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慧
(無錫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00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當前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密,與實踐脫節,實踐平臺短缺等問題突出[1]。作為雙創教育的重要主體,高職院校必須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堅持以學生為根、以育人為本,將其貫穿到人才培養全過程,以切實有效地推動我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長足發展。通過調研和文獻查閱,截止2020年10月,在中國知網進行數據檢索主題“創業創新教育”,數據檢索有2.02萬條結果,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理論研究、教學模式改革、新課程開發、實踐平臺應用方面,對高職院校班級管理這一重要環節的研究較少。主題“創業創新教育” +并含“班級”,數據檢索有64條結果,主題“創業創新教育” +并含“班主任”,數據檢索有13條結果,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幾種觀念,“生活輔導員參與模式”提出輔導員是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引領者、組織者和服務者,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著巨大的影響力[2]。“創業團隊的公司運營模式” 創建以班級干部為創業團隊的公司運營模式,在班級管理中引入公司管理模式,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3]。“班主任引領模式”通過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加大素質引導力度的同時,促進學生對創業創新的認知,協調創新創業教育與活性管理[4]。“階段式管理模式” 根據學生“職業能力”、“ 雙創能力”的發展規律以及在不同階段所學習的不同內容,將高職院校的班級管理進行分階段管理[5]。綜上所述,學生工作者對班級管理中引入雙創教育的研究也逐步增多,但這些研究沒有考慮到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之間存在著差異,對于高職院校雙創人才培養必須注意樹立個性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理念,構建個性化的創新創業班級管理模式,形成層次多樣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6]。
五年制高職是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高度融合的一種教育模式,生源來源于初中畢業生[7],學生入校年齡在15-16歲,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形成,可塑性很強,班主任的引領作用顯得非常重要。班主任在班級日常管理工作中,針對學生的成長特點和能力發展規律,在不同年級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可以進行分階段管理。第一階段是“意識培養”階段,通常是一年級,對于剛進校的新生,還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班主任在新生教育時就可以播下一顆創新創業的種子,在班級活動中可以請創業成功的優秀畢業生回校給同學做宣講,讓同學們對創新創業有一個基本的意識,并在平時的班會課中加以鞏固;第二階段是“方法掌握”階段,通常是二、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逐步適應了學校生活,知識儲備有了增加,對于專業方向有了一定的認知,這一階段要特別注重學生的能力和興趣方向,班主任此時在要求同學加強專業課程學習,掌握職業技能的同時引導同學參加學校組織的創新創業能力大賽,并挖掘有雙創意識和潛力的同學; 第三階段是“能力提升”,這一階段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拔高階段,通常是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基本完成了專業課的學習,對于畢業后發展已經有了初步的方向,此時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個人發展規劃,引導學生不斷完善創新創業目標所需的技能,第四階段是“實踐模擬”,是最后五年級的學生,這一學年學生已經進入實踐階段期,做好了踏上社會的準備,此時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將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融合,創辦企業或申報雙創項目。
分層是在分段培養的基礎上,由于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認知水平、社會環境、家庭環境不盡相同,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接受能力和對于自身的職業目標、個人發展規劃也有所區別而開展的差異化培養。在班級管理中,隨著學生學習的深入,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的積累,社會閱歷的增加,班級管理也應該是動態的,在每個階段可以將學生分成兩個層次,分別是共性層(100%)和個性層(20%)。共性教育指的是廣譜式和群體式教育[8],創新創業教育首先是大眾教育,是為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為目標,以培育在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是普及式的素質教育,適用于全體學生并貫穿于高職的整個教育階段。個性教育指的是精準式教育,針對的是20%具有一定創新成果,或致力于從事創業項目的學生,通過第二課堂的開設、創新創業項目的參與、導師的引領,使其擁有過硬的創新創業能力和素質。
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良好班級文化作為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9],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增強團隊意識,創新創業教育有重要促進的作用。發揮班級文化的作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首先以班級專業文化建設為核心,班主任可以帶領學生走進企業,了解本專業相關工作要求、技能需求、發展方向,聆聽企業人士的指導,提早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利用班級板報欄做好專業方向、就業前景、考證需求分析的宣傳,鼓勵學生在立足自身專業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和社會需求進行創新創業,形成以專業為導向的創新創業意識。其次以豐富的班級活動為載體,班級活動是班級運行過程中的重要形式, 有效的班級活動對凝聚班級合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10]。班主任可以從班歌、班級口號設計開始就融合創新創業內容,喚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通過組織并鼓勵學生參與各類活動,班主任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團隊意識、班級和個人榮譽感、競爭意識等創新創業需要的綜合素質,最后內化成學生的自我認知和主體意識。最后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為保障,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班級管理一方面要依賴學生的自覺性, 另一方面也要靠有效的班級制度建設[11]。優秀的班級制度應該建立在“以人為本”和“依法治班”的思想理念上,日常管理中形成民主決策過程,培養學生自信、自強、自主、自立的雙創精神。
有目標的人生才有方向,有規劃的人生才更出色,如果說我們的學業是一個旅途, 我們要朝哪走, 怎么走, 在一個時期內我們要達到什么地方, 學業生涯規劃都可以清楚地告訴同學們[12]。新生入校時,班主任在班級教育中就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學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讓學生通過對所學專業發展前景的了解,結合自身意愿和社會需求,確定未來五年的高職學業生涯規劃,并根據學校發展、課程設置、個人情況等,將目標細分到每一個學期,在目標的驅使下學生將由“要我做”變為“我要做”。在往后的學期中,班主任需要不斷跟進學業生涯規劃過程,協助并監督學生每學期目標的完成情況,同時引導學生進行適當調整,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綜合素質。最后一學期指導學生對自己前4年的職業目標進行全面總結,進一步確定畢業后發展方向。
班主任不僅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導者,更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的幫助者,學生在創新創業中會遇到一系列問題,如創新創業大賽如何報名,項目的選擇是否合理,計劃書是否可行,學校有無扶持、學業與創業的權衡等需要班主任在工作中進行指導。如我校15級的李子健同學,在一年級班會課聽了畢業學長創業宣講后,就埋下了將來要創業的種子。在還沒有明確創業方向時,班主任一方面帶他觀摩創業大賽開拓眼界的同時讓他先專注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為將來的創業做好儲備。三年級時他開始在淘寶創業,自己做客服時需要每天用手機和買家進行溝通,但學校管理制度中學生上課期間不得使用手機,嚴重影響了日常經營。班主任了解他的情況,積極與任課教師溝通,在保證正常教學秩序的同時允許該生上課在買家咨詢時使用手機。當他經營遇到困惑時,積極邀請專業教師和企業專職人員對該生進行指導并推薦他參加了本市的創新創業大賽。該生五年級實習時幫助他利用學校政策,進入學校創業孵化基地,畢業后他帶領班級中另外兩名合作伙伴注冊了無錫炫音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在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上都開設了網店,一年公司的純利潤將近200萬。
面對日益激勵的社會競爭,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是當前高職院校教育的重點之一。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必須以專業知識為基礎,職業技能為本位,創新創業能力為導向,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和能力差異進行分類分層管理,以推動學生創新創業不斷發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