填黑,看似首尾糾合,無限回旋的兩條魚,表達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學思想觀,體現了道家思想對宇宙運行規律的理解。
從現代圖形設計的角度來看,陰陽魚成功運用了圖底反轉的設計手法,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正負形關系,是視錯覺圖形的經典之作。國外對共生圖形最著名的研究就是“魯賓之杯”,當我們以黑色為圖可以看到兩張側面的人臉,白色為背景;當我們以白色為圖可以看到杯子的圖形,黑色便成為背景。正如阿恩海姆所說:“圖形與基底的關系就是一個封閉的式樣與另一個和它同質的非封閉的背景之間的關系。”[4]在海報設計中運用人的視覺特性,將“虛空間”作為特殊的圖形元素,有意識地處理空白處的形態,使之與具象圖形形成互相界定、不可分割的共生關系,令“圖”和“底”既融為一體又能單獨識別,以有限的形態傳達出多重信息,達到“一語雙關”的效果,在滿足觀者審美需求的基礎上為觀者帶來豐富的視覺層次,增強畫面的趣味性[5]。
日本著名設計師福田繁雄在創作中以簡潔有趣的圖形,反映出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正負形是他最常用的創作方法之一。如《京王百貨》宣傳海報,作品以白色圖形來表現女性的腿,利用女性的腿部輪廓在黑色背景上又勾勒出男性的腿部圖形,通過連續反復,形成水平方向上交錯延伸的視覺效果,這種共用輪廓的圖底關系,使圖形之間互生互存、相互滲透,在傳達主題的同時為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不僅能夠調動觀者的視覺興趣,還能引導觀者主動探尋作品的內涵。
中國畫中注重以“虛空間”來營造意境、傳遞情感,而在西方傳入我國的現代設計中,“虛空間”的設計則表現為一種理性的設計策略。在有形與無形之間,如何留取“虛空間”打造合理的閱讀節奏,如何運用“虛空間”傳遞主題,激發觀者情感,如何打造“虛空間”的形態使之與實形相互翻轉,都是“虛空間”作為設計手法或圖像元素所不可缺少的創意表達方式。
海報作為信息交流的載體,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中,需要以輕松愉悅的視覺環境,快速、準確地傳遞信息,反之,則會削弱信息傳達的效率,因此,適當的空白非常重要。在海報設計中要遵循形式美法則,在各個元素間形成明確的主次關系,打造合理的畫面節奏,使觀者能清晰、流暢地讀取信息[6]。此外,“虛空間”也令畫面更為簡潔,在強化主題表現力的同時,吸引觀者的注意力,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
海報要在短時間內讓觀者留下深刻印象,僅靠圖文的表現力是不夠的,還需要營造一定的畫面意境,讓觀者產生情感互動。這里的“意境”沒有具體形態,是通過畫面中的“虛空間”體現的,是具象形態向外的延伸,也是設計者為觀者提供的情感空間。在海報設計中,“虛空間”雖無形,卻有著重要作用,一方面,以“虛”托“實”使有形的元素更加集中,令作品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也為畫面帶來了生機,能引發觀者更深層次的思考,從而升華了作品傳達的情感,使畫面獨具魅力。
“虛空間”作為海報中獨特的設計元素,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創意方式之一,設計師想要設計出創意十足的作品,還要充分考慮“虛空間”所具有的圖形因素,運用圖與底之間對立統一的關系,在二者之間形成不可分割的圖形關系。在海報設計中,充分重視圖形的輪廓線,使底也具備形態特征,形成圖與底既是一個整體又各自為圖的視錯覺效果,一方面可以令畫面更具趣味性,另一方面能夠引導觀者從不同視角解讀畫面,以簡潔的圖形語言表達多重寓意。
“虛空間”具有引導視覺流程、提升格調、營造意境、增強趣味等多種作用,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優秀的海報設計形式多種多樣,但從審美追求上來說,都兼具形式美和意境美,形式美是對具象形態的視覺感知,意境美則是作品精神價值的體現。合理運用“虛空間”不但可以清晰地傳達主題,還能為觀者提供視覺上的休息,增強畫面藝術感染力,提升作品的審美價值。因此,設計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和審美品味,遵循“以人為本”的現代設計理念,兼顧實用與審美雙重需求,才能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