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古里中學 周麗紅
當前,重視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成為新形勢下語文教學的核心要求,而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它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更有利于我國經典文化的傳承。但是一直以來,文言文教學方式相對較為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學習起來難度較大,學習效果難以提升,文言文的教學成為語文教學中的難點。
語文從來不僅僅是閱讀,文言文也是。初中階段的古文教學又該從哪些角度把控呢?古文的傳統教學就是字詞的解釋、精講比較,句子翻譯、句式特點的研習,再深刻些也不過是中心思想的探索總結。其實,真正的古文教學遠不止這些。我以部編教材八年級上《富貴不能淫》的教學為例,來談談我的做法和看法。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在文言文的教學中,語言的積累是基石,學生通過主動積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及其運用規律,從而有效地提升理解文言文語言的能力。歷史從來不是枯燥古板如木乃伊,歷史應該是生動活潑的,那么帶有文學性而穿越千年的古文,更應該是靈動的。所以,與之相配的古文課堂也可以是活泛的激越的。
我是這樣教本文的:利用十分鐘時間,由學生自主讀通全文,其實這個過程可能3~4分鐘就可以了。再結合字詞解釋嘗試翻譯,不會的需要相互討論。
然后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就是討論,學生可以提出不會翻譯的句子,也可以提出有爭議的詞語。采用的方式是,男生提出的問題女生回答,女生提出的問題男生回答;或者課堂分兩大組挑戰。這樣的課堂一定是熱鬧的!當雙方有爭議時,老師必須是那個裁判,而裁判必須是以理服人的,那就需要依靠大量的知識積累,這對老師是一種考驗。但只要是有經驗的或者平時有意識鉆研的,一定不會被難倒。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累積起了文言文的基礎語言。
要讓學生能運用批判性思維審視言語作品,探究和發現語言現象和文學現象,形成自己對語言和文學的認識;能自覺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語活動經驗,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和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獨創性。課堂教學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就應該有思維的碰撞。在課堂上,學生問得比較深入的問題,可以讓同學們先討論,利用這個時間老師也可以組織下答復的內容和語言。同學們的答案一定是眾說紛紜甚至稀奇古怪的,老師可以多肯定鼓勵,只要言之有理,最好言之有例,都應該鼓勵。
一定要指出的是老師必須相信同學有這樣的能力解決這些問題,現在的學生看的課外書很多,小學的閱讀量已經很豐富了,現在的家長讀過大學的不在少數,對很多問題的見解出類拔萃,所以,孩子們答題的內容不管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遠超我們做學生的時代。只要老師引導得好,總會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娃!這樣的課堂,一片歡聲笑語,每個角落都充滿了激情的討論探索。不過,對于老師倒是個大考驗。舉個例子,我們在探討封建社會的君臣關系時,最為激烈。
我明確指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責任的雙方面,而不是單方。意思是父親要像個父親,兒子要像個兒子;君主要像個君主,臣子也要做好臣子的本分,以此類推如果君主不像個君主,臣子造反也是正確的,不造反而一味地愚忠反而是歷史和人性的逆流。所以孔孟思想和后來的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可以打倒孔家店,但是我們不應該打倒孔子!
當學生聽到這里時,教室里響起了掌聲。
在語文學習中,學生是通過閱讀鑒賞優秀作品、品味語言藝術而體驗豐富情感、激發審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領悟人生哲理,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養成高雅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該文作為孟子的代表作,也是儒家的代表思想,我們不妨深入探討兩個課堂上的問題。
探討1:既然大丈夫思想不分年齡、性別和接受教育的程度,那么文下解釋⑥把大丈夫解釋為……男子,是否合理?
明確:合理!因為孔孟之道中存在著歧視婦女思想,譬如文中的妾婦之道就是明證。文下解釋只是針對孟子當時的說法做出的解釋,而我們現在提倡的大丈夫思想是在我們當下的體制和思想框架下推崇的,所以我們認為的大丈夫是不分年齡和性別種族;而孟子的大丈夫卻只有男性才有資格。
探討2:對于縱橫家的看法!
