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魯陽 王彥超 雷懷智
摘要:在各行業信息系統進一步建設的進程中,與信息系統相關的網絡基礎設施、計算機機房設備以及主機、存儲、中間件、數據庫等軟硬件日趨復雜,怎樣高效率地維護上述軟硬件,成為關乎整個信息系統運行順暢性、安全性的關鍵問題。因此,立足云計算環境,分析信息系統的運行維護模式就具有非常突出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云計算;信息系統;虛擬化;云運維
引言
隨著信息系統對運維管理需求的增多,以云平臺為支持所構建的智能運維管理系統相關產品的市場應用范圍逐漸拓展,憑借規范性等優勢特征,吸引了大批優秀服務商對該領域發展的關注與參與。但傳統運維模式在往云計算方向轉型過程中,普遍存在運維對象與IT技術構架及IT搭建環境等方面發生改變的問題,對運維管理人員的能力與服務質量及服務流程嚴格程度等方面也相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應當積極探索云計算環境下的信息系統智能運維模式,以推動運維管理質量與效益持續改進。
1服務器虛擬化架構
1.1傳統模式
要在云計算環境中分析服務器虛擬化體系結構,需要根據其可能產生的實際結果進行準確的分析,因為云計算可以以某種方式向用戶提供具有可配置和共享特性的可用網絡資源,并且可以確保釋放和傳統的服務器體系結構在現有硬件上運行相應的操作系統,這可能會導致各種問題,尤其是在虛擬化體系結構降低了硬件資源利用率并且無法保證降低it運營成本的情況下因此,與傳統服務器體系結構相關的信息活動需要更廣泛的硬件和軟件資源,隨著規模的擴大,這些資源的使用量也會增加。
1.2虛擬化體系結構
虛擬化體系結構可以分為住宅體系結構和生鐵體系結構兩種類型。托管體系結構允許使用虛擬化軟件執行相應的操作,從而導致虛擬機資源的大量浪費和該體系結構的總體利用率不足。原始金屬體系結構非常靈活,需要在應用程序階段同時創建虛擬機和虛擬化層。系統更加獨立,在使用時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能。
2服務器虛擬化特征
典型的服務器體系結構是在安裝操作系統后在一臺硬件服務器上運行多個應用程序。在實踐中,存在以下挑戰:部署相對復雜的大型信息系統需要大量硬件和軟件資源,以確保服務的高可用性,增加資源需求,增加投資成本;以及資源第三,機房能耗高、設備過多、能耗高、運營成本高。與傳統服務器體系結構相比,服務器虛擬化在利用率和功耗方面的優勢是無法比擬的。首先,硬件利用率的增加值允許多個虛擬機在單個主機上運行,而每個虛擬機可以運行不同的企業系統,包括財務控制、企業門戶、團隊協作、經濟管理系統、ERP系統等??梢詾槊總€企業系統部署虛擬機,并且可以配置所需的資源以提高硬件資源利用率。第二,有效部署硬件平臺。傳統的物理主機配置,包括網絡配置、安全策略等。,以及安裝應用程序軟件、系統軟件等。,需要很長時間。虛擬化服務器后,可以使用自動部署向導或模板創建虛擬機的副本,這需要幾分鐘的時間來配置服務器。第三,硬件投資和能耗低,虛擬化物理主機托管多個主機功能、硬件利用率、采購量、投資成本等。經過進一步優化,主機數量減少,操作功耗逐漸降低。第四,提高了系統的相關性。云計算技術可以通過提供應用程序、服務和網絡等資源來提高系統可用性。所提供的資源主要來自資源池,具有資源共享等特征,可以在不干預的情況下獲得和釋放。共享資源使虛擬機支持的應用程序更加靈活,使云主機服務能夠與服務可用性業務方案無縫協作,以滿足主機在服務器之間實施動態和潛在遷移、減少潛在遷移切換時間和d的需求.
