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貝貝 劉歡歡(安陽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鄉村旅游以具有鄉村特色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游吸引物,依托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建筑和文化等資源,在傳統農村休閑游和農業體驗游的基礎上,拓展開發會務度假、休閑娛樂等項目的新興旅游方式。鄉村旅游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鄉村旅游不僅能夠促進一二三產業的聯動,優化產業結構,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而且可以促進當地的文化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
鄉村旅游的發展依靠一己之力難免勢單力薄,要想更充分地發展,應借助其他旅游業態,借力打力,形成優勢互補的格局。如鄉村旅游可與研學旅游和親子旅游結合起來,利用不同旅游形式之間的客源交叉,共同助力當地產業興旺。
文化是當地的基因,是與其他區域相區別的身份標識。當地文化是鄉村旅游的靈魂。鄉村旅游的發展要結合當地特色文化資源,用游客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當地特色文化,活化旅游資源,打造對市場有吸引力的產品。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鄉村旅游需要政府的規范標準指導,也需要借助政府的宣傳影響力形成品牌,實現可持續發展。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需要政府機制的支持,也需要市場機制的完善。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鄉村旅游也應搭上“數字化”快車,利用3D建模、虛擬現實、音頻講解等技術,讓不可移動資源轉變為線上景區,為游客的預約、講解等服務提供便利。
安陽市全境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太行山,中、東部為平原。平原地帶地勢開闊平整,起伏很小,其范圍約占全市面積的60%。適宜糧食作物、瓜果作物的種植。
安陽是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三縱三橫一環”高速公路網、“三縱二橫一連”國道干線和“七縱九橫”省道干線形成骨干路網結構。安陽市便利的交通,提高了游客的可進入性。
安陽市自然景觀林州五龍洞森林公園、彰武南海水利風景區、林州太行大峽谷、林慮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其中安陽市自然景觀最美的地方集中于林慮山風景區。安陽市有神奇莫測的三九嚴寒桃花開、冬夏倒置冰冰背、千古之謎豬叫石,自然景觀神秘獨特,對游客有極高的吸引力,安陽市可借來參觀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機會對周邊鄉村旅游進行有效宣傳。
安陽市有厚重的歷史文化,甲骨文文化、殷商文化、鄴城文化、周易文化等把古都熏陶得古香古韻。岳飛廟、紅旗渠、林慮山國際跳傘滑翔基地,每年都吸引國內外大批游客。不僅如此,安陽市還擁有諸多富有趣味的習俗,如背閣、抬閣,高蹺、旱船、龍燈等民間藝術絕技;道口燒雞、老廟牛肉等特色食品也讓人垂涎欲滴。
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鄉村綜合發展模式,目的是通過旅游助力農業發展、促進三產融合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產業興旺首先是糧食產業的興旺。安陽地處北暖溫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且地形多為平原,適合糧食作物的種植。通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糧食品種結構,大力推廣優質高產品種,實現糧食生產的優質化程度不斷提高,優質專業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實現農民增收。安陽市政府要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面落實高產田改造、科技應用、農業機械化、落實惠民政策等措施,推進安陽市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此外,安陽市的氣候和地形也適合桃樹、蘋果樹、梨樹等果樹和油菜等作物的種植,借此,春天可開展桃花、油菜花等的賞花活動,秋天可開展鮮果采摘等體驗性旅游產品,充分運用新田園主義理念,打造現代田園綜合體,支持和鼓勵安陽市內鄉村地區發展創意農業、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等,增加農民的兼業收入。通過糧食農業和休閑農業的整合,打造田園綜合體,優化農業發展的功能布局,全面提升農業的市場競爭力,最大化的發揮產業溢出效益,避免人才外流和空心化現象,壯大促進鄉村良性循環發展的強大堡壘。
