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丹
大連財經學院,遼寧大連116600
為貫徹落實國家扶貧政策,農村各項改革被提上了日程。新農村的建設離不開財務的支持,財務會計工作也事關各方的切身利益,所以,財務會計工作在新農村建設中擔負著重要作用。針對農村財務會計工作監管機制不健全的現況,農村財務會計工作應加大規范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從而更好地推動新農村建設。
《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財會〔2004〕12號)作為當前指導農村各項經濟活動的主要文件,在一定時期內對農村財務會計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飛速發展,農村經濟體制也發生了變化,新改革思想的注入,使得現有的財務制度已無法滿足新農村財務核算的需要。而由于很多地方對財務管理認識不足,導致專業財務會計人員缺乏,該制度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實。在財務管理過程中,仍采用落后的記賬模式,使得農村財務核算工作缺乏統一性。所以,在農村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中,應充分認識加強農村財務會計工作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實把農村財務會計工作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上來。
在村級財務管理中,村級財務基本實行村賬鄉審的管理形式,后又推行了財務雙代管的財務管理方式,但這些管理方式都是管賬不管錢,出現支出管理不嚴格的問題。在改革的過程中,農村推行了由中共中央以及國務院所印發的《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改革與完善新農村財務會計制度有利于推進農村加快設立完善的財務會計制度,對防止集體資產流失,提高資金使用率、保護村組集體及農民合法權益,遏制農村腐敗滋生和蔓延、改善黨群與基層民眾關系以及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1.財務公開缺乏透明度
主要表現在財務內容上缺乏全面性、具體性,沒有突出重點。有的村往往將重要信息進行隱藏和過濾,只將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進行公開。例如,從各村級會計委托代理和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屬單位依法進行會計管理的實際情況來看,財務公開情況不容樂觀。村民對一些重大的開支項目并不清楚,加之村民的重視程度不高,村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導致財務信息即使公開也存在失真的情況,使得新農村基層民主政權建設得不到發展。
2.對財務管理方面缺乏重視程度
首先,財務主管部門認為農村的財務工作簡單,沒有涉及到給財務部門帶來威脅的問題,不必要看管,這種麻痹的思想是導致問題的主要原因。其次,農村財務工作人員從潛意識中就存在著沒人會來管理的思想,并且認為農村財務工作只要表面能夠符合檢查要求,就不必對財務狀況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這使得財會人員在工作中馬虎大意,造成財務工作經常出現紕漏。
1.弄虛作假情況時常出現
為支持新農村建設,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及資產。由于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使得財會工作者,將村民共有資產低價出租或者變賣,侵吞、私分公共財產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有些財會人員受村領導賄賂,通過謊報支出套取現金,或者利用補貼政策找人冒領補償金。
2.財務相關制度落實缺乏力度
現階段,農村諸多財會工作人員均未能熟練掌握財務制度和規范,甚至根本不了解《村集體組織會計制度》。由于缺乏專業的財務會計人員,使得《村集體組織會計制度》得不到落實。隨著新經濟業務的增多,農村及個地方增設了很多新科目。由于財務人員缺乏對財務制度的嚴格執行,這些科目被財務工作人員濫用,成為農村基層干部及財務人員斂財的工具。
3.會計基礎核算工作缺乏專業性
首先,原始票據不規范。例如農村財務會計工作人員在采購以及財務支出時,基本上均以自制的收款與付款憑證為主要依據,未能開具正確發票和格式規范的收據等有效票據。而有些財會工作人員為了應付上級要求收集發票的要求,收集與票據內容不符的發票。其次,農村地區財務賬簿上存有諸多陳年舊帳。財會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只根據當年賬目進行梳理,由于對賬面實際物資情況并不完全了解,交接工作出現困難。
4.對實物資產管理不到位
農村財會工作人員在工作中過分注重賬目的記錄,普遍忽略對村集體固定資產的清算。例如,村集體投入的用于修建公路而購進的水泥、沙子和用于修建閘站購進的耗材以及上級撥款用于建造各項設施的資產。在賬面上,財會人員僅將資金收支情況進行記錄,并未對實物資產進行盤點,也不進行折舊記錄,對實物資產管理工作非常不到位。
我國新農村建設已在全國各地積極展開,但由于各地經濟特征的不同,以及各地財會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參差不齊,使得地方財務核算標準達不到規范水平,核算工作進展困難,缺乏準確性。在制定財務制度的管理上,缺乏未雨綢繆、提前預防的意識,不能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提前制定出適應農村改革建設的規章制度。由于鄉鎮與農村利益關系聯系緊密,未能嚴格按照規定依法處理,對于鄉鎮監管也僅僅是從財務程序是否規范進行檢查,并未從財務賬目收支的實際發生情況予以跟蹤核實,使得鄉鎮經管站的監管只停留于形式,并不能起到實質的監督效果。
