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辰 張 瑩(北京聯合大學)
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的商務模式,它打破了稅收征管的平衡狀態,無法保證稅收來源的廣泛性,大大增強了稅收監管的難度,由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的稅收流失。稅收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電子商務不同程度的稅收流失勢必會影響財政收入的減少,如果財政收入受到影響,會導致公共需要失去財力保障,對社會公民產生了不利影響。
稅收流失對資源配置的影響是通過價格實現的。稅收是商品價格的組成部分,當某些商品的生產和經營活動中存在著稅收流失時,就會產生價格優勢,導致社會對該商品的需求加大,從而吸引更多的資源投入該商品的生產和經營中。電子商務目前正是屬于隱性經濟,不用支付店鋪租金,只需在網上注冊就可以經營。這些優勢導致同類型產品在電子商務模式下的價格設定比傳統商務模式的價格更低,從一定程度來說,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長此以往,部分的傳統商務企業會被擠垮,或者轉向網上發展業務,這樣不僅會導致稅收流失的進一步發展,而且政府可以控制的范圍將進一步縮小,進而會導致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失去正確的參考指標,最終影響資源的合理配置。
由于存在巨大的貧富差距,因此政府進行收入分配具有必要性。一般情況下,不管是在累進稅制還是在比例稅制中,稅后收入分配在存在稅收流失的情況下比不存在稅收流失的情況下更加不公平。電子商務稅收流失的問題,不僅削弱了政府調節收入分配的效果,而且這種沒有經過稅收調節的隱性收入使我國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加劇了政府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還會導致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不好結果。
與傳統的稅收規定不同,電子商務只要遵守互聯網的協議規定,通過注冊申請即可進行商貿活動,無須進行稅務登記。電子商務經營范圍不受限制,不需要工商部門的批準,由此可見傳統稅收的登記模式完全不適宜電子商務運作,要想實現對電子商務的遠程勞務或產品信息交易按照常規進行登記,照章納稅的困難重重。而且大量商家沒有強烈的納稅意識,稅務機關對此無從下手,更無法對納稅人實施有效的稅收管理。甚至有些企業的網絡銷售額根本不在賬面體現,稅務機關也無法進行核實,因此造成了一部分的稅款流失。
課稅要素,又稱稅法構成要素,是指各種單行稅法具有的共同基本要素的總稱,是稅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納稅人、課稅對象、納稅期限、納稅地點等。電子商務打破了對以往課稅要素的認定,并且降低了稅制要素對電子商務的約束力和控制力,使稅收征管無法可依,加大了稅收流失的規模。
1.納稅人
納稅人又稱納稅主體或納稅義務人。這是指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商務稅收的整個過程通過虛擬互聯網來完成,很難對交易雙方的真實情況進行甄別。加之交易行為和結果不做記錄和入檔處理,也沒有相應的合同協議,對納稅人身份的確定難度更大。使稅務部門難以斷定稅收來源,交易信息不能跟蹤管理,最終導致稅收流失問題的加重。
2.課稅對象
征稅對象,又稱征稅客體。這是指稅法規定對什么征稅。征稅對象是各個稅種之間相互區別的根本標志。電子商務將一部分以有形形式提供的商品轉變為以數字形式提供,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商品的性質,使商品、勞務和特許權難以區分,給稅收征管帶來了難題,使征稅對象變得模糊不清。稅務機關難以了解交易的內容及性質,模糊了有形商品和勞務的概念,無法確定課稅對象,進而無法確定征何種稅。
3.納稅期限
納稅期限是稅法規定的納稅主體向稅務機關繳納稅款的具體時間。稅法關于納稅期限的規定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納稅義務發生時間;二是納稅期限;三是繳庫期限。我國現行稅制的納稅期限,是以傳統支付方式、銷售貨物發票的開具時間來規定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而新興的以Internet 為基礎的在線交易,即沒有紙質發票又沒有現金、支票流動,這使現行的稅法規定無法生效。
