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夢(鄭州商學院)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變為高質量發展。這是根據國際國內環境變化,特別是我國發展條件和發展階段作出的重大判斷。轉向高質量發展,是適應經濟新常態、新業態、新模式的一種重要體現。自“十三五”時期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之后,共享經濟如雨后春筍般爆發式增長。根據《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1)》,2020 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約為33773 億元,同比增長約2.9%,共享經濟參與者人數約為8.3 億人,直接融資規模約為1185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6%。2020 年疫情沖擊下的共享經濟整體市場增速大幅放緩,但是其增長速度依然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速度,這一系列的數據,都說明共享經濟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不會變。
共享經濟是指組織或個人將自己閑置的資源進行共享,資源的供給者從中獲取一定的收益,資源的需求者用較低價格享受到更好的體驗,滿足需求者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并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創造最大價值的一種經濟行為。
Uber、Airbnb 等這一系列的平臺,是最早的、也是最典型的共享經濟。隨著這類平臺的出現,國內刮起一股共享經濟風,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等快速崛起,投資者趨之若鶩地加入共享經濟的投融資中,只要物品前加上“共享”兩字,就不愁拉不到投資,人們也逐步接受這種“物品共享”的概念。國內共享經濟風口發生轉變,共享經濟逐步轉變為B2C 重資產的商業模式。目前我們所熟知的這些共享經濟不再是純粹的共享經濟模式,而更像是披著共享經濟外衣的租賃經濟。
因此,分析共享經濟與租賃經濟之間的差異,有助于當前共享經濟市場健康發展,有助于實現共享經濟“創新、綠色、協調、共享”的發展理念,推進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共享經濟是對閑置資源的整合,重新創造價值的一種經濟模式。其本質特征有兩點:一是整合閑置資源,資源的提供者既可以是組織也可以是個人,只要資源本身還有價值,就能多次循環使用;二是采用C2C 的商業模式,通過共享平臺連接資源的供給者和需求者,共享經濟的發展就是實現人人參與,通過C 端用戶的參與,達到雙邊網絡效應的效果。
租賃經濟是出租人將物品的使用權借貸給承租人,暫時失去物品的控制權,承租人獲得物品一定時期內的使用權,出租人在此過程中獲取報酬的一種經濟模式。租賃經濟本質特征:一是租賃經濟中的物品,是為了出租獲取報酬而購入的,然后再投入到市場中;二是采用B2C 的商業模式,租賃經濟的主戰場方是企業,資源的供給是人為制造產品或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而生產的行為,是增量資源的一種出租行為,重資產的模式。
為了更直觀的了解共享經濟與租賃經濟之間的差異,通過分析兩家能代表共享經濟和租賃經濟的企業。共享經濟的代表企業是Airbnb,是一個輕資產的C2C 運營模式,它主要是服務的推動者,連接的是有空閑房子的房東和有出行需求的旅行者,資源的供給者是有閑置房子的個人,目的是滿足需求者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為用戶提供多樣選擇。截至2017 年,Airbnb 已經完成了E 輪融資,2018 年底首次進入世界品牌500強,2020 年12 月在納斯達克正式上市。可見共享經濟發展速度之迅猛,Airbnb 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從房東與租客的交易中抽取傭金,比例是交易額的10%。租賃經濟的另一個代表企業是摩拜單車,其創始人胡瑋煒說摩拜的盈利途徑主要是政府財政補貼、廣告費用以及押金與預存費產生的利息,其經營模式是傳統的B2C 模式,供應端是公司本身,以倡導綠色出行的方式、無樁借還車模式打開市場,曾經是完成“最后一里路”的第一選擇。自2015 年開始經過多輪融資取得超10 億美元的融資,公司投入大量的資本生產單車投放市場,沒有找到適合的盈利模式的重資產的模式很容易出現問題,2018年摩拜被美團收購,2020 年底,摩拜全面接入美團,正式告別過去。雖然現在市場上依然有共享單車,但這種模式真的實現資源充分利用,得到有效配置了嗎?通過以上兩個案例公司的對比,我們發現共享經濟與租賃經濟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差異。
