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京濤
(渤海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從當前的研究成果來看,關于金代封爵制度的研究大多在通史和制度史領域里面有所涉及。金朝爵制分為漢制封爵和猛安謀克世爵,對金代漢制封爵的相關問題已經有人開始關注,而且也有專文來進行論述,對金代漢制封爵制度的發展演變、爵稱與爵序,以及爵位的封授與管理等一系列問題都進行了系統深入地考察,這其中以孫紅梅老師的研究成果最為豐碩①。故本文在汲取前人經驗教訓的基礎之上,擬對碑刻與墓志中所涉及的金代漢制封爵史料進行輯錄,以補《金史》記載之不足,也為研究金代漢制封爵問題提供一點有益的資料。
金朝沿用前代故事,形成了一套帶有自身特色的勛爵食邑制度。天會四年(1126年),金太宗便曾經以勛爵賜予降金漢官[1]134。其后,“至熙宗頒新官制及換官格,除拜內外官,始定勛封食邑入銜,而后其制定”[2]1216。下文引用(明代)王圻纂輯之《續文獻通考》所載史料來對金代勛爵食邑制度進行簡單介紹:
勛:“金制,勛一十二階。上柱國,正二品;柱國,從二品;上護軍,正三品;護軍,從三品;上輕車都尉,正四品;輕車都尉,從四品;上騎都尉,正五品;騎都尉,從五品;驍騎尉,正六品;飛騎尉,從六品;云騎尉,正七品;武騎尉,從七品?!?/p>
爵:“金制封爵,正、從一品曰郡王,曰國公,正、從二品曰郡公,正、從三品曰郡侯;正、從四品曰郡伯(舊曰縣伯,章宗承安二年更);正五品曰縣子,從五品曰縣男?!?/p>
食邑:“金熙宗天眷定制,凡食邑同散官入銜。封王者萬戶(實封一千戶),郡王五千戶(實封五百戶),國公三千戶(實封三百戶),郡公二千戶(實封二百戶),郡侯一千戶(實封一百戶),郡伯七百戶,縣子五百戶,縣男三百戶(皆無實封)?!盵3]
現茲將金代漢制封爵史料予以輯錄,以期對金史研究有所幫助。如下所示:
1.張浩——虞國公、南陽郡王
“特進參知政事、虞國公張浩之先父光祿公,諱行愿,遼陽人也?!盵4]78
——《張行愿墓志》
“中大夫4子:庭玉、庭堅,次即公,太師、南陽郡王張公浩之外孫?!盵5]341
——《王黃華墓碑》
2.楊敬昌——開國子
“女子清河縣君張氏,故子婿中散大夫、司農卿、前知嚴州軍州事、上都尉、開國子、食邑伍佰戶、賜紫金魚袋楊敬昌。”[4]21
——《寶嚴寺舍利塔石函銘》
3.劉長言——彭城縣開國男
“奉德大夫、行臺尚書右司郎君、騎都尉、彭城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劉長言撰并書丹。”[4]39
——《韓彀墓志銘》
4.丁暐仁——濟陽郡開國伯
“少中大夫、同知西京留守、大同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府事、上輕車都尉、濟陽郡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賜紫金魚袋丁暐仁篆額?!盵4]42
——《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記碑》
5.孔固——魯縣開國子
“中憲大夫、西京路都轉運副使、上騎都尉、魯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賜紫金魚袋孔固書?!盵4]42
——《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記碑》
6.時立愛——鉅鹿郡公、陳國公、鄭國公、鉅鹿郡王
“大金故勤力奉國功臣開府儀同三司致仕謚忠厚鉅鹿郡王食邑壹萬戶食實封壹千戶時公墓志銘?!鞎四昃旁拢谔庈姽澏仁?、檢校太尉、特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鉅鹿郡公?!鞎迥瓿跏辉?,加開府儀同三司、鎮東節度使令,進封鄭國公致仕。天眷三年,官制行,易開府儀同三司。皇統元年,以受尊號,恩封鉅鹿郡王?!盵4]45
——《時立愛墓志銘》
7.宇文虛中——上柱國郇國公
“特進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太常卿、修國史詳定內外制度儀式、上柱國郇國公、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三百戶宇文虛中奉敕撰?!盵4]45
——《時立愛墓志銘》
8.張孝純——上柱國應國公
“儀同三司致仕、上柱國應國公、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三伯戶張孝純撰?!盵4]54
——《高尚處士修真記》
9.王慶祐——太原縣開國男