明確:孟子反對張儀等人是有原因的。首先看縱橫家的理論,縱橫家以蘇秦和張儀為代表,蘇秦針對強秦對六國的虎視眈眈做出了合縱的策略,聯合六國國力對抗強秦,所以最輝煌的時候他一個人佩戴了六國相印,同時使秦國幾十年不敢出函谷關。張儀提出的連橫是幫助秦國制定遠交近攻的國策,對六國逐個威逼利誘,拆散合縱。
孟子一輩子推行的是仁愛,也曾周游列國,在齊國待的時間最長,所圖的就是希望國君可以對人民施行仁政。最后卻不得不在極度年老時回歸故里,以講學為生,實質上是仁政思想在春秋無義戰形勢下的徹底失敗。
所以兩者同樣是周游列國,游說國君,為何我們稱張儀蘇秦為縱橫家而稱孔子為圣賢?因為兩者的立足點完全不同:縱橫家的立足點是自己個人及家族的榮辱,利用的是國君渴求的天下王治。而孔子的立足點是天下百姓,人民的安定生活。
所以,我們對于孟子一開口便是“是焉得為大丈夫哉”的反問語氣就可以從根本上加以理解了。那是一個人民代言人對于戰亂和苛政的怒吼!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借助語言文字,體會中華優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并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養,增強文化自信,所以文化是火種。
探討:既然孟子的思想中有嚴重的歧視婦女的理論,我們是否應該否定孔孟之道?
明確:不可以!對于孔孟之道,我們應該抽象繼承。對于孟子這個人我們還是應該肯定的,因為每個人都不可能脫離階級和時代而獨存,每種思想每個人都會被烙上時代和階級的烙印。所以我們不能用當下的眼光去評判幾千年前的古人的思想是否正確,只要在那個時代,那種思想是超前的,那么這個人物就是值得我們肯定的。就如哥白尼的日心說,在當時推翻了地心說,是先進的,我們就該肯定哥白尼,即使我們現在已經很清楚太陽不是宇宙的中心。
對于前人的思想,尤其是孟子這樣的大家,我們不能一棍子打死,說不適合我們當下快速發展的時代;當然我們也不能全部照搬。科學合理的做法就是抽象繼承。舉個簡單的例子:對于先秦法家,以商鞅為代表,我們應該否定的是嚴刑峻法和維護君主統治觀念,我們應該繼承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商鞅變法中連太子犯法也做處理,對太子師傅進行了懲罰)。這就是抽象繼承!
所以,對于孟子,對于本文,我們不能接受的是妾婦之道,但能對我們靈魂有引領的大丈夫之道,即使是在當今高度發達的文明下依然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通過這樣的學習,我相信學生能夠理解古代文化,那是內涵的深遠,人性的反思,和時代價值意識的走向。我們老師對于現在思想和自我意識都很強的孩子,不能只追求個別字詞的解釋、通篇課文的翻譯和簡單機械的中心思想的概括,而應該從人性、時代和階級的角度去全局穿越式把控。
我相信,當我們在課堂上旁征博引分析人性,對歷史采用俯視的角度加以詮釋,對階級性進行脈絡剖析時,學生沒有不拜服的。尤其是很多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出乎意料的,也是超出老師備課內容的,如果老師能當下對答如流,我相信學生會更加信服我們。
我以為,一個老師,一堂課的成敗,是從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個方面結合在一起的教學。上完一篇課文,整個人應該是愉快的通透的,尤其是在古文教學中,那些經過時代沉淀下來的文學和思想的精華,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當我們運用現代的教學思想理論去品讀時,一定可以從深度廣度寬度和高度上有超出作者當時思想的領悟。而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對文字本身的學習,更主要的是思想的引領,而要走進這樣的思想境界,需要我們鋪設一條活潑的輕松的,一路有燦然風景的文言文教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