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遂
(重慶圖書館,重慶400037)
關于《宋史·藝文志》的史源,學界根據其志《序》定為記錄北宋太祖、太宗、真宗宮廷藏書的《三朝志》,仁宗、英宗時的《兩朝志》,神宗、哲宗、徽宗、欽宗時的《四朝志》以及記錄南宋從高宗至寧宗宮廷藏書的《中興國史藝文志》。樂類作為《宋史·藝文志》經部的一部分,其史源也應是上述四書。然而它們現今已無全本存世,只有趙士煒輯《宋國史藝文志》(以下簡稱《國史志》)可供參考。筆者為了進行實證研究,因此不得不把以下記錄有宋一代宮廷藏書的現存書目也列為廣義的史源文獻:《崇文總目》《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徐松輯《四庫闕書目》、趙士煒輯《中興書目》附《續書目》。
《宋史·藝文志》(以下簡稱《宋志》)共著錄樂類書116部,其中有史源可考者為88部。下面筆者對這88部書中史源文獻記載各異的條目進行探討。
陳樂素先生《宋史藝文志考證》一書共討論了樂類22條書目,精彩迭見。凡是陳先生已討論的條目,此處不擬再作討論。為了方便讀者查對,以下所列條目均據《宋志》原來順序進行排列[1]:
1.蔡琰胡笳十八拍四卷
《玉海》一百一十《音樂·樂器》引《中興書目》同《宋志》[2]2086,原釋:“漢蔡琰撰。琰幽憤成此曲,入琴中,唐劉商、皇朝王安石、李元白各以集句效琰體,共四家。”據此可知蔡琰僅是此四家集本的一位作者而已?!端沃尽反颂幉粦涣胁嚏蝗?。只收錄蔡琰一人的著作,南宋初應存世,因為《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中著錄有蔡文姬《胡笳調》一卷,而未注明“闕”[3]309。另外《宋志》還著錄有不能找到史源依據、不知作者也未著錄卷數的《仿蔡琰胡笳十八拍》。
2.孔衍琴操引三卷
《崇文總目》作《琴操》三卷[4]13,原釋:“晉廣陵相孔衍撰,述詩曲之所從,總五十九章。”《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3]308《四庫闕書目》[3]276均同《宋志》,而前書不著撰人?!队窈!芬话僖皇兑魳贰菲鳌贰皶x琴操”條引《中興書目》亦同《宋志》[2]2083,原釋:“晉孔衍撰,以琴聲調中《周詩》五篇,《古操》、《引曲》共五十五篇,述所以命題之意?!倍愓駥O《直齋書錄解題》所引《中興書目》原釋與此多異,其最大不同乃變“五十五篇”為“五十篇”[5]。由此可知此書主要由《周詩》《古操》《引曲》三部分組成,而其具體篇數或章數,諸家記載均有異。
3.謝莊琴論一卷
《崇文總目》作《琴譜三均手訣》一卷[4]13,原釋:“宋謝莊撰,敘唐虞至宋世善琴者姓名及古典名言。琴通三均謂黃鐘、中呂、無射?!薄队窈!芬话僖皇兑魳贰菲鳌芬小秶分尽泛汀吨信d書目》[2]2084。其引《國史志》書名同《崇文總目》,而小字注:“疑假托?!逼湟吨信d書目》則同《宋志》,而原釋與《崇文總目》最大的不同乃變“古典名言”為“古曲、名琴”。
4.唐玄宗金風樂弄一卷
《崇文總目》作《金風樂》一卷[4]13,原釋:“唐玄宗撰,蓋琴曲名。”對了解此書內容基本不起什么作用。而《玉?!芬涣懔兑魳贰氛隆芬吨信d書目》同《宋志》[2]2014,原釋:“載琴音第一、第二、第三拍宮調指法,又明皇操黃鐘羽調一首附卷后?!笔棺x者更能想見其內容。
5.薛易簡琴譜一卷
《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3]308《四庫闕書目》[3]276均作薛易簡《琴訣》一卷。
6.李勉琴說一卷
《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3]307《四庫闕書目》[3]276均同《宋志》。而《玉海》一百一十《音樂·樂器》引《國史志》作《琴雜說》,引《中興書目》作《琴書》一卷,均與《宋志》不同[2]2084?!吨信d書目》原釋:“唐工部尚書李勉撰。凡琴聲、指法、操名、琴操悉載之?!边@有助于了解其內容。
7.陳拙琴籍九卷