1.制定完善健全的會計核算操作制度
首先,要注重對農村財會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創新。在這一過程中,不但要注重優化財會記賬制度,而且還需要完善專業聘用制度、資金管理制度以及審批制度等。針對當前農村財務工作人員知識水平相對低下的現狀,需對會計制度中的核算功能,設定完善的操作指導規范。譬如,針對原始票據而言,不管是對內申報還是對外申報均要統一票據報銷格式以及單據內容,在進行填寫時,需要規范填寫,并交由審核人員對原始根據內容填寫展開全面審核。其次,財務人員要細致核對往來的帳目款項。針對應收付往來款項,相關財務人員要對應收未收與應付未付款項和內容展開細致核對,并以此為基準制作月度核算報告,在每月例會中進行匯報。例會結束后,要將具體清收人和付款責任人貫徹落實,并由財務工作人員做好跟蹤落實情況調查。其三,完善檔案管理。在檔案管理上,應當對財務工作人員進行全面培訓,還要建立完善的檔案管理設備,使財務會計人員樹立專業的檔案管理觀念。
2.升級原會計制度條款,修改、擴充會計科目的核算內容
對村干部社保的核算,可以在原有的“應付工資”科目中進行擴充;對上級撥款建造的資產內容,應在相應的資產科目中進行擴充;對于原先定義的固定資產,整體價值超過500元的條款,要以現代會計制度內容與標準為基礎加以修改;對于已經與新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無關的業務展開及時刪減。應增加在經濟活動中產生的新會計科目,如國家政府補助的專項用途經費,要增添“專項應付款”科目便于有效核算;對于農村稅收業務,要適當增添交稅費科目;對于土地流轉業務,要結合權責義務在即存收支科目上展開擴充。
3.完善農村財務會計委托代理制度下的民主理財機制
在我國新農村建設中,財務資金和核算的管理機制往往由村委會與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機構簽訂代管協議。為了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和民主權利的有效使用,保障村集體資產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和收益權、應從這幾方面入手,制定詳細的民主理財機制:(1)建立理財小組。通過公平、公正、公開的形式選拔理財小組成員,設立理財小組長,要實施小組成員輪換制度,小組成員不得是村委、黨委及其近親屬,組織內的理財小組成員應定期接受培訓;(2)應處理好民主理財小組的權職責與權限的關系。民主理財小組除了享有村內經濟事務知情的權利以及參與村集體財務規劃和管理的權利,還應有監督財務運行的權利及對經濟事務的民主決策權力。(3)要將民主理財小組的內容進行規范。應做到“積極參與、監督并行”的工作方式,對于財務工作人員不合理的購入項目及支出項目申請拒絕處理。
1.提高對農村財務會計工作人員工作素養重視程度。加強培養財會人員的素質,多開設財務會計相關的知識與業務能力講座,定期培訓財會人員的業務水平和人文素質。多舉辦財會方面知識及業務能力競賽,加大引進人才的力度,在聘用財會人員方面,應根據財會人員是否取得相關證書、從業經驗等方面全面的進行考核,競爭上崗。
2.加強對村干部及財務工作人員法制宣傳、教育。應加強村干部的法治觀念和管理意識,村干部以身作則,提升思想覺悟,然后運用各種媒體渠道進行管理知識的培訓,提高村干部綜合能力,通過加強村干部以及財會人員的法制觀念,從源頭杜絕徇私舞弊的現象發生。
1.完善財務會計監督制度
首先,引入社會審計工作的監督體制。社會審計監督機制是我國當前推進新農村財會工作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財政各部門及審計部門的要堅持對村級財政工作進行日常監督檢查,檢查內容應結合農村各財政的工作內容的不同,對其經濟責任進行審計監督,并公布審計結果。其次,增設群眾監督機制。通過設立舉報檢舉公眾號、郵箱等方式,針對人民群眾反映的土地補償、村級債務問題,及時公開審計結果。通過全面引入社會審計、群眾審計的監督體制,不斷加強對新農村財務會計工作的監管力度,為建設新農村財會工作作出貢獻。
2.實施財務會計委派制
各村級會計應由鄉政府等組織對村級財會工作人員展開統一調配,鄉政府主要負責人員的考核、聘用、培訓與管理工作。這樣可以改變原有的各村干部直接委任財會工作人員模式,使財務工作人員脫離村干部控制,從而強化財會的監督職能。
3.實行獎懲并行的監督模式
為使財務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積極肯干、認真負責、主動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應當創建獎懲制度,對工作中存在問題或是行為不正確的人員要根據法律法規給予相應處罰。對于勇于揭發工作人員和領導錯誤言行的社會媒體和群眾給予獎勵。
新形勢下的農村建設,應緊緊圍繞著農村、農業、農民進行展開,因為“三農”是國家的發展根基,只有將“三農”問題進行妥善解決,社會的發展才更加有動力。而財務會計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有序進行,才能使新農村建設穩步發展。所以,應注重培育農村會計人員職業能力與綜合素養,提升其工作成效,更新財會人員觀念、加強財務監管力度,使財務工作健康穩定進行,才能為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探索、創新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