4.納稅地點
納稅地點是指繳納稅款的場所。雖然把注冊交易服務器所在地設為納稅地點,將網店視為常設機構被大多數人所認同。但是,我們無法從域名上判斷某一網站的性質,造成無法確定交易場所、產品和服務的提供和使用地址。電子商務活動涉及的產業鏈從頭到尾都可以處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是以機構所在地還是勞務發生地來確定其納稅地點,這些問題都是現行稅法對電子商務稅收問題沒有明確過的。
5.納稅環節
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產品或勞務提供者可免去中介人,直接將產品提供給消費者,使納稅環節減少。稅收上造成原來分攤在這些中介人的稅基可能流失,嚴重影響流轉稅的收入。
傳統稅收征管工作都是建立在有形的、具體的賬簿、報告以及各種報表基礎上來開展和執行的。而在電子商務中,交易合同、購貨訂單、銷售票據等等交易信息都是以電子形式存在,打破了把賬簿憑證作為征稅的基礎。導致工作人員失去了最直接的實體對象,增加了機關人員監控的難度。最重要的是,電子版的收稅資料內容可以被輕易更改,而且不容易被稅務機關查閱;納稅人可以隱藏有關信息,而稅務機關不能輕易察覺,助長了偷稅騙稅的活動,造成稅收流失。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與其相關的稅收工作出現了諸多挑戰,對稅務人員的素質和知識結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稅務部門人員的知識普及度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大多數人不夠重視電子商務稅收知識的學習,對電子商務行業的稅收征管缺乏一定的認知,缺乏既熟悉稅收征管又了解電商運營的人才。稅務人員專業素養不足,影響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和稽查,最終導致稅收流失問題加重。
首先,積極研發先進的電子商務稅收軟件,搭建稅收電子平臺。不斷完善稅收征管系統,電子商務納稅人應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及時呈送報稅資料,然后稅務機構進行審核、計稅、劃款等系列手續回執給納稅人。其次,完善電子商務登記制度,形成統一管理、征收體系,建立獨立信息庫,認真做好搜集整理相關信息,實現電子商務稅收信息化、電子化管理。最后,不斷加強稅務建設網絡化,通過互聯網實現稅收征管與世界接軌,提高電子支付監控技術,真正實現即時監控、網上稽查;加大與各國稅務部門的網絡聯系,打擊國際避稅,防止稅收流失。
針對電子商務活動無紙化的特點,進一步各課稅要素的界定。以電子商務征稅法制化、規范化為前提,在稅法中明確規定各稅種的納稅人、課稅對象、納稅期限和納稅地點等。同時,應避免對中國稅制體系的變動,在現行稅法框架下將有關電子商務的方面進行微調,減少對其他方面的影響。
首先,應設計開發電子發票開具軟件以及稅收網絡服務平臺。比如,對類似支付寶、財付通這類提供電子商務交易支付服務的第三方系統,在其系統上加裝智能軟件系統,這種智能軟件應可以在交易金額支付完成時自動開具電子發票并將生成的電子發票發送至稅務機關。其次,可以建立電子商務稅收管理信息共享系統。一方面,要完善我國各級稅務機關本身的網絡建設工作;同時,還要早日完成與銀行、海關、信息產業部門等第三方的連接。另一方面,聚焦支付系統,解決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問題。實現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電子商務專用發票。
電子商務迅猛發展要求稅務干部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稅收理論知識及工作能力,還需要精通計算機網絡知識和信息技術等。所以,我們應當培訓和構建電子商務稅收專業化隊伍。強化征稅人員反避稅思想意識,優化人員素質反避稅機構的成立,對于預防、及時發現、及時解決逃稅避稅現象具有重要作用。新形勢下的電子商務需要技術更強、素質更高的工作者,增強稅務工作人員的反避稅觀念,提升反避稅技術能力,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是電子商務稅收健康有序發展的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