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樂(南陽職業學院)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逐步發生變化,企業會計從以往簡單的會計計算向企業核算方向轉移,其自身職能悄然發生變化,在這個變化過程中往往忽視了管理會計的工作。在新時期,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將服務和管理相結合,同時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共同促進企業發展。通過闡述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概念和特點,分析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耦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耦合的機制,提出耦合相關策略,以期為企業運行提供參考。
財務會計(Financial Accounting)屬于企業會計的一類,又稱為“對外報告會計”,指的是企業完成資金運作的核算和監督,為企業外部有關聯的利益體或者政府提供企業財務運行狀況等經濟信息的經濟管理活動。財務會計是現代化企業運行的基礎性工作,通過系統的會計程序,為企業決策提供參考,為市場經濟服務,沿用的是傳統的會計模式。區別于管理會計的特點是:一是財務會計以計量和傳送信息為主要目標,核心工作是會計報告,以傳統會計模式作為數據處理和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準則是公認會計原則,是企業組織會計活動和處理會計業務的規范,而管理會計不需要遵守。
管理會計(Management Accounting)是成本管理會計的簡稱,屬于管理學類。管理會計是從傳統的會計系統中發展而來,與財務會計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管理會計需要根據企業管理部門的需要制定計劃,做出決策部署以及分析相關的經濟業務,其重點在于為企業提供最佳的決策部署,進而改善企業經濟運行狀況,提升經濟效益。管理會計的顯著特點是發揮了現代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將財務會計工作拓展到解析過去、把控現在和謀劃未來的有機結合,進而形成一種綜合性的職能。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從實踐的角度看,管理會計的對象是作業管理和價值管理的綜合,管理會計的目標是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管理會計工作程序一般包括:一是辨別企業經濟活動和其他經濟事務;二是以貨幣的方式計量企業發生經濟活動的數量;三是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記錄和分類;四是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內外部影響因素予以分析和評估;五是將收集分析的信息以適當的形式予以發布;六是將相關信息在企業內部以適當的方式進行傳遞。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日趨增大,這就需要企業面對風云變幻的市場能夠快速地捕捉機會并迅速做出科學的決策。首先是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措施,既需要財務會計提供公司運行的基礎財務數據作為企業高管決策的基礎,也需要管理會計對未來市場的發展做出科學預測,進而幫助企業決策者綜合考慮,做出正確的判斷,這就需要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有機統一,和諧發展,以實現兩者提供的信息有效融合。其次是企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環境,為規避風險,往往選擇進行多元化布局和投資。多元化的發展就需要財務會計對企業經營業績和歷史財務狀況進行客觀描述,同時需要管理會計對企業運行的相關環節進行考核和測評,綜合外部市場情況進行科學預判,兩者的有機融合能夠實現技術、信息和資料等的共享,進而規避企業運行風險。最后是企業面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紅利的逐步萎縮,用工成本不斷攀升,基于這樣的情況,企業實現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耦合可以節省人力資源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實現企業管理現代化。
人們有計劃的進行生產活動時,會計應運而生。從會計發展的歷史來看,對于企業而言,會計的核心是為企業運行決策提供基礎信息,是一種優化企業管理方式、提高運行效率和經營效率的管理活動。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作為會計行業的兩大方向,在實踐和理論中的區別并不是特別明顯。在實踐中往往出自同一信息源,在信息處理加工過程中兩者往往相輔相成,都是圍繞如何提升企業經營效益為核心展開工作。在新時代信息化條件下,實現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融合是現代會計管理體系的必然要求,兩者的融合有利于更好地發揮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20 世紀50 年代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分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理論和方法,以不同的方式參與企業的發展。在新時代,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耦合以及多種會計方法的綜合應用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基于這樣的背景下,兩者的耦合就需要重構會計憑證,建立健全企業運行的信息名錄和相關的數據庫,實現會計信息綜合和會計體系的創新。
企業的財務會計人員是會計信息的制造者,管理會計人員是會計報告的提供者。為此,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耦合的主體便是兩者的從業者。同時,企業的管理者既是會計部門的負責人,又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為此,企業管理者同樣是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耦合的基礎和主體。
通過創新會計理論和方法以及多種會計方法的綜合運用,構建起會計信息合成和會計持續創新的體系。具體的體系模式主要有三層,一是在原有憑證格式的基礎上增設信息分類編碼,滿足財務會計核算和管理會計評估的需要。二是增設備用信息,便于記錄非會計信息。三是構建會計信息數據庫管理系統,實現原始財務信息在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之間的互通。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都屬于現代會計體系,都是依據相關會計工作理論和實踐工作經驗展開工作。為此,會計基礎理論是兩者共同的理論,是兩者融合的基石。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會計職能和會計體系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為順應經濟發展,企業的會計實務工作和會計理論研究需要融合,具體而言:一是優化會計工作體系,當前企業運行往往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并存,財務會計制度的核算體系精度未達到管理會計的要求,管理會計無標準的框架和準則,需要對兩者的工作機理進行完善和創新,增強兩者的銜接。二是建立標準化的會計計量方法。會計計量是會計工作的核心,財務會計是確定企業過去運行的經濟事項,管理會計更多的是面向未來的經濟事項,鑒于此,需要構建起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耦合體系,統一計量標準。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耦合的重要途徑就是建立會計信息數據的共享平臺,目前會計數據信息僅能滿足財務會計的基本業務,不能滿足管理會計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建立會計資料的共享平臺,突破原有會計憑證的記錄方式,對信息進行重新編碼構建,使會計憑證記錄能同時滿足二者的業務需求。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耦合在技術層面的基礎是實現會計信息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企業應該加速建設會計信息化,構建起財務信息數據庫,實現數據庫管理系統,達到會計數據的互通互享,滿足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對數據的即時獲取,及時開展核算、分析、預判、決策的工作。
企業實現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耦合的必要條件是高素質的會計人才隊伍,以往企業重視財務會計,忽視了管理會計隊伍建設,現代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要求既要懂會計基本業務,也要懂企業財務管理。企業可以通過內部培養或是外部引進的方式為企業發展培養會計人才,為兩者的耦合奠定人才基礎。
企業運行中的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有效融合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兩者的耦合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通過創新會計理論和方法以及多種會計方法的綜合運用,構建起會計信息合成和會計持續創新的體系,以創新會計基礎理論研究為基礎,構建起會計資料共享平臺,實現會計信息化,同時暢通數據流通渠道,進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