共享經濟發展前提是互聯網技術的支撐,平臺就是連接資源的供給者與需求者,在撮合兩者交易的過程中抽取傭金或是利用“免費+”等形式實現盈利。共享經濟模式的重點在于盤活社會中的閑置資源,提升閑置資源的利用率,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價值再創造。
租賃經濟是以平臺為基礎提供的一種增量資源,它是在社會上已經存在資源的情況下,依據市場需求自營制造或委托加工出更多的產品,并沒有實現閑置資源的再利用,而是“閑置資源”的增量模式。
共享經濟是C2C 模式下輕資產、產品具有差異化,共享經濟只負責連接供給者與需求者,不提供產品,運營成本相對較小,來源于C 端供給者提供的資源具有差異化、個性化、多樣化的特征。以Airbnb 為例,超600 萬房源遍布全球,房源能夠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給房東帶來一定收益,并且為社會帶來很大的效益,但這種模式容易帶來安全與信用風險。
租賃經濟是B2C 模式,通過網絡平臺將資源的使用權出租給消費者并從中獲取租金,租賃經濟的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來生產產品,承擔較大的產品生產成本,運營成本相對較高。以摩拜為例,其運營需要投放大量共享單車,雖然B 端企業提供的產品標準化,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但改變不了租賃經濟是重資產模式的本質。
共享經濟面臨的政策風險較大,而租賃經濟的政策風險較小。一些影響重大的事件出現,使得共享經濟領域的強監管態勢成為必然,當前政府部門對待共享經濟的態度,要求加強監管,鼓勵企業參與共享經濟,明確堅持“包容審慎監管的原則”。而租賃經濟的標準化管理在供給端直接消除了很多不確定性,能夠通過B 端企業實現規范化治理,滿足政府的政策方向,但真正的共享經濟,由于供給端是C 端用戶參與,參與供給的主體分布面廣,人為不確定性較高,很難做到規范化管理,政策風險較高。如滴滴順風車這種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在2018年發生的兩起命案引起民憤,遭到多個監管部門約談且被政府叫停,這類安全問題的發生對于很多C2C 模式的共享經濟都是一個重要的警示。
當前,共享經濟已經被人們所熟知,國家信息中心公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1)》把共享經濟主要分為交通出行、共享住宿、知識技能、生活服務、共享醫療、共享辦公、生產能力七大類,結合用戶體驗,針對共享經濟不同領域的應用,進一步分析兩者的優劣勢。
共享經濟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體量大的優勢。共享經濟致力于盤活社會中閑置的資源,為雙邊客戶創造價值。以Airbnb 為例,其成立于2008 年,現在的市場估值達1000 億美元以上,房源量以及在全球的分布已超過了成立100 多年的希爾頓酒店,由此可見,共享經濟整合社會閑置資源的體量巨大。其次,滿足用戶差異化需求。不管是共享住宿的Airbnb 還是共享出行的Uber,它們提供的產品具有很大的差異性,針對用戶的需求提供不同層次的產品和服務。最后,優化資源配置。共享經濟通過大數據分析,合理配置供需雙方的資源,撮合雙方用戶,保障交易服務和安全,防止社會資源的過度浪費,有利于綠色低碳經濟的發展。
租賃經濟的優勢在于產品標準化,能通過規模效應快速打開市場,而且租賃經濟能夠持續地為用戶提供服務,穩定性更強,不會因為供給端的原因導致用戶的體驗感驟降。
共享經濟中供給者是有閑置資源的個人或組織,供給端的穩定性不能得到保證;共享經濟中產品的質量和品質參差不齊,也會給用戶帶來很大的體驗差異;共享經濟中用戶安全性問題不能得到保障,如滴滴順風車事件造成政府叫停,下線整改。
租賃經濟是一種重資產的模式,對于資金鏈的要求很高,一旦資金鏈斷裂很容易造成企業經營失敗、破產倒閉等現象;租賃經濟提供的產品具有同質化特征,大量資本盲目投資,造成同行之間惡性競爭,不但浪費大量的社會資源,還會損害用戶的利益;租賃經濟難以保證用戶信息安全以及押金的管理制度存在問題,例如ofo 的失敗驗證了這一劣勢。
共享經濟和租賃經濟的本質差異是非常明顯的,共享經濟是對閑置資源的有效再利用,它是一種輕資產、C2C的商業模式。租賃經濟強調的是大量投入社會新資源,滿足用戶需求,是重資產、B2C 的商業模式。并不是在產品前加上“共享”兩字就屬于共享經濟,共享經濟是一種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它有助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因此,應加強對共享經濟的監管與建立健全的體制,認清共享經濟與租賃經濟的本質差異,防止共享經濟的野蠻發展和社會資源過度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