3云計算環境下的信息系統智能運維模式
3.1運維組織架構
維操作組織結構清晰是構建虛擬計算平臺智能信息系統操作模型的重要前提,維操作組織的構建還必須從技術支持、操作責任和功能管理入手。從職能管理部的角度來看,分析的重點是業務管理和業務層面管理等方面。從運營責任部的角度,積極組建運營運營團隊,負責云平臺、硬件平臺和業務平臺的所有運營任務。從技術支持部的角度來看,第三方技術股主要負責加強技術支持和應用科學智能操作模式。
3.2崗位組成
在基于云計算技術的信息系統組織框架搭建完畢后,根據虛擬集群運行維護需求,可以從虛擬集群、云計算平臺承載業務系統維護間聯系,進行崗位的恰當配置,并細化崗位職責。從系統虛擬集群運行維護管理功能入手,主要工作內容為虛擬服務管理、虛擬資源管理、安全服務、統計分析等[1]。據此,可以設定系統運行維護崗位為虛擬集群操作維護員、虛擬集群資源管理員、虛擬化集群安全管理員、虛擬集群匯總剖析員幾個崗位,上述崗位由專職虛擬集群運行維護管理員指揮。在運行系統內部,根據傳統維護情況以及新增維護需求,可以從業務平臺維護、虛擬集群維護、虛擬集群硬件維護3個方面進行崗位內容的規劃。
4云計算環境下信息系統智能運維管理要點
4.1運行監控
在云計算運營規模管理工作中,主要通過日常監控實現日常運營管理、維護管理、事件管理和應急準備管理。與事后處理相比,更加注重預防和預先控制事件,主動管理的概念是預先為各種問題制定應急計劃,并在業務層面迅速預防和有效管理問題。云計算平臺監控通過組織和分析收集到的信息來實現統一的系統服務管理,同時接收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監控的價值。
4.2降低能耗
在以往信息系統運行維護時,維護人員多以物理主機為對象,進行安裝操作系統、系統補丁、硬件上架、配置網絡與存儲、安裝配置必要軟件等模塊的逐一維護,損耗時間較長,能源利用率較低。而在云計算環境下,可以直接利用單臺物理主機虛擬化后勝任若干主機的優勢,將硬件利用效率提升到較高的水平,降低資本投入水平及設備運行能耗。
4.3設定安全管理辦法
關于安全管理,由于目前對網絡平臺的監督沒有達到實時統一管理的效用,有必要規范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確保信息資產管理能夠滿足安全要求, 對重要文件的跟蹤和審計過程給予應有的注意,控制可能泄漏信息或數據的鏈,建立防病毒設備,確定可能導致病毒傳播的介質,并開展活動。
4.4提高資源利用率
信息系統組成元件的動態變化對服務管理資源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云計算環境下,基于平臺建設與池化共享的資源利用模式代替了“煙囪式”單獨建立、單獨使用模式,集中針對資源發布—刪除—申請的服務管理步驟也代替了以往單一事件管理。此時,利用一臺主機可以運行多個虛擬機,每一個虛擬機則可以滿足若干業務系統運行需求。根據各業務系統需求進行資源的差異化分配,可以從根本上提升硬件資源利用率。與此同時,在云計算環境下開展資源池化操作,可以促使虛擬機彈性承載全部應用,滿足云主機上服務正常運作、服務可用性多的業務場景需求,并通過遷移階段超高速物理服務器動態切換,滿足遷移過程對資源使用者透明可視的要求。
結束語
云計算技術的合理運用,有效解決了系統建設,以及運維管理進程等方面的問題,但技術特征相對特殊,需積極轉換以往運行模式,以提高兩者的契合度。為提高運維質量,提高運維管理成效,深入了解系統運維體系與模式是必不可少的,企業也需要加強業務調整,從而帶動IT產業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許瀚,陳劍,董彬,等.關于云計算環境下運維模式轉變的思考[J].數字通信世界,2020(3):137-138.
[2]曹建軍.基于大數據的云計算中心智能運維系統的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7):152.
[3]曾波.探究云計算環境下的信息系統智能運維模式[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19(5):5-8.
[4]宋躍明,竇國賢.有關云計算環境下的信息系統智能運維模式探究[J].中國新通信,2019(20):72.
[5]李超,馬崇瑞,徐贏,等.基于電網領域的智能云運維管理平臺的設計[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9(10):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