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威
(1.沈陽音樂學院現代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3;2.韓國東義大學 韓國)
流行音樂是當今社會最為普遍發展的一種音樂形式,其內容通俗易懂、個性鮮明,擁有獨特的音樂特色。[1]隨著藝術的不斷繁榮發展,傳統文化所具有的藝術魅力也越發被人們清晰地認識到。近年來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開始傾向本土化,掀起了一陣“中國風”,部分表現為流行音樂與戲曲元素的融合。在填詞上效仿中國古典詩詞,在作曲上仍以流行音樂為基調,并融合了戲曲元素,加入了戲曲唱腔,使歌曲更富有魅力與特色。《悟空》這首歌曲是流行樂男歌手兼音樂制作人戴荃的原創歌曲,整首歌曲靈感來源于戴荃心目中對我國古代名著《西游記》中悟空這一形象的理解,借由和悟空的情感共鳴,抒發出自我的內心彷徨,宣泄出靈魂深處的吶喊。戴荃創作的歌曲《悟空》將流行風格和戲曲風格完美結合,為流行音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藝術生命,也讓更多的人體悟戲曲的魅力,以《悟空》為例探究流行音樂與戲曲元素的融合路徑具有代表性。
(一)流行音樂與戲曲元素融合的發展歷程 在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歷史上,將戲曲音樂元素融入流行歌曲的現象早在民國時期就已出現。民國歌唱家周璇的《百花歌》和《花開等郎來》的旋律取自蘇州、無錫一帶的傳統評彈和小曲,具有些許戲曲意蘊。改革開放后,流行音樂與戲曲元素的融合發展勢頭良好,1987 年姚明創作的含有京劇京腔的流行歌曲《故鄉是北京》、1989 年姚明在歌曲中引入京曲調而創作的《唱臉譜》均是流行音樂與戲曲融合的良好范本。此后,流行歌曲融合戲曲音樂元素進行創作與演繹的樣式與方法經過數十年的變遷,發展趨于多樣化。2000 年后的流行音樂與戲曲元素的融合發展逐步深化,出現大量流行元素與戲曲元素融合的優秀歌曲。例如2006 年王力宏創作的《花田錯》,“花田錯”的名字本身就取自我國傳統京劇《花田錯》,在音樂表達上,將自由轉音與京劇唱腔融合,是流行音樂中增添戲曲元素的融合模式;2011 年由京劇改編、音樂風格屬于“流行京劇音樂”的《新貴妃醉酒》,是在戲劇結構上添加流行元素的融合模式;2015年戴荃在《中國好聲音》原創的歌曲《悟空》,是流行音樂中增添戲曲元素的融合模式。直至今日,流行音樂與戲曲元素融合依舊處于蓬勃發展階段。
(二)流行音樂與戲曲元素融合的音樂文本形態 把戲曲唱腔和流行音樂結合起來的藝術形式被稱為“戲歌”,由字面可見,戲中有歌,歌中有戲,但依舊總屬歌的范疇。[2]流行音樂與戲曲元素融合的音樂文本形態主要有兩類,一是加入戲曲元素的流行歌曲,二是加入流行音樂元素的戲曲。
1.加入戲曲元素的流行歌曲
這種文本形態最早是以演唱風格融合的形式被廣泛應用于流行音樂與戲曲元素融合的初期,國內音樂家們受自身已定型的音樂底蘊和傳統戲曲文化的影響,在唱法上會自然地代入戲曲唱腔。在此背景下,加入戲曲元素的流行歌曲又分為兩類。一方面,以借鑒戲曲元素的曲調唱法為主的流行音樂,例如信樂團改編的歌曲《北京一夜》。其副段里運用的京劇花旦唱腔“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了許多情”這一句,使其成為經典之作。歌曲以架子鼓、吉他、貝斯等一系列流行器樂作為伴奏。所以以其基本的音樂布局來看,這首歌仍然是屬于流行歌曲的范疇。另一方面,以借鑒戲曲編曲為主的流行音樂。在歌詞和曲意中采用京劇劇目,編曲和演唱中借鑒模仿戲曲唱腔。如王力宏的經典“中國風”歌曲《花田錯》。
2.加入流行音樂元素的戲曲