“經武將軍、前西京軍器庫使、騎卻尉、太原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王慶祐?!盵4]66
——《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
10.王庭直——太原縣開國男
“皇統八年戊辰歲四月十一日,朝奉大夫、前行新鄉縣令、改授行解州夏縣令、騎都尉、太原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王庭直記。”[4]67
——《海蟾堂移石刻記》
11.成蒙亨——上谷縣開國男
“朝散大夫、行新鄉縣令、騎都尉、上谷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成蒙亨立石?!盵4]67
——《海蟾堂移石刻記》
12.韓為股——南陽縣開國伯
“安遠大將軍、同知濟南尹事、南陽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韓為股?!盵4]74
——《靈巖寺寶公開堂疏碑》
13.吳演——渤海郡開國子
“□□□渤海郡食邑五百戶、前行武安縣令、上騎都尉、開國子銘石。”[4]79
——《吳舜辟墓志》
14.王庭圭——太原縣開國男
“朝散大夫、充臨海軍節度判官、騎都尉、太原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袋王庭圭撰。”[4]81
——《錦州安昌縣永和村東講院重修舍利塔碑銘》
15.張通古——上柱國沈王
“開府儀同三司、平章政事、上柱國沈王、食邑壹萬戶張通古建□□□?!盵4]83
——《嚴行大德閑公塔銘》
16.茹璋——長沙縣開國男
“西京牢城軍都指揮使、顯武將軍、長沙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騎都尉男璋記?!盵4]84
——《故忠顯校尉茹公佛頂心陁羅尼幢記》
17.張子貞——清河縣開國子
“公先娶縣君吳氏,有一男曰子貞,登進士第,今為遼陽府判官、中散大夫、上騎都尉、清河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賜紫金魚袋?!盵4]92
——《張雄墓志》
18.王良翰——太原縣開國男、太原縣開國子
“朝散大夫、河車府能官、騎都尉、太原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王良翰書?!盵4]100
——《潞州長子縣重修圣王廟記》
“中靖大夫、行潞州潞城縣、上騎都尉、太原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賜紫金魚袋王良翰書?!盵4]139
——《重修真澤二仙廟碑》
19.劉順忠——彭城縣開國子
“廣威將軍、行潞州長子縣令、上騎都尉、彭城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劉順忠。”[4]100
——《潞州長子縣重修圣王廟記》
20.郭宗慶——汾陽縣開國子
“建威將軍、行縣令、上騎都尉、汾陽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郭宗慶?!盵4]107
——《古賢寺重修彌勒殿記碑》
21.完顏褒——鄭國公
“正隆六年□□□□□□九日,崇進東京留守、鄭國公、男完顏褒建?!盵4]113
——《通慧圓明大師塔銘》
22.趙安時——天水縣開國子
“中散大夫、前南京路兵馬都總管判官、上騎都尉、天水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賜紫金魚袋趙安時撰?!盵4]139
——《重修真澤二仙廟碑》
23.王從簡——太原縣開國子
“中順大夫、前充隴州防御判官、上騎都尉、太原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賜紫金魚袋王從簡題額?!盵4]144
——《觀音院碑》
24.高思廉——上柱國廣陵郡開國公
“榮祿大夫、行興中尹、上柱國廣陵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食實封貳伯戶高思廉。妻廣陵郡夫人高氏、二夫人高氏、長男云堂、次男三學奴。”[4]149
——《興中府尹銀青改建三學寺及供給道糧千人邑碑銘》
25.李致道——隴西縣開國男
“小師經武將軍、兗州觀察判官、騎都尉、隴西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李致道篆額?!盵4]155
——《三省奉旨存留大乘寺鑄鐘銘碑》
26.郭長倩——汾陽郡開國男
“朝奉大夫、行太常博士、騎都尉、汾陽郡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郭長倩撰。”[4]159
