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滄州市第二中學 佟瑞利 常曉丹
高效的學習能力是學生未來走入社會必須具備的能力,因此作為任何階段的學生來說都需要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高中階段的學習對學生來說學習強度相比以往都強很多,這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很大促進,特別是在高中化學學科的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此,高中化學教師需要根據化學學科性質、社會發展需求、學生未來的發展等問題改進傳統的化學教學方法,重點通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化學核心素養來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基于以上觀點,本文簡單論述自主學習的必要性,然后重點提出在化學學科中培養自主學習的策略。
新課程改革下,一些傳統的教學思想已經逐漸落后,需要創新改革。教學改革需要結合國家的發展以及社會未來的要求制定教學內容和方式。以傳統教學為例,在課堂中一般為教師輸出,學生更多的是接受,知識的來源以教材、教學大綱、教師自身經驗、輔導材料等為主,教學形式單一,不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現階段的教學改革則主要強調的是學生的自學能力,作為一種可持續發展能力它在學生的終身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知識型、學習型社會,自主學習能力是適應社會必須具備的技能之一。隨著世界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知識和技術更新越來越快,如果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將會被社會淘汰。為此,高中化學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促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而言,學會學習比擁有知識更重要,只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可以確保學生在離校后也可以更好地發展下去。另外,教師還需要激發學生的主動能動性,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
第一,在課堂上可以主動思想,積極回答問題;第二,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發現并提出問題;第三,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第四,對化學知識點保持有較高的興趣,喜歡做化學實驗;第五,可以自我查找教材以外的化學現象和問題。
第一,可以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第二,可以把握學習重難點,有意識地記筆記;第三,定期整理和梳理新舊知識點;第四,可以根據要求完成課后練習題和課后作業;第五,遇到難題時可以獨立解決或者找同學、老師幫忙解決;第六,學會自我搜集一些學習材料,或者自我查找學習材料;第七,定期和同學、教師交流問題、探討現象;第八,可以自我制定短期或者長期目標,并在固定時間內可以實現目標;第九,學習自我制定學習計劃,自我安排學習時間;第十,學會自我監督、反思、管理自己的學習過程;第十一,學習自我更新學習方法,以此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
第一,學生可以認真、仔細地觀察實驗現象;第二,在實驗的過程中可以對一些和教材中不同的現象進行分析、歸納;第三,可以對教材中固有的實驗原理、公式、現象等提出自己的看法;第四,可以獨立設計一些小實驗或者可以和同學合作探究有難度的實驗;第五,可以自我開展課題研究、自我撰寫實驗報告。
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如果脫離興趣對學生進行灌輸式學習會遏制學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激發學生興趣,通過興趣這種內驅力引導,讓學生由淺入深進入到深層次的學習狀態中。高中化學是一門實驗課程,多是對生活現象、真理的探究,對此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豐富多彩的課堂情境,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以學生未來的職業能力為主對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教學。教師可以設計趣味性實驗、生活場景等,讓學生們看到化學課程的奧妙和神奇,從我會學變為我要學。比如:在高中化學蘇教版《離子的反應》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物質、反應分類兩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問題探討和實驗探究兩個環節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意識,掌握推理概括方法。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們展示一些化學物質,要求學生們觀察、分類電解質和非電解質,以此把握學情,并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導電的原因,以學定教。
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們開展電解質溶液導電性實驗,引導學生分析離子反應,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問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啟發學生自己從離子反應現象中推理離子反應公式。最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整個過程進行講評和再次練習,以此梳理重難點知識,并要求學生們趁熱打鐵,完成練習題。以上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改變以前教師主導學生被動的局面,確保學生們可以全過程參與教學活動,為學生預留充足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時間,最終有效提升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通過多人合作學習,讓學生們看到學習的樂趣。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授課的方法,讓學生們在合作互動中相互幫助、取長補短,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高中化學實驗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在實驗過程中教師作為旁觀者,及時對學生的表現和實驗結果進行點評,以此促進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提升,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典型的習題開展實驗,給學生們更多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們學會審題、解題,以此發現問題,針對于問題進行練習,培養學生的獨立解題能力。比如:在高一化學蘇教版《弱電解質的電離》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PH值相同的強酸和弱酸等體積濃度中微粒濃度不一作為實驗主題,要求學生們分小組合作探討。先將學生們分為兩個大組,一組學生們分析比較相同PH、體積下的一元強酸和一元強堿的不同,另一組學生們分析比較相同量濃度、體積下的一元強酸和一元弱酸的不同。以此讓學生們進行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們自我總結規律。教師可以根據此問題再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們進行應用,盡量在后期的習題解答中規避此類錯誤,在提高學生們知識遷移應用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我概括、總結能力。
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先需要讓學生正確、全面地審視自己,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作為一個學生就需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讓學生們更加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好地釋放自己的潛力。另外,教師完成教學后還需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傳統的評價方法單一、重點不突出,對此教師需要創新評價考核方法,以激發學生自信心為前提,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正面、激勵性評價,并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法,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心理素質、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方面進行素質性評價,通過課堂教學觀察、實驗過程考察等方式,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想要檢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質量和效果,就需要通過反饋評價進行,通過反饋評價檢測出學生的學習不足、學習成績等。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考核評價的發展性、激勵性、延展性等特點,為學生創造可進步的空間,最終激發學生的潛力。
總而言之,學習雖然在開始是一個接受吸取的過程,但是到后期學習就變成一個主動的過程。高中階段學習任務重,學生想要提升學習化學學科的學習效率,自主學習就不可或缺。在化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促使學生在興趣、動力的刺激下,更好地理解、應用化學知識、現象,獨立解決化學問題,最終提升自己的化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