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三臺中心學校 何世謙
素質教育是國家教育發展的大戰略,提升全民素質的過程必須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發展。體育教育作為“五育”之一,是初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是提高體育教育效率和質量的關鍵,體育意識是學生參與體育及其活動的動力和思想支撐,體育意識的強弱直接體現出學生對體育及其運動的喜愛程度、參與態度和情感等,體育意識的產生和發展也能夠助力教師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初中是教育體系的中間環節,在初中體育教育中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可以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終身體育習慣奠定基礎,教師需要重視起來,并與小學、高中階段的體育教育做好銜接。
培養學生體育意識需要教師豐富學生對體育的知識,讓學生對體育有全面、系統的認知,認知是體育意識培養的源泉和基礎,所以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傳授給學生專業、科學的理論知識,通過語言的表達和解析、動作的示范和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方法,這樣學生會因為掌握專業的知識和技巧而提高體育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提升了學生體育運動的安全性,避免了不必要的體育傷害。
對于學生來說,體育學習是一項體力和腦力相結合的課程,學生需要在體育課程學習中通過腦力活動來記憶相關體育理論和運動技巧,并將這些知識通過一定的邏輯思維活動順暢地連接在一起,而體力活動更是必須要付出的,每一項體育運動都需要強大的體力支撐。對于長期缺乏鍛煉的初中生來說,體育課程訓練中所產生肌肉酸痛、四肢無力、身體乏累會導致很多學生產生退縮心理。如果有課程教學目標的監督和約束,學生就必須要堅持,堅持盡快掌握體育運動知識和技巧,堅持做完最后一組訓練,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腦力和體力都會得到突破和提升,而且學生堅持到最后憑借的是不斷提升的意志力。同樣,學生也會收獲成功的喜悅感和自信心,并在不同的體育訓練中感受團隊合作的美妙,感受體育帶給自己身心的蘊養,這些最后都會成為學生體育意識培養的養料和動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堅強的體育精神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來說,所提供的助力是永久性的,這是素質教育的初衷。教師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可以為學生養成良好的終身體育習慣奠定基礎,而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可以促進學生規律生活,并在學習和生活的壓力下找到科學的宣泄方式,以便更好更快地調節自己的情緒,提升學習和生活質量。這些都是學生素質提升的直觀表現,所以說體育意識的培養有助于素質教育的落實和推進。
培養初中生的體育意識是現代初中體育教育的重要任務,初中學校和體育教師要將體育意識的培養作為硬性教學任務納入教學目標中,讓其逐漸在教師心中形成一種潛意識,體育教師要主動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中體現體育意識的培養內容和方法。很多初中學校的體育教學目標的科學性、教育性和完善性都有待提升。體育意識是一種看不見、摸不到的意識形態,它是滲透在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所以教師必須要在教學目標中加上體育意識的培養。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重視理論教學的全面性、技巧教學的專業性,重視對學生體育習慣的引導、體育精神的體驗,進而改變傳統體育的教學模式,促進體育課程的改革發展和學生個體的健康成長。
初中的課程教學體系課程種類較多,所以體育課程所能分配到的課時并不多。那么教師如何在短暫的課程教學時間內開展有效的體育教育,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這就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范圍,以此來增加體育教學的豐富性、趣味性和多元性。例如:在開展體操教學時,學生的教材中詳細介紹的體操內容是有限的,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幫助學生了解各種體操項目,讓學生區分體操分為競技體操、藝術體操、蹦床、競技健美操、技巧運動等,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奧運會項目,有一部分是非奧運會項目。教師可將每一種項目都準備一個視頻,整理成教學視頻資料上傳到信息技術教育平臺上,讓學生自主欣賞和了解,然后從中選擇兩三個不同項目的體操讓學生選擇自己想學習的,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知,還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學習,進而達到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的目的。
新時代有許多備受推崇的教育教學方法。如信息技術教學、合作式學習、游戲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初中體育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就需要立足學生的性格、興趣和學情,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體驗,讓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和收獲。比如:在學習足球、籃球這些團隊體育運動時,學生之間的默契與配合十分重要,而要實現默契配合,就需要不斷地磨合彼此之間的信任。為了增強小組學生之間的默契度和信任度,教師就可以采用合作探究教學,通過布置任務或者團隊之間的競技游戲來拉近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分析國家現役某一籃球隊隊員的特征,戰術等,然后通過交流溝通以及籃球場上不斷的實戰演練來磨合學生。這期間,學生可以積累知識,提升實踐能力,增強默契。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真的要讓學生做出一個完美的戰術計劃,畢竟初中生的知識和經驗有限,與專業運動員之間的差距較大,所以教師需要關注的是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成長和進步,而不是過分看重結果。或者,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兩人三足、跳大繩的游戲來培養班級學生之間相互包容和信任。另外,教師也要根據不同身體素質、不同性別的學生來開展分層教育,這充分體現人本教育理念和因材施教理念,同時促進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共同進步,在多元化的教學中,學生不僅能感受到體育課程的趣味性并始終保持著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而且學生的體育意識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培養。
體育意識是現代初中體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所以需要將其納入教師的教學考核標準和學生的學習質量評估體系中,以此端正教師的教育教學態度,讓體育意識的培養成為教師日常教學任務的一部分。首先,學校應要求教師將體育意識的培養納入教學目標中,然后詳細體現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活動的組織上,實現體育意識的培養在初中體育教學各個環節融入。其次,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體育意識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例如: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積極性、對體育運動理論、技巧以及安全知識的掌握等,將這些都納入學生的學習效果評估標準中。這樣教師才會有意識地培養和提升體育意識,進而提升初中體育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是現代教育的核心目標,體育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持續發展過程中需要接受教育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初中體育教師要明確自身的教育責任,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對教學目標進行完善,明白體育意識的培養可以讓體育教學更加飽滿,可以提升體育教育的專業性和安全性,可以推動素質教育進程,然后在教學內容、方法和評估機制中有意識地滲透體育意識,讓體育意識的培養成為日常教學的常規任務,從而為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培養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