——《梵云院碑》
27.鄭產——滎陽郡開國伯
“大中大夫、行乾州刺史、兼知軍事、輕車都尉、滎陽郡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賜紫金魚袋鄭產文述并書?!盵4]168
——《乾州思政堂記碑》
28.李仲仁——隴西郡開國伯
“昭武大將軍、同知乾州軍州事、上輕車都尉、隴西郡開國伯、食邑七百戶李仲仁上石?!盵4]169
——《乾州思政堂記碑》
29.張琮——清河縣開國男
“宣武將軍、可德順州都巡檢騎都尉、封清河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張琮?!盵4]172
——《順德州廣濟禪寺塔下安葬功德記碑》
30.察產八斤——隴西郡開國侯
“鎮國上將軍、同知德順州事、軍州事護軍、隴西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實封一百戶、察產八斤并妻隴西郡夫人完顏。”[4]173
——《順德州廣濟禪寺塔下安葬功德記碑》
31.德石烏也——太原郡開國侯
“鎮國上將軍、行德順州刺史、兼知軍事護軍、太原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實封一百戶、總押軍馬德石烏也并妻太原郡夫人王勝仙。”[4]173
——《順德州廣濟禪寺塔下安葬功德記碑》
32.張中彥——宗國公
“崇進行臨洮尹、兼熙秦路兵馬都總管宗國公張中彥?!盵4]173
——《順德州廣濟禪寺塔下安葬功德記碑》
33.燕毅——范陽縣開國子
“中議大夫、行太原府盂縣令、上騎都尉、范陽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賜紫金魚袋燕毅?!盵4]175
——《神泉里藏山神廟記》
34.趙擄——天水郡男
“朝列大夫、充德州防御同知、天水郡男、食邑□□戶、賜紫金魚袋趙擄撰?!盵4]176
——《大天宮寺碑》
35.崔纊仁——□陵縣開國子
“中靖大夫、北京留守判官、上騎都尉、□陵縣開國子、食邑□□□、賜紫金魚袋崔纊仁建。”[4]177
——《大天宮寺碑》
36.趙敬昌——不詳
“奉國上將軍、永濟監使護□□□□□食邑一千戶、實封壹佰戶趙敬昌建?!盵4]177
——《大天宮寺碑》
37.吳格——延陵縣開國男
“大定十三年六月旦日,朝列大夫、充嵐州觀察判官、騎都尉、延陵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吳格謹記?!盵4]183
——《齊東鎮行香院碑》
38.喬扆——河南縣開國男
“起復奉議大夫、行大理司、直騎都尉、河南縣開國男、食邑三佰戶喬扆撰并書?!盵4]185
——《太清觀記》
39.完顏卞——金源郡開國公
“榮祿大夫守濟南府尹柱國、金源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完顏卞立石?!盵4]187
——《寶公禪師塔銘》
40.蒲察鼎壽②——彭城郡開國侯
“……將……軍、節度使兼兗州管內觀察使、駙馬都尉、上護軍、彭城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壹……鼎壽同立石?!盵4]187
——《寶公禪師塔銘》
41.完顏楤橅——金源郡開國侯
“鎮國上將軍、濟南府判、護軍、金源郡開國侯、食邑壹阡戶、食封壹百戶完顏楤橅亦同立石?!盵4]187
——《寶公禪師塔銘》
42.耶律重哥——漆水郡開國侯
“定遠大將軍、河南府判官、輕車都尉、漆水郡開國侯、食邑七伯戶耶律重哥。”[4]192
——《白馬寺釋迦舍利塔銘碑》
43.唐括烏也——彭城郡開國侯
“金吾衛上將軍、河南尹、上護軍、彭城郡開國侯、食邑壹仟戶、食實封壹伯戶唐括烏也?!盵4]192
——《白馬寺釋迦舍利塔銘碑》
44.邊元勛——陳留郡開國侯
“中奉大夫、行石州刺史、兼知軍事、陳留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一百戶、賜紫金魚袋邊元勛撰。”[4]196
——《王山十方圓明禪院第二代體公禪師塔銘碑》
45.蕭麻鞋——蘭陵縣開國伯
“宣威將軍、行京兆府臨潼縣令、上騎都尉、蘭陵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蕭麻鞋。[4]199
——《凝真大師成道記碑》
46.曹溥——譙國郡開國侯
“大金故通奉大夫前同知東平府路兵馬都總管事護軍譙國郡開國侯食邑千戶食實封一百戶賜紫金魚袋曹公神道碑銘。”[4]201
——《曹溥神道碑銘》
47.王珦——太原縣開國男
“朝請大夫、京兆府路兵馬都總管判官、騎都尉、太原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王珦撰?!盵4]201
——《曹溥神道碑銘》
48.劉中德——開國侯
