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毅,楊建強,李 夏,陳灝元
海、空勤人員,航天員、潛水員,核、生化、生物武器特種人員及特種職業人員等統稱為特勤人員[1]。作為軍隊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勤人員的健康水平直接關系到各種高新武器裝備戰斗效能的發揮。隨著我軍戰斗力生成模式的加快轉變,部隊遂行多樣化任務不斷增多、內容不斷拓寬、頻度不斷加大,對特勤人員的健康維護標準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新時期,軍隊療養院作為部隊戰斗力主體的保障基地,將更多地承擔廣大軍人干部的療養任務[3]。為更好地了解特勤療養員在療養期間的需求,進一步增進特勤人員的身心健康,提升療養院的專業保障水平,促進部隊戰斗力的生成和提高,本文綜述了近年來特勤官兵療養需求的現狀和應對策略,現報告如下。
1.1 特勤官兵的特點 特勤官兵大部分來自基層作戰部隊,其從事的是非常特殊的職業,接觸的也是非常特殊的環境。有的療養員長期從事軍事訓練和管理工作,心理壓力大、精神緊張、容易疲勞;有的療養員則長期駐扎在深山、戈壁、高原、海島等艱苦地區,工作單調、生活不便、通訊受限。正是由于其職業特點和所處環境的特殊性,特勤官兵受復合型危險因素的影響較大,更容易造成身心健康的嚴重損害[4]。
1.2 特勤官兵的療養需求現狀
1.2.1 健康保健療養的意識增強 特勤官兵屬于一個特殊的群體,雖然他們大部分是健康人群,但由于其工作強度高、精神壓力大、工作環境惡劣,因此對身體健康水平的要求非常高。同時,特勤官兵的文化層次普遍較高,對健康知識的理解力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好。在對106 例軍隊療養員的調查中發現,大學以上學歷者占57.5%,72.5%的療養員需要了解疾病保健相關知識[5]。據報道{6},飛行員在療養期間對健康檢查的需求率高達97.3%。侯建敏等[7]對2009 年3月到10 月入住北京軍區北戴河療養院療養的500 名特勤療養員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特勤官兵對疾病與保健知識等健康教育的需求占77.8%,28.7%的療養員認為需增加體檢設備。孫愛國[8]調查發現,在保健和醫療知識方面,療養員存在以下需求:亞健康調理占84%,保健常識占87%,高血脂癥的防治占68%,高血壓病的防治占62%,糖尿病的防治占35%。劉曉潔等[9]對涉核療養員調查顯示,有83%-93%的療養員希望給予核輻射防護知識、健康生活方式、特殊檢查注意事項等指導。總之,特勤官兵對療養的健康保健意識逐漸從“要我健康”向“我要健康”轉變,他們要求不僅在形式上,更是在內容上能滿足其更高層次的健康需求。
1.2.2 對療養保障標準要求提高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部隊保障條件的不斷改善,特勤官兵對療養的環境、膳食和療養文化等保障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馮海玲等[6]對685名飛行員在療養期間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文化娛樂、優美環境、安靜舒適及膳食營養的需求率分別為96.9%、96.2%、95.9%和91.1%。孫菁等[10]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發現,323名療養員中,認為比較重要的硬件設施分別為院內景觀環境占85.46%,療養房間設施69.16%,用餐環境48.02%和運動休閑設施42.73%。孫愛國[8]調查顯示,86%的療養員有飲食保健、健康教育的需求,92%的需要葷素搭配,且在菜系和就餐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由于特勤人員都來自全國各地,生活、文化、飲食習慣等方面均有很大差異,同時,不同部隊不同類型的特勤人員之間由于工作性質、工作環境、年齡等不同,對療養的需求也會大不相同。因此,這些情況對于軍隊療養院的保障來說也是一項新的挑戰。
1.2.3 個體化療養愿望日趨強烈 特殊的職業特點和工作環境決定了特勤人員不同的療養需求,甚至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特勤人員其療養的需求也具有明顯差異。單守勤等[11]對來自17 個療養部隊的676 名特勤人員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不同特勤人員之間療養需求有很大不同,飛行員注重體檢鑒定,而潛艇員則更重視體育訓練和心理疏導。在健康教育方面,83.7%-93%的涉核療養員希望給予心理調試技巧、核輻射防護知識、健康生活方式和特殊檢查注意事項等方面的指導,而空勤療養員則對科學生活、疾病防治和航空衛生等知識有迫切需求[9,12]。劉佩玉[13]將352名飛行員在療養期間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對照組進行常規健康教育,最后通過問卷比較發現實驗組(100%)的健康教育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82.6%)。劉劍英等[14]研究發現,對療養員實施個性化營養處方一年后其慢性疾病的檢出率較前均明顯降低,有效促進了療養員的身心健康。此外,與醫院和普通療養院的管理相比,特勤療養的管理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包括健康教育、體檢鑒定、訓練生活和行政文化等[15]。隨著特勤療養人員類別的增多,以往統一的療養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不同特勤人員個性化療養的需求,因此,實施個性化療養模式勢在必行。
