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開發區中學 劉洪梅
數學學科教育改革的推進,從根本上是要求教育工作者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提升數學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初中數學課堂在落實素質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會存在反復曲折的發展過程,這是事物發展的客觀原因決定的,需要數學教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促進初中高效課堂的構建。
很多數學教師具有多年的教學經驗,甚至可以做到不備課就能現場教學。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教育走入初中數學課堂,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給初中生帶來了豐富的學習體驗,要求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適當地完成相應自主學習。數學教師被以往的教學觀念禁錮,疏于備課,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時放松自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際的教學效果。數學教師沒有針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反饋重新調整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學情設計教學內容,這種缺乏有效溝通與評價的數學教學是盲目的,教師課前備課不足嚴重影響了實際教學的效率。
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必須把問題意識貫穿學習始終,在教師的引領下參與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問題的設置上,陷入過于頻繁提問或者提出的問題低效的現象。數學教師在課堂提問中時,想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思維,因此在教學導入環節、新知引入環節、課堂解題小練環節、課后總結環節等都設置了三四個問題,頻繁發問讓學生措手不及,一不留神就跟不上教學進度,學生在被動的思考下很難保持高度專注力,難以進行深層思考。
數學學科的知識內容嚴謹而抽象,數學教師仍然按照講授為主的方式進行教學,顯然和“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相背離,學生跟隨著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很少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無法以積極的狀態參與到知識生成中,學習印象不深刻。數學教師講解環節安排得過多或過少都是不科學、不嚴謹的。教師要發揮課堂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根據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點撥和啟發,推動學生的思維層層遞進,避免對一個知識點進行反復教學。
數學教師的教學活動要圍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開展,以全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認真備課,在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礎上貫徹新課標的要求,嘗試引入各學科的教學元素、教學技術、多樣的教具等,重新統籌教學內容,為學生帶來別開生面的學習體驗。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課堂教學的多樣性,數學教師要在吃透教學內容的情況下利用情境創設法進行教學,把抽象枯燥的數學符號和規律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知識,在教學中設計猜謎語、做游戲、表演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讓數學課堂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盡量創造機會讓學生自主思考和創新,發揮主觀能動性,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設置基礎性問題、提高性問題、拓展性問題,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提問,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在課堂教學前設置前置作業,讓學生在課下通過多媒體設備自主預習相應的知識,解決簡單的課堂問題,減少課堂講解的時間,教師根據學生自主學習反饋情況,針對學生的困惑或重難點設計微視頻或PPT,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數學教師設計合作、自主、探究的環節,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獲得感性的認識,在互相辯論中啟發思維。
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在實踐中不斷反思教學實踐內容,因學制宜,尋找一條適合本班學情的教學模式,從而不斷地促進學生持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