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英
課堂是什么?這個問題對老師來說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教師教書、學生學習的場所。從理論上講,課堂教學即上課,是指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班級集體授課的形式,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構成的教育活動。學生在教師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的學習,并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智力與體力,增進身心健康,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審美情趣。那么課堂上教師指導什么,學生學習什么?這就是課堂教學所應該研究的內容。我想結合自己的教學和平常聽課中的感受歸納一下,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感悟:
1.精準的時間掌控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一堂課一般由復習舊知、講解新知、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四部分構成。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一般講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練的時間不宜少于15分鐘。一節優質展示課,應該是時間分配上比較合理,學生學得開心,知識在輕松的環境下鞏固,在鈴聲響起的那一刻結束課堂。同時,教師上課要守時,不要遲到,教師要以自己的時間觀念來影響學生,幫助學生制訂時間表,反思時間利用情況,學會經營課堂,讓課堂產生最大的效益。我在平常教學時,對于小組合作、練習等環節我都設置計時器,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這樣做可以讓學生就有緊迫感,顧不上做小動作,注意力也特集中。
2.精湛的教學藝術
首先是教學基本功要扎實。主要體現在:(1)講好普通話。言語是教師完成教學最重要的手段。教學語言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工具,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語言應當做到普通話標準、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語言流暢、快慢結合,親切自然、情感豐富,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啟發性。(2)寫好粉筆字。寫字基本功講究不寫錯別字,不寫草書,書寫規范,大小適度,字跡美觀,章法合理,板書規則,讓學生看后賞心悅目。(3)備好一節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熟練掌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確選擇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和教學時間,突出師生雙邊活動安排,設計好預案及解決方案。杜絕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不明確,時間分配不合理,教學程序不流暢等現象。
其次是教學思想先進。一是對教材內容能進行創造性的處理。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剖析,弄清教材的結構特點,板塊意圖,章節內容,重點、難點,以及例題習題的地位和作用,熟練掌握現行教材的全部內容。并教材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和剪裁,化整為零,合理增刪,重新組合,使其形成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因到果的過程性結構。二是把組織課堂教學貫穿整個課堂的教學。從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到教學過程調控直到最后的課堂結束,都隱含著組織教學的因素。組織好課堂教學需要老師的敏銳的觀察力,睿智的應變能力和高超的調控能力。既要創建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又讓學生集中精力去學習。三是教學方式轉變。如少講多學,至于“少”與“多”的度要從實際出發;可能來自于先與后的順序調整——先學后教,先思考后發言,先議論后請教,先理解后記憶,先練后講,先筆記后整理,先復習后作業,先基礎后擴展,先規程后操作,先學生后教師等等;也可能來自于“虛”與“實”的完美結合,每項措施都要扎扎實實地落到實處;可能出自于細節,如重視對思維細節的把握,對方法的歸納更簡捷。
3.精彩的學習過程
精彩的學習過程,就是要讓學生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使知識通過體驗和反省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學生在認識世界的同時感受和理解知識的內在意義,獲得精神的豐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長。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大多數只關注起點和結果,不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只關注自己的教和學生任務布置,恰恰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課改中“過程與方法”這個維度,要求每位教師在備課和上課的時候時刻注意學生的學,只有我們這樣做了,課堂的效率自然提高了,學生又能提高成績,我們教師何樂而不為呢?因此,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導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學生的具體活動來呈現課堂效果的達成度,保證每個學生都高效參與,每位同學每天至少舉手發言一次。為了實現精彩的課堂,可以將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前,教師精心設計,學案由學生自主完成,課堂側重點撥、變式訓練、方法歸納,注重教會學習方法,注重培養思維能力。
4.精美的強化訓練
作業練習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我們不能把它僅僅看作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而應作為學生主體的生命活動和發展過程。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應認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同時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滿足學生活潑好動、渴望自主,希望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愿望,設計有趣味性的練習,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變“苦作”為“樂作”,變“被動練習”為“主動出擊”。另外設計練習時要經常變換形式,做到練習對象要廣泛,使全班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練習題型要多樣。同時,學生練習的作業要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有錯必糾。共性問題要認真進行全班講解,個性問題單獨面批,絕不積壓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5.精妙的課堂節奏
課堂節奏是指課堂教學進程的快慢、緩急、強弱、張弛等等。掌握好教學節奏,對提高教學效率是十分重要的。課堂教學要保持適當的節奏,該緊張時緊張,該舒緩時舒緩,緊張和舒緩交替出現,既要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讓他們接受起來毫不費力,又不至于因精神持續高度緊張而引起過分疲勞,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的規律來掌握節奏。
根據以上變化規律,教學的節奏在開頭5分鐘可以松弛一些,慢慢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第二階段就要充分利用,加強緊張度,讓學生學到新的知識;第三段是疲勞區,可再把節奏放松,減輕學生的負擔,讓學生輕松地度過;第四段是一節課里的黃金時刻,學生的注意力有可能高度集中,教學節奏應該加強、加緊、加快;最后五分鐘,節奏自然放慢,讓一節課愉快地結束。
課堂是思想與思想的激烈碰撞,是心靈與心靈的真誠交流,是生命與生命的精彩對話,課堂需要我們用熱情、汗水和生命擁抱。
老師們,如果我們都做到了,這樣的課堂能不“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