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分校 林 波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注重“德”的民族,德貫穿著一個人生活的始終。德育教育的重點是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等方面進行心理、文化素質的建設,心理健康教育也屬于德育教育的一個環節,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在發展我國小學德育教學課程體系建設改革的教育工作中,德育老師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通過德育,幫助小學生不斷樹立正確的“三觀”和黨的核心思想價值觀等,不斷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使學生從小樹立道德規范意識。在保護自身權益、擁有高尚道德的同時兼具健康的心理。德育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的主要課程,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個人的成長,另一個方面是社會的發展。對于個人成長而言,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夠豐富個人的綜合素質和道德涵養。德育教育作為個人成長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它能夠引導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踐行。中國作為禮儀之邦,“德”的美好品質延續至今,中華文化底蘊深厚,注重“德”的教育能夠豐富人內在的素質和外在的風貌。當下,培養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不僅僅是培養一大批優秀的技術人才,更是要培養一大批優秀的高素質人才。德育教育對發展和諧社會有著重要作用。“法律的制定往往是約束那些道德低下的人”,重視德育教育能夠提高個人道德的底線,降低犯罪率,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道德的尺子度量內心的美丑,世間的善惡。德育教育對社會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它不僅僅是一種精神上的把控,更是一種對行為的約束。如果每個公民都能把握住“德”,就能構建和諧社會。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國家將其都作為教育環節中很重要的一門課程。其重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個人,另一方面就是社會。對于個人而言,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幸福之源。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培養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日益增長的學習壓力下,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地預防學生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能夠幫助很多學生打開自己的心結。
對于社會而言,學生是祖國發展的未來,他們心理健康是建設強國的重要基石,學生心理健康對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有很大影響。同時心理健康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小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初步構建的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能夠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三觀”,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而言是一步重要的舉措。
小學的倫理德育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了社會上的倫理道德規范的宣傳教育、愛國主義的宣傳教育、社會上的職業公德規范意識的培養教育。這樣的小學德育課程教學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社會上的倫理規范直接結合,轉化成為不斷培養中國學生的社會道德規范,逐步提高中國學生的社會職業道德綜合素質,以此讓更多學生對社會擁有正確的價值看法,正確地認知我們現實中的社會、正確地認知自我和他人,不會對自己盲目地缺乏自信,也不會一味地對某個人產生了敵意。相反,學生會用正確的心態和方式去正確認知自我與他人。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主要目標就是培養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和心態,并且更加注重培養一個能夠自己創建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格和社會價值觀的人。所以,通過以上對小學的德育與心理教育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德育與心理教育既有一定的聯系,也有一定的差異。其中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德育教育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兩種教學形式之間,二者的教育目標和任務內容各不相同。德育教育始終著眼于不斷培養廣大小學生的良好社會主義精神思想道德等各個方面,使廣大小學生們都能夠真正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精神世界觀。
德育教師應該始終秉持追求學生個體個性化的基本德育原則,多多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不能因為違反了自己的教學意愿就對學生大聲咆哮。除此之外,教師要有意識地刻將如何引導置于德育課堂的第一位,多多傾聽其他德育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多多進行探討。要不斷激發學生對于當前德育基礎課程教學實踐階段所學的新知識的濃厚興趣,不能一味地用教學語言進行說教教育,這種教學方式會增強學生對于德育教育的反感,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給學生一種教師無法抗拒的威嚴感。這樣的畏懼感會拉開學生與老師的距離,使得德育教育課堂產生距離感,不利于開展教學。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家長應該向全體學生詳細地講明真正需要的道德訴求,教師應該用實際的行動讓學生去感悟各種道理,提升自己的道德文化素養。一個很大很空的道理,單純講解容易造成學生理解不夠透徹,只有切身的感受才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那么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疏導工作時,應該始終堅持為了每個學生的身心健康,走進學生心里的基本疏導原則,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多多傾聽學生的真實心聲,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和對話,不斷地解決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德育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明白道理,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課程的相輔相成,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就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的建設。為了使德育教育和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教育得到更好的整合, 學校應該請一些具有豐富教學實踐經驗的專業教師, 通過這些專業心理教師的言傳身教來感染學生和教師, 深化教師們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素質教育的認知和了解。傳統教育觀念中對于德育教育不夠重視,教師缺乏專業的知識儲備,培養專門的德育教育教師能夠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在最大程度上對學生進行引導。減少代課教師,讓專業的德育教育教師進行授課。定期對德育教師進行能力考核,加強訓練,對時事進行了解,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能力,讓教師清楚了解目前學生所面臨的一些問題與當下實事,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點,精確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同時他們的注意力無法長期停留在同一事物上,小學階段也正是一個學生身體產生最強烈的好奇心的一個重要時期。如果一位小學教師的德育上課太過于死板,過于嚴厲,會極大地限制當代小學生的正常身體和心理思維發育活動健康發展。我們一直認為每個學生都應該是自愿去學習接受學校德育類的課堂與其他心理健康教育類的課堂,這樣二者都才可以更有效地互動結合,為廣大小學生營造輕松的德育學習環境與生活氛圍。
我國小學的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課程之間存在著許多的聯系,能開展積極向上的教育,創建幽默風趣的課堂教學氣氛。希望以上探討對我們小學教師的教學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進一步加深小學教師對于小學的德育與教育及其心理健康方面教育的了解和認識,以此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政治與思想道德素養,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身體與精神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