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鵲華小學 李 倩
微課的形式符合小學生的信息接收方式以及信息的接受習慣,能夠幫助教師克服教學中的一些難題。因此,在教育教學中積極地應用微課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微課形式一般是指教師將一定的教學內容制作成為視頻的形式,在不同的場合中進行播放,使得學生接受到較為精確的數學知識信息。微視頻是微課的主要體現形式,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實踐的要求,以某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作為教學內容,運用錄屏軟件錄制幻燈片,具有短小精悍、內容集中精練以及目標明確的特點,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也是獲得廣泛認可的教學形式。由于微課的制作過程較為復雜,應用的范圍也是具有一定限制的,一般集中應用于課堂中的重點、難點內容,用于降低學習的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
在微課應用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接收到準確的數學知識信息,在教師配音講課的同時,也能夠應用視頻等形式,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對于理解能力較為有限的小學生來說,應用這樣的形式,能夠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提升理解程度以及學習興趣。同時,微課在小學數學中的課前預習、課堂導入、講解重難點、課后輔導以及總復習等方面進行應用,具有較好的效果。微課的應用相對不限制時間以及場合,學生可以根據自我的學習程度進行選擇,重復收看教師的教學內容,提升對知識的熟悉程度。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夠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步得到提升。
在數學教學的預習中應用微課的形式,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能夠有效提升學生預習效果。教師需要制作相關的微課內容,指導學生的預習步驟,以及具體的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在課程的難點部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預習習慣,應用微課的形式引導學生參與預習。微課在預習環節中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教學資源,時長一般為十分鐘以內,涉及的內容較少,能著重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將復雜的教學內容以更加簡潔明快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降低課堂上重難點知識的難度,提高課堂效率。
我在執教四年級下冊“三角形內角和”一課中,在預習環節應用了微視頻《三角形內角和——推理轉化思想》向學生展示了三角形內角和推理轉化思想,解決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理論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特征。從教材的安排來看,是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特性及分類之后,同時三角形的內角和又是學生以后學習多邊形的內角和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在呈現教學內容時,我們要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學具,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通過量、拼、折等活動,在探索、實驗、發現、討論交流中,推理歸納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學生最先想到的是測量、計算。對于某一個三角形來說,是可行的;對于大千世界的所有三角形來說,這種一一枚舉的證明方法,就變得不切實際。因此,教學時,讓學生畫出幾個不同類型的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3個內角的和各是多少。學生可以得到自己所畫的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我的是這樣,你的是這樣,全班同學的都是這樣,推斷出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這種從個別現象推斷整體的特征,屬于不完全歸納法。而由于三角形按角分類就是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而且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銳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進而得到一個普遍性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是完全歸納法。但是整個的推導過程冗長復雜, 而這種理論性的知識講授起來又比較枯燥無味,所以筆者用微課的形式把這個環節放在了課前的預習,引用了天才眼鏡狗這一個動畫人物,借助變聲軟件模仿動畫人物的語言語氣向學生介紹了三角形內角和的推理轉化的思想。
課堂教學中微課形式的應用,分為兩種不同的狀況。其一,結合課堂預習的過程,應用翻轉課堂加微課的模式,引導學生在課前完成對知識概念的學習。其二,應用微課的形式,對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內容進行強調。
在第一種狀況下,微課的時長需要相應地加長,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達成對一般學習概念的理解。也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當教學的內容難度較低,或者與前一階段的學習內容關系緊密時,可以適當地應用微課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其二,對于課堂學習的重點以及難點,應用微課形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心理進行關注,在微課的制作中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引導。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卡通形象等的接受程度較高,教師也可以將卡通形象融入課件的制作中。此外,也可以采用變音軟件等手段,對微課視頻中的聲音進行改變。
我在執教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104頁的例1“單式折線統計圖”時,數學課一開始,從大家關注的五一小長假旅游話題引入趵突泉水位變化情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對水位情況是純文字描述的,然后引伸到用已經學過的統計表、條形統計圖表達,再引入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回顧已有的表達方式,初步感受到對于同一信息,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刻畫。
出示條形統計圖,分析說明“分析增減變化情況”和“直條的完整度”沒有關系。如果只想分析變化情況,你覺得可以怎樣繪制統計圖更簡單一些呢?
【微視頻】動態演示由條形統計圖變化到折線統計圖的過程
揭題:你知道這是什么統計圖嗎?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折線統計圖。
復習中微課形式的應用,包括階段學習的復習以及總復習。在階段學習的復習中,教師可以制作微課,要求學生根據自我的需求,進行微課的應用。首先,在課堂中教師將微課的內容進行播放,引導學生回憶學習的內容,對其中仍舊存在疑問的部分,進行提問。其次,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應,對微課進行修改,同時在修改的過程中強化對難點部分的解釋。修改完成的微課,教師需要提供下載,可以應用家長微信群、公共郵箱等方式,引導學生獲取資源。
在總復習中應用微課的形式進行復習,教師需要為復習的課程專門制作微課,對知識的結構等進行整理,這部分的內容,也提供下載。此外,在其他時段應用的微課內容,可以統一在這一階段進行播放,使得學生能夠集中應用微課中較為精確的內容進行復習。
以微課為重要載體來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可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將微視頻拷貝下來并進行保存,可將微課資源設定為電子筆記,學生能夠隨時對電子筆記進行瀏覽,能實現微課教學的可持續性,也能提高小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例如,在學校人教版小學數學“時、分、秒”時,教師可將鐘表的時針、分針與秒針的行走過程進行微視頻模擬,讓學生對視頻中鐘表時針、分針與秒針所行走的軌跡進行觀察,對各個表針的變化幅度進行記錄,先對三種表針間的關系有一個初步的認知。此時,借助微視頻對時、分、秒間的計算關系進行展示,能將彼此間的關系利用電子關系網進行呈現。
小學數學拓展知識的內容包括:第一,數學文化的滲透、挖掘;第二,課本內基礎知識的銜接和適當延伸;第三,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提煉。而這些數學文化和數學思想在數學課堂上無法做到很好的展示和滲透,這時,微課就可以彌補這一教學中的不足。
我在執教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104頁的例1“單式折線統計圖”的內容時,制作了《史上最好的統計圖》,介紹了統計圖的由來,作為課外知識滲透了數學文化,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應用微課的技術,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興趣,同時拓展學生的學習時間以及空間,使得學生能夠根據自我的知識掌握狀況,進行課程的繼續學習以及復習。微課的形式,與課堂預習、復習以及教學都能夠有效地結合,教師需要突出不同階段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