《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3]307《四庫闕書目》[3]276均作《琴籍》十卷?!队窈!芬话僖皇兑魳贰菲鳌芬吨信d目》同《宋志》[2]2084。原釋:“唐陳拙撰,載琴家論議操名及古帝王、名士善琴者?!毙∽肿ⅲ骸暗谒木斫袢?。”觀此可知作九卷者或是未把第四卷計算在內,原書應作十卷。
8.陳康士琴調十七卷
《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無撰人[3]310,未注明“闕”,說明此書南宋初尚存世間?!端沃尽反藯l下僅隔一“《琴書正聲》十卷”后又著錄“《琴調》十七卷”,當為重出。
9.陳康士楚調五章一卷
此條實為《宋志》所著錄的“《琴調》三卷”一書的一部分。《崇文總目》“《琴調》四卷”條原釋“陳康士撰。楚調五章,黃鐘調二十章,側蜀、瑟調皆一章”可以為證[4]13。
10.李約琴曲東杓譜序一卷
《崇文總目》作《東杓引譜》一卷[4]14,原釋:“唐葉律郎李約撰。約患琴家無角聲,乃造東杓引七拍,有麟聲、繹聲以偹五音?!?/p>
11.僧辨正琴正聲九弄九卷
《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有《正聲五弄譜》一卷,無撰人[3]307,或是《宋志》此書的一部分。
12.蕭佑(一作“祜”)無射商九調譜一卷
《崇文總目》書名、卷數同《宋志》[4]14,原釋:“唐蕭怗撰。怗因胡笳推無射商,自創為九調?!庇窈R话僖皇兑魳贰菲鳌芬秶分尽纷髡咦魇掛颷2]2084,而《新唐書·藝文志》則定作者為蕭佑[6]51。是此書作者名有“佑”“祜”“怗”之異,究竟應作何字,猶待詳考。
13.琴譜調八卷(李翶用指法)
《崇文總目》作《琴譜調》五卷[4]15,原釋:“不著撰人名氏,雜錄琴譜大小數曲,其前一大曲亡其名,舊本或云李翱用指法,與諸琴法無異,而云翱者,豈其所傳歟?”玉海一百一十《音樂·樂器》引《國史志》作《琴譜調》三卷[2]2084。卷數均與《宋志》不同。《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有《琴譜商調》一卷[3]310,或為此書一部分。
14.琴式圖一卷
《崇文總目》作《琴式圖》二卷[4]15,原釋:“不著撰人名氏,以琴制度為圖,雜載趙邪利《指訣》,又有白云先生《三訣》?!贝颂帯摆w邪利《指訣》”,徐松認為即是《宋志》著錄之“趙邦利《彈琴右手法》一卷”[3]276。而“白云先生《三訣》”,《直齋書錄解題》作《琴三訣》一卷,稱天臺白云先生[5]520。玉海一百一十《音樂·樂器》引《國史志》同《宋志》[2]2084?!睹貢±m編到四庫闕書目》有《進琴式》一卷[3]309,或為《宋志》此書。
15.楊杰元豐新修大樂記五卷
《玉海》卷一百五《音樂·樂三》“元豐新樂大樂記”條[2]2000:“楊杰以前后奏議所承詔旨編為《元豐新修大樂記》三卷,又以《元佑樂議》七篇附卷末?!薄队窈!废聴l列《元佑樂議》具體篇名:“議樂章、議秬秠、議量、議鐘、議聲器、議宮架加磬、議十六鐘磬?!彼浘頂蹬c《宋志》有異。
16.劉昺大晟樂書二十卷,又樂論八卷、運譜四議二十卷
《玉海》卷一百五《音樂·樂三》“崇寧大晟樂”條[2]2001:“大觀三年六月,劉炳上《樂書》二十卷。《論》八篇,五聲、八音、七均、十二律、八十四調,度量權衡二舞,各有《圖序》,并《候氣》《軍律》《教樂》《運譜》四議,共二十卷,上之,刊印頒四方。”小字注:“《書目》卷同?!惫P者認為《候氣》《軍律》《教樂》《運譜》四議應沒有《宋志》所著錄的二十卷之多,頗疑此處后兩條應包括在《大晟樂書》中,總共為二十卷。
17.鄭樵系聲樂譜二十四卷
《玉?!芬涣懔兑魳贰氛隆芬吨信d目》書名有小異,作《系聲樂府》[2]2024。原釋:“紹興中鄭樵撰,集前代樂府系之聲樂。以三百五十一曲系之風雅聲,八十四曲系之頌聲,百二十曲系之別聲,四百十九曲系之遺聲?!毙∽肿ⅲ骸班嶉栽淮薇揭粤x說名,吳兢之徒以事解目?!贝颂幪峒暗拇薇畷灰娪凇端沃尽?,而吳兢之書即指《宋志》所著錄的吳兢《樂府古題要解》二卷。據此,鄭樵此書以作《系聲樂府》為是。
需要說明的是,筆者對博大精深的音樂學完全是一個外行,只是在讀書過程中偶有一得之見。今不揣淺陋公諸于眾,僅為了省去大方之家翻檢文獻、比對差異之勞,希望對古代音樂學史的研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