加入流行音樂元素的戲曲在樂段上多會進行歌與詞的并置,并將京劇唱段演唱風格進行流行化改編,結合流行音樂的曲風進行呈現。例如,閆肅、陳曉濤的作品《變臉》便是將經典川劇中加入了流行音樂元素,曲風劇詞流行化、大眾化。其中戲曲占歌曲的比重較大,且以京胡等傳統器樂作為配器,因此屬于加入流行音樂元素的“戲歌”。此類歌曲的演唱需要字正腔圓,要求演唱者要有戲曲演唱的功底,并且掌握、運用好流行歌曲的發聲方法,就演唱而言,此類作品的演唱比別曲的難度更大。
(一)突破戲曲發展困境 程式化是戲曲的主要特征,程式化即標準化、規范化,戲曲的唱、念、做、打都要在一定的規范中程式化展現。[3]而隨著現代多元文化的沖擊,年輕一代更喜愛具有創新性、靈活多變的音樂形態;喜愛戲曲的中老年人也通過“抖音”等軟件開始關注多元化、流行化的各類現代音樂范式。程式化的戲曲音樂無法滿足現代人的精神需求,戲曲的受眾逐漸縮小,流行音樂的受眾卻在逐漸擴大。將戲曲元素與流行音樂相融合,能夠為戲曲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讓戲曲元素依托流行音樂有更深化、長足的發展,戲曲本身的“程式化”固化標準也被逐漸打破、創新。人們通過流行音樂的載體,進一步認識了戲曲,并對戲曲產生興趣,戲曲現代化發展的困境被打破,戲曲傳承發展的受眾基礎也得以擴大。
(二)豐富流行音樂內涵 當前,流行音樂樂壇百花齊放,其包含爵士、搖滾、說唱、鄉村音樂等多種形態。然而,在快餐式消費主義思潮背景下,流行音樂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一是抄襲爭議,例如《花游記》與《愛游記》;二是歌曲質量爭議,例如2020 年楊坤針對《驚雷》的批判,據此,《新京報》指出,“音樂不分貴賤、但分經典與糟粕”。[4]由此可見,現今流行音樂豐富、但部分流行音樂缺失內涵。戲曲被稱為我國“高度綜合的民族藝術”,其內涵豐富,是經典的音樂藝術。大部分以流行音樂和戲曲元素融合的歌曲例如《花田錯》、《唱臉譜》、《北京一夜》、《悟空》等,都獲得不同等級的獎項,并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流行音樂與戲曲在“快與不快”“變與不變”中逐漸融合、平衡,其融合能夠擴大流行音樂的題材選擇、豐富流行音樂的內涵,從而提升流行音樂樂壇的整體質量。
(三)創新聲樂演唱技巧 不同的音樂文本形態及其分類都具有不同的演唱技巧,例如流行音樂中包含的說唱、搖滾、爵士、布魯斯等都具有不同的演唱技巧。但大體來說,流行音樂在咬字吐字方面強調抒發感情,所以在演唱技巧上并不著重要求,演唱者直接經由口腔進行吐字,以口語化的形式突顯親切的聽覺觀感,更加接地氣、貼合人民群眾的情感需求;而戲曲在唱腔上有嚴格的技巧要求,演唱難度較大。將戲曲與流行音樂的融合,能夠創新聲樂演唱技巧,提高流行歌曲的聲樂水準。[5]戲曲唱腔是中國戲曲音樂獨有的說法,是戲曲的主要組成。[6]融入戲曲唱腔的流行音樂,在演唱方式、呼吸方式上都要有較大變化,在此變化中,音樂人能夠通過尋求兩種音樂形態的融合,而對唱法、發聲技法等演唱技巧進行創新。以《悟空》為例,《悟空》中高潮部分“跪一人為師,生死無關”的“關”,戴荃將字頭的聲母“g”咬得很緊,對字頭與字腹的轉換音“u”的處理則是較緩慢的,演唱中口腔持續上下拉伸并在口腔內部盡力提高上顎,在這個腔體的基礎上把母音“a”集中挺立起來,最后把字尾“n”進行歸韻加重處理,直接用氣息頂到前額引起鼻腔共鳴,從而達到戲曲的歸韻效果。
(一)歌詞部分:白話與文言混搭 在大部分流行音樂與戲曲元素融合的歌曲中,都具有“文白混搭”的特質。“文白混搭”即白話文與文言文混搭,并且歌詞常夾雜成語甚至復雜古文詞語。《悟空》這首歌曲是戲曲融入流行歌的文本形式,夾雜了戲曲中的“說唱”特質,歌詞也是“文言混搭”類。《悟空》中應用“肝腸寸斷”“恩怨休懷”等成語、“獨影闌珊”等由詩詞意境引申出的詞語、“回頭無岸”等成語改編的詞語,還含有郭璞《方言》中出現得復雜古文詞語“氐惆”。且歌詞與音樂內容銜接十分恰當、合適,完整抒發了創作者的情感和心理。歌曲前半段作為鋪墊采用了流行音樂唱法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并通過歌詞抒發情感奠定了整首歌曲的感情基調,大致描繪出歌曲的畫面感。歌詞至“肝腸寸斷”處感情開始噴發,如《西游記》中取經的九九八十一難,就算經歷千難萬阻,也不可以自我放棄。歌詞高潮部分的一句“叫一聲佛主”開始白話與文言的混搭,戲曲尖音的唱腔跟笛子轉調配合,濃郁的京劇味道融入其唱腔,偶爾夾雜著半句戲曲說唱,歌詞與戲曲唱腔的配合帶給觀眾厚重、古風的聽覺觀感。歌詞結尾部分是一段心路歷程,從探索到已知、直至直面自己心底的想法,結尾的一句“這一棒,叫你灰飛煙滅”對全曲進行了升華,歌曲唱詞部分就此戛然而止。