“上鄰其能推恩,加鎮國上將軍,進封護軍、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一百戶、開國侯致仕,仍給身祿之半以終?!盵4]204
——《劉中德墓志銘》
49.石宗璧——武威縣開國子
“大金故宣威將軍河東路第一將正將兼知大和寨事上騎都尉武威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石公墓志銘。”[4]213
——《石宗璧墓志銘》
50.王彥潛——太原郡開國伯
“翰林直學士、中大夫、知制誥、兼行秘書少監、虞王府文學、輕車都尉、太原郡開國伯、邑七百戶、賜紫金魚袋臣王彥潛奉敕撰?!盵4]217
——《完顏希尹神道碑》
51.左光慶——平原縣開國子
“明威將軍、東上閣門使兼行太廟署令、上騎都尉、平原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臣左光慶篆額?!盵4]217
——《完顏希尹神道碑》
52.完顏希尹——許國公、陳王、豫國王、金源郡貞憲王
“明年,召還,拜尚書左承相、封許國公。宗磐蓄不臣心,連結黨與,宗雋與之同惡。王與太傅揣知,陰為之備。已而,宗磐等反逆事發,朝則執之于殿閣內。詔詰之,伏罪。王舉措間暇,而宗磐等已正刑典。以定亂功,進封陳王?!斓鲁酰庠酰u曰貞憲,以雪其非罪。正隆二年,改封金源郡。大定十六年,詔圖像衍慶官。明年,配享太宗廟庭。”[4]219
——《完顏希尹神道碑》
53.完顏婁室——莘王、金源郡壯義王
“天會十四年,追贈使相。官制行,改贈開府儀同三司,又追封莘王。正隆二年,改封金源郡。……大定十六年,天子思其功烈,詔圖像太祖原廟。明年大袷,配享太宗廟庭,謚曰壯義?!盵4]222-223
——《完顏婁室神道碑》
54.鄭子聃——滎陽郡開國子
“少中大夫、尚書吏部侍郎、兼翰林直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上輕車都尉滎陽郡開國子食邑七百戶、賜紫金魚袋鄭子聃撰?!盵4]232
——《汝州香山觀音禪院慈照禪師塔銘》
55.張景仁——開國侯
“中奉大夫、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修國史、上護軍、開國侯、食邑千戶、食實壹百戶張景仁立石?!盵4]233
——《汝州香山觀音禪院慈照禪師塔銘》
56.石玠——武威縣開國子
“中議大夫、同知絳陽軍節度使、兼絳州管內觀察使、上騎都尉、武威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賜紫金魚袋、權州事石玠立石。男守貞奉命書?!盵4]242
——《斛律光墓記》
57.耿得中——高陽縣開國男、劉義——彭城郡開國侯
“學正晉紳,信武將軍□□州□候、騎都尉、高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耿得中,金吾衛上將軍、充博州防御使、上護軍、彭城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壹伯戶劉義立石。”[4]247
——《博州新修廟學記碑》
58.楊伯仁——宏農郡開國侯
“翰林侍講學士、少中大夫、知制誥、兼左諫議大夫、禮部侍郎、護軍、宏農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壹佰戶、賜紫金魚袋臣楊伯仁奉敕撰。”[4]250
——《大金重修東岳廟碑》
59.黃久約——江夏縣開國子
“中憲大夫、充翰林待制、同知制誥、上騎都尉、江夏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賜紫金魚袋臣黃久約奉敕撰。”[4]252
——《大金重修中岳廟碑》
60.姚合——吳興郡開國伯
“安遠大將軍、充絳州觀察判官、輕車都尉、吳興郡開國伯、食邑七百戶姚合。”[4]262
——《絳州衙門記》
61.完顏守成——金源縣開國男
“明威將軍、絳陽軍節度副使兼絳州管內觀察副使、上騎都尉、金源縣開國男、食邑五伯戶完顏守成?!盵4]262-263
——《絳州衙門記》
62.韓錫——南陽郡開國侯
“資政大夫、絳陽軍節度使兼絳州管內觀察使、上護軍、南陽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壹伯戶、賜紫金魚袋韓錫。”[4]263
——《絳州衙門記》
63.浦察通——宗國公
“大定二十三年九月日疏。金紫光祿大夫、平章政事、宗國公浦察通,山門知客僧宗秀道磷立石?!盵4]264
——《靈巖寺滌公開堂疏碑》
64.鄧儼——南陽郡開國伯
“少中大夫、尚書吏部侍郎、上輕車都尉、南陽郡開國伯鄧儼書丹?!盵4]270
——《烏古論窩論墓志銘》
65.烏古論元忠——任國公
