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市計算機中等專業學校 蘇魏魏 岳曉薇
在社會進一步發展的背景之下,中職會計一定要突出中職教學的特色,通過將會計知識與學生的就業方向以及就業需求進行結合,加強理實一體化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
理實一體化教學主要指的是在會計課程推進的過程中,可以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在這一背景之下,教師可以根據課程設置先理論后實踐,也可以先實踐后理論,還可以相互交叉進行。這樣不僅僅能夠確保學生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不會產生倦怠心理,同時也防止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出現無法應用理論知識的情境。通過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到中職會計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引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為后續的工作實踐奠定基礎。
在開展中職會計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最終的目標是為了向社會輸送更多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具備職業生涯發展基礎和終身學習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從事會計、出納、報稅、收銀等相關崗位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但是,目前很多中職院校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僅僅是將教學的注意力放置于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忽略了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理實一體化的忽視也使學生缺乏了對會計知識的理解能力,對于會計實踐的認知水平較低,這也直接影響了學生本專業知識的高效學習。
當下中職會計教學的過程中存在教學內容與專業實際知識隔離嚴重這一情況,不僅內容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著十分嚴重的脫節現象,甚至在一些內容的理解上有相互偏離的情況。因此,在當下中職會計教學的過程中存在教學內容不能夠跟隨時代發展的需求,同時也不能夠與就業實踐形成有效呼應,長此以往很容易使學生失去會計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中職在培養方案上主要是針對于學生的管理、服務、技能等方面,希望能夠為社會提供更為專業的人才,所以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視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但是由于中職學生自身能力有限,在學習會計理實一體化相關知識時沒有較強的學習興趣,導致動手能力較差,主觀能動性較弱。教師在課堂上也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存在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脫節的現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少有實踐的機會,也就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社會以及企業對于人才的專業素養以及綜合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中職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實際需求,在此背景之下,也推進了中職教學的教育改革。通過教育改革能夠使得學生在畢業之后,更好地適應崗位需求,迎合時代發展趨勢。
會計專業是一項具有較高動手操作性的專業,因此中職學校在對會計專業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的過程中,應當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技能考核標準,并配備軟硬件實訓設施。作為會計專業教師在做教學計劃時,應當將理論課和實踐課合理分配,有機統一,在學中做,做中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應提高會計專業課堂教學效果,因此作為中職學校在對會計專業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的過程中,也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傳統中職會計專業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產生了注重核算而輕視管理的現象,因此不能夠滿足現行企業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作為中職學校在對會計專業進行創新的過程中,應當對企業的需求進行調查,通過對會計的工作過程進行研究,從而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不僅僅只將核算這一技能作為重要基礎,同時也應當提高學生的綜合管理能力,這要求學生不僅要對財務數據進行處理,而且應當具備分析經濟趨勢,提升管理和調控等方面的能力。在會計工作推進的過程中,核算監督以及管理工作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其中核算監督是重要的基礎,他能夠推動企業經營的可持續發展。在大數據時代進一步發展的背景之下,應當要求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具備實時的財務報告,同時也對當下企業的經營狀態有著一定的調控能力,并對企業未來發展趨勢展開合理分析,這不僅僅要求學生具備分析和挖掘數據的能力,同時也能夠為企業的管理層提供數據服務。因此作為中職學校應當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會計專業教學模式創新的合理化發展。
課程的合理性會直接影響教學的有效發展,因此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既要確保課程設計具有客觀性,同時也應當注重強調性。在中職會計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使得課堂講課不僅僅按照課本知識進行教學,同時應當注重課程設計的創新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需求,從而為新時代背景之下企業發展而服務。通過在會計專業教學模式創新的過程中開設線上服務平臺,從而實現更加優質的課程教育,最終實現會計專業教學資源的共享。互聯網不僅僅能夠激活行業的活力,同時也能夠衍生出新的價值。通過將互聯網技術與中職會計專業教學進行結合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會計專業可以通過平臺服務創新,最終實現資源共享,并且展開與之相對應的創新創業服務,通過充分發揮互聯網所具備的優勢,能夠對線上線下的資源展開有效整合,通過將不同形式的資源進行優化,最終確保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特色化發展,這也是教學領域創新的一種思考理念。
在實際開展中職會計專業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需要教師對激勵評價環節展開合理的設計和實施,作為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應當善于發現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通過鼓勵的方式,從而增強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通常情況下,課堂上的評價激勵能夠引導學生緊跟教師的授課思路,同時集中自身的注意力,投入于課堂學習之中。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階段性評價,分析他們的優缺點。對表現突出的學生公開表揚,并通過在線交流平臺向學生及家長反映在校優異表現,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被認可的感覺。
在會計教學的過程中運用理實一體化的授課模式,意味著學生會展開更多的實踐練習。教師一方面需要提高自身的企業實踐經驗,利用寒暑假實行頂崗實習,與企業對接,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真正的企業實踐經驗。另一方面需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和課堂管理水平,提升實踐課堂的吸引力,如在進行VBSE會計綜合實訓時,為了提升學生的興趣,可以先播放一則視頻吸引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團隊協作精神,在授課開始后以學生為主體,老師通過巡回、點撥的方式指導學生實踐,讓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學會溝通、提升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借助團隊的集體智慧完成一家企業一個月的綜合實務,最后,完善評價方式,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課堂管理,組織學生以團隊的方式分崗位練習,在每個小組里選擇團隊負責人協助教師進行班級管理,最終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在中職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順應教學改革的要求以及形勢,在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始終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主體,通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從而為社會輸送專業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