(二)伴奏部分:民族樂器的應用 戲曲元素的表達少不了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的應用。[7]戴荃的《悟空》中大量應用了長笛與二胡,歌曲將鋼琴、架子鼓和長笛、二胡進行有機結合,在流行音樂中凸顯戲曲意蘊。歌曲的第一段,即從“月濺星河”到“肝腸寸斷”的這段曲調,偏流行抒情,通過鋼琴伴奏走了和聲大調,是偏向西方的琶音織體,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從“肝腸寸斷”的下一句“幻世當空,恩怨休懷”中就開始利用民族樂器進行過渡,旨在將流行音樂的視聽觀感過渡到戲曲上。“幻世當空”歌詞的背景還依舊使用鋼琴伴奏,但此時鋼琴的聲音逐漸弱化,從“恩怨休懷”引入竹笛作為伴奏,將歌曲代入古風。從鋼琴到竹笛,兩者同為旋律樂器,但竹笛沒有琴立體的柱式和弦音響效果,因此聽感更加真實、接地氣,讓觀眾代入感強。歌曲在非高潮部分加入二胡伴奏,二胡雖然旋律性強,但卻僅僅是單旋律樂器,無雙聲部和多旋律,其作為輔助樂器與鋼琴和架子鼓的節奏進行融合具有“剛柔并濟、虛實結合”的聽覺觀感,突出、豐富了西方樂器的層次性,其單旋律的特點也使其不會過多的影響整體伴奏效果。除此之外,竹笛和二胡音色變化多樣,可以模擬鳥鳴、馬叫、風聲等自然音色,將兩者應用在《悟空》中,不僅增添戲曲觀感,還能夠深化歌曲意境,將觀眾代入歌曲情境。
(三)演唱部分:戲曲唱腔的融合 戴荃的《悟空》在聲樂演唱上是流行歌曲與戲曲元素完美融合的典范,戴荃在演唱中運用的演唱技巧既明顯體現出了戲曲和通俗歌曲的區別,又在細節處理中將兩種唱法十分自然、流暢地結合在了一起。
從戴荃演唱這首歌曲的呼吸方法來看,歌曲的開頭到第二段“心有魔債”也就是歌曲的通俗部分段落,在發聲共鳴上因為要保持歌曲的平穩并且體現得親切、自然,運用了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月濺星河”描述的是場景,并且帶有淡淡的愁緒,此時發出的聲音溫和并具有感染力,此時的演唱需要有意識地不讓聲帶完全閉合,讓氣流通過。除此之外,未完全震動的聲帶發出的聲樂演唱是一種無形的情感揭示,如“長路漫漫”這一句聲音有一定的厚度,則是依靠于口腔和胸腔的共鳴。
當歌曲進行到“誰叫我身手不凡”時開始加入戲曲尖音,戲曲唱腔明顯。歌曲的第二段“且怒且悲切狂哉”直至結尾都完美融入了戲曲元素,在演唱方式上也更偏向于戲曲,所以就演唱技巧方面更依賴于腹式呼吸。在腔體共鳴上,因為戲曲元素的加入,所以演唱技巧上需要更加注重口腔和頭腔的共鳴。咬字吐字方面則完全歸納使用了戲劇的演唱技巧,要求更加清晰和歸韻。充分利用詞字韻母的元音發音并結合輔音打開腔體使聲韻能夠歸韻到位,同時注意咬緊字頭。演唱一個特定的字時需要加一點時間在字頭到字腹的轉化點進行拉長,并加重字尾的歸韻,才能更加突顯戲劇的韻味。
戲曲是我國具有完整、獨立的表演體系及藝術概念的音樂藝術形式,將戲曲與流行音樂相融合創造出的“中國風”歌曲,是中國流行音樂吸收民族音樂文化遺產的優秀產物。《悟空》這首歌曲作為流行音樂融合戲曲元素的優秀歌曲,其“文白混搭”的歌詞、伴奏中民族器樂的應用以及演唱技巧的轉變,都為流行音樂與民族戲劇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借鑒路徑。隨著我國流行音樂逐步國際化、國際音樂逐步本土化,流行音樂與戲曲的融合在未來將繼續以多元化的蓬勃態勢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