“子男四人:長曰掃合,輔國上將軍、四方館使;次曰撒改,武功將軍、山東西路兵馬都總管判官;次曰阿魯古,信武將軍、清州會川縣令;次曰元忠,小字訛里也,尚皇長女豫國公主,特進尚書右丞相、駙馬都尉、任國公?!盵4]270
——《烏古論窩論墓志銘》
66.孛術魯孝忠——廣平郡開國侯
“驃騎衛上將軍、前顯德軍節度使、兼沈州管內觀察使、上護軍、廣平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一百戶致仕孛術魯孝忠立石?!盵4]315
——《劉長生靈虛宮倡和詩刻》
67.唐括元義——彭城郡開國伯
“皇女宿國公主,昭勇大將軍、尚衣局使、兼近侍局使、上輕車都尉、彭城郡開國伯、食邑七百戶駙馬都尉唐括元義立石?!盵4]312
——《滿庭芳詞并跋》
68.李晏——隴西郡開國侯
“通奉大夫、昭義軍節度使、兼潞州管內觀察使、提舉學校常平倉事、上護軍、隴西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壹佰戶李晏撰。”[4]376
——《時立愛神道碑》
69.黨懷英——馮翊郡開國侯
“翰林侍講學士、朝列大夫、知制誥、兼同修國史、護軍、馮翊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食封壹佰戶黨懷英篆額?!盵4]376
——《時立愛神道碑》
70.陳大舉——潁川縣開國男
“朝散大夫、行太常寺卿騎都尉、潁川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陳大舉撰。”[4]398
——《濟陽縣創建宣圣廟碑》
71.完顏丑奴——金源縣開國男
“宣武將軍、行縣尉、騎都尉、金源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完顏丑奴?!盵4]398
——《濟陽縣創建宣圣廟碑》
72.張澄——清河縣開國男
“故叔父,宣武將軍、行文繡署承、騎都尉、清河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張公?!盵4]425
——《張澄石棺銘》
73.趙伯成——天水縣開國男
“奉訓大夫、知泰定軍節度副使、兼兗州管內觀察副使、提舉學校、常平倉事、騎都尉、天水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趙伯成撰?!盵4]512
——《重修鄒國公廟記》
74.完顏從杰——金源郡開國伯
“內族、定遠大將軍、世襲石禿魯猛安、輕車都尉、開國伯、食邑七百戶金源從杰書?!盵4]512
——《重修鄒國公廟記》
75.孔元措——襲封衍圣公、魯郡開國伯
“正義大夫、襲封衍圣公、管句先圣祀事、兼世襲曲阜縣令、上輕車都尉、魯郡開國伯、食邑七百戶孔元措篆額?!盵4]512
——《重修鄒國公廟記》
76.王瑀——太原縣開國子
“宣威將軍、前行滕州鄒縣令、兼管句常平倉事、上騎都尉、太原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王瑀重建并立石。”[4]513
——《重修鄒國公廟記》
77.趙秉文——天水郡開國伯、天水郡侯
“翰林直學士資善大夫、知制誥、輕車都尉、天水郡開國伯、食邑一百戶、賜紫金魚袋臣趙秉文敕書?!盵4]531
——《濟州刺史李演碑》
“積官至資善大夫,勛上護軍,爵天水郡侯,食邑一千戶,實封一百戶?!盵5]350
——《閑閑公墓銘》
78.趙雋(趙秉文祖父)——天水郡伯
“用公貴,贈正議大夫、上輕車都尉、天水郡伯?!盵5]348
——《閑閑公墓銘》
79.趙甫(趙秉文之父)——天水郡侯
“父甫,贈中奉大夫、上護軍、天水郡侯。”[5]348
——《閑閑公墓銘》
80.胡景崧——安定郡開國伯
“積官朝散大夫、上護軍,安定郡開國伯,食邑七百戶。”[5]355
——《朝散大夫同知東平府事胡公神道碑》
81.胡仲溶(胡景崧之父)——安定縣子
“用公貴,贈朝列大夫,安定縣子?!盵5]354
——《朝散大夫同知東平府事胡公神道碑》
82.毛伯朋——滎陽縣男
“積官廣威將軍、勛騎都尉,封滎陽縣男,食邑三百戶。”[5]517
——《潞州錄事毛君墓表》
綜上所述,《元好問全集》與《全金石刻文輯校》兩書保存大量與金代漢制封爵相關的史料,其中尚有一些碑刻和墓志所載人名由于年代久遠,已經無法進行考證。《元好問全集》和《全金石刻文輯?!匪珍浀哪怪疽约笆涛墨I資料為研究金代漢制封爵問題提供異常豐富的史料,亦彌補了《金史》記載之不足。
[注 釋]
②據姜雨《金代駙馬都尉探析》(《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9年03期)一文考證,金代駙馬家族之一的蒲察氏當中擔任駙馬都尉有蒲察胡沙、蒲察鼎壽等八人,其中蒲察鼎壽于大定二年加駙馬都尉,“尚熙宗女鄭國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