2.1 豐富健康教育內容,多樣化健康教育途徑 健康教育是一項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有評價的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覺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使他們堅信自己有能力改變不健康的行為并獲得預期的結果[16]。王秋晨等[17]調查發現,雖然絕大部分療養員對健康知識有較高的關注度,但普遍存在獲取健康知識途徑少、獲得的健康知識針對性差、健康知識理解不夠深入等問題。吳曉青等[18]針對療養員健康宣教內容隨意性大、深度和廣度把握不準的現狀,采用主管醫師根據療養員的病史和查體結果評估健康風險,制定個性化健康教育的方法,成效明顯。因此,特勤療養健康教育的內容不能只注重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保健,更要體現療養因子、區域地理、景觀文化、訓練健身、心理干預等特勤療養學的特點。健康教育若僅采用定期上課或觀看DVD 等單一的教育方式,收效甚微,可在此基礎上增加知識講座、板報宣傳、趣味知識競賽、電視、互聯網平臺等多種途徑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寓教于樂,提高特勤官兵的健康素養。同時,療養院具有完備的教育訓練設施以及專業的醫療團隊,特勤官兵在療養期間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進行自救互救等一些共同科目的學習和訓練,這樣既鞏固了特勤療養員的軍事作業能力,又以點帶面推動所在單位自救互救水平的整體提升,進而提升部隊戰斗力。
2.2 加強療養院硬件設施建設,提升療養院醫護隊伍水平 安靜、優雅、舒適的療養環境也是自然療法的一部分,它可以通過視覺和嗅覺的刺激使療養員心情舒暢、精神振奮,從而達到較好的療養效果。隨著部隊保障條件的不斷改善,部隊環境也越來越好,有些特勤部隊的住房條件和配套設施已經和療養院差別不大甚至還要好。韓綠萍等[19]調查發現,556 名飛行員中有56.7%對療養的居住條件不滿意。劉燕敏等[20]的調查結果顯示,療養員對優美的自然景色、幽靜舒適的要求較迫切,其中要求環境優美者占86.2%,安靜舒適者占70.4%。此外,特勤療養員對醫護專業隊伍和醫療硬件設施有更高的要求。研究[7]表明,28.7%的特勤療養員認為需增加體檢設備,還有34.4%的療養員認為醫療水平和醫生態度有待加強。因此,療養院應努力創造優美的療養環境,栽種觀賞樹木,增加綠化面積,改善空調、電梯等硬件設施,室內做到干凈、整潔、有序;同時,適當統籌引進一些醫療設備,特別是特勤學科設備,加強醫護人才隊伍建設,增強人員服務意識,努力克服醫護人員數量短缺的困難,以提升其專業素質來滿足崗位需求,定期組織人員進修和培訓,形成特勤療養人才專業隊伍梯度,從而避免療養院處于“健康康復不如醫療機構,旅游接待不如酒店旅行社”的尷尬境地。
2.3 轉變傳統療養模式,建立個性化療養保障體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醫學的進步,醫學模式已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新的“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轉變。然而,我軍目前大部分療養院主要還是沿用前蘇聯或東歐的傳統療養模式,多注重常規的工作秩序和流程,而忽略了特勤官兵的個體差異和多樣化需求,療養保障體系重醫療輕預防、重體檢輕管理。因此,這種“服務接待型”療養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化療養需求,達不到理想的療養效果。近年來,療養模式也在不斷地被探索和完善,如分類療養模式、特勤療養全維保障模式、新型文化療養模式、“大衛生觀”軍隊新型療養模式等,各療養院的療養保障能力也在逐漸提高[21-23]。傳統療養模式正在向“集預防、保健、療養、康復于一體的綜合保障模式”轉變。現代化療養只有堅持以“療養員”為中心,不斷提高療養的個性化、精細化、規范化和系統化水平,才能實現療養資源的合理配置,滿足特勤官兵的健康需求,提升療養品質。
2.4 依據特勤官兵職業特點,構建基于大健康理念的健康管理新模式 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24]。所謂大健康,即是以人為本,而非以疾病為中心,前至預防,后及康復,對身心健康狀況實施全程、全面、全要素的科學管理。現代軍事醫學同樣強調以軍人為本,將過去專注于戰傷救治轉向全維戰斗力的維持和提升,對其健康進行全面的預防性維護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25]。特勤官兵作業環境復雜特殊,軍事任務繁重多變,要求其具備良好的體能和較強的對特殊環境適應能力,應當根據其職業特性,構建健康體檢、健康評估、健康教育、健康干預為一體的個性化、持續化、全維化的健康管理模式。
特勤療養官兵是一類特殊的療養群體,他們有著多元化的療養需求。特勤官兵的療養工作不僅是軍委首長和廣大官兵關注的焦點,更是醫療保障的重點和難點。作為官兵健康的加油站,療養院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療養資源,采取有計劃、有針對性的現代化療養模式,除了要做好體檢鑒定、康復治療等一些常規性保障工作之外,還要利用療養的機會把健康的理念和行為方式傳授給特勤療養員,發揮療養院的優勢,激發特勤官兵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進而促進部隊戰斗力的提升。當前,面對療養員特別是特勤官兵多樣化療養需求的現狀,療養院的轉型和發展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必須加快由“服務型”向“研究型”療養院的轉變,療養保障工作任重而道遠,許多問題還亟待解決,比如:療養院如何在療養期間快速有效地維護和提升特勤人員的健康水平?如何在有限的療養時間內不僅能讓特勤療養員吃好玩好休息好,還能提升其軍事作業技能?這些都是每一名療養工作者可以去研究和探索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