安陽市應抓住“森林河南”這一發展機遇,依據當地地理環境等特點,大力推進綠色生態建設。綠色生態,首先應體現到樹木上??山梃b“一軸一廊一園千莊”的總體生態布局。一軸即圍繞洹河的沿河綠色生態中軸。打造西接林慮山東至范陽口全長約170公里的沿河綠色生態中軸;一廊為以市域內高速公路、鐵路、縣鄉道路為主的道路生態綠廊;一園是結合地域特點打造特色林果園。千莊,就是用一定時間實現全市所有行政村的綠化和美化。造林應先造苗,為滿足安陽市大面積的綠化需求,安陽市政府應堅持規劃先行、苗木先行,圍繞綠化造林工作,大抓苗木基地建設。為提高農民積極性,增加農民收入,可采取“鄉村+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積極發展育苗基地。市財政可給予每個合作社相應的集體經濟發展引導資金,并給予產業貸款支持。每個合作社規劃建設一定面積的育苗基地,當地居民可資金入股,獲得工資性收入;也可土地入股,參與育苗建設。育苗品種應與總體綠化建設相結合,此舉既可滿足了鄉村的綠化需求,又可增加了村集體的經濟收入,同時也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加,實現增綠增收雙贏。
發展農村經濟,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把“短板”補起來,讓原來低效的土地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極大地挖掘出荒坡土地的價值。安陽市一些古村落依然存在,正是打造“安陽印象”的絕佳選址。
極大地挖掘出荒坡土地的價值。安陽市一些古村落依然存在,多數處于廢棄的狀態,將這些區域充分利用起來,可以極大地挖掘出荒坡土地的價值。政府可按照每年相應畝產小麥折合成相應的價格流轉荒坡地,以石板溝為中心,將周邊一些村落集中起來修建民俗村,打造“安陽印象”園區。打造“安陽印象”園區,一個重要的理念應是要:既要注重鄉村的生態建設,又要突出鄉土民俗文化特色。為了做好生態文章,應結合整體綠化需求,溝坡地帶,可考慮栽種適合本地氣候的松樹、桂花、杏樹、山楂樹、花椒樹等樹種;相對平坦的土地,可規劃為智慧農業區,并在周圍及步行道兩側栽種低矮且具有觀賞價值的樹木,如鋼竹。針對特色文化建設,要立足豫北農村建筑風格和傳統民俗文化,依溝壑地形精巧布局,在村內打造傳統作坊街、特色美食街等特色街巷,把安陽及豫北地區居民最熟悉、最能喚起記憶的文化元素匯聚一地。在“安陽印象”項目園區中,可展現當地的石頭房,也可隨時隨處展現安陽富有特色的秦氏絹藝、安繡、剪葉、麥秸畫等傳統工藝,讓游客真正地融入式體驗安陽的古樸韻味。此外,“安陽印象”園區項目的成功仍需要尋找一個精準的市場引爆點,富有地域特色的美食無疑是最又共識性、最合適的引爆選項。粉漿面條、酸湯皮渣、扁粉菜、三不粘、血糕等特色美食,保持每一單品僅有一家經營,將是“安陽印象”項目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安陽印象”的打造是立足區位優勢,依托特色民俗文化引爆鄉村旅游業關鍵一環,當然,園區的打造不僅可以考慮“片狀供地”,也可考慮“點狀供地”。與傳統的“片狀供地”不同,在一大片鄉村土地上散點狀供給建設用地,其他周邊用地則通過租賃獲得,不僅大大降低了投資成本,地方政府也可以節省建設用地指標?!鞍碴栍∠蟆眻@區的打造將成功讓農民通過土地流轉獲得大幅的土地收益,同時也實現了居民的家門口實現就業,激活農村發展動力,把荒溝變成鄉村旅游勝地。
人居環境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首先是村居的改造,各個鄉村應對古村落進行修復,堅持修舊如舊,保存原有建筑的古樸風貌。人居環境其次是道路的改造,村里道路應全部硬化方便通行;墻面可畫上二十四節氣、傳統節日風俗活動等主題插畫,滿足當代大眾審美需求,實現全村墻面的亮化;對古橋梁、古建筑等歷史遺存應進行保護性修復;還可建起鄉村禮堂、文化長廊等休閑場所。打造美麗鄉村,光有“顏值”不行,還要有“內涵”。除了村居和道路的改造,垃圾和污水治理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必須邁過的一道坎。為更好地解決垃圾處理問題,決策者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開展陳年垃圾集中清理活動。在各個鄉村間可開展“垃圾清運”衛生評比,對表現突出的鄉村進行獎勵,并將其經驗推廣到其他鄉村垃圾清運衛生工作中去;二是建設農村垃圾中轉站。按照“方便收集、利于運輸、節約高效”的原則,每座垃圾中轉站服務半徑10公里以內。三是配齊農村垃圾收集運輸設備。市財政可出資為環衛局配備壓縮式垃圾運輸車、壓縮垃圾箱,為鄉鎮購置小型勾臂式垃圾運輸車,為所有自然村配備垃圾箱??h財政可出資購置垃圾保潔車發放至保潔員,購置垃圾桶發放至所有農戶,確保農村垃圾收得住、運得出。四是配備保潔員。按照每500人安排1名保潔人員的標準,優先從貧困戶中選擇,納入公益崗位發放工資。五是建設垃圾發電廠。垃圾也是資源,只要利用合理也可以變廢為寶,還可以形成一個新興產業。建立在垃圾分揀回收基礎上的垃圾制有機肥也能夠很好地利用垃圾中的有機成分,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循環利用,二者結合相得益彰,高效節約地處置生活垃圾。村居道路美麗的“表”加上垃圾少、河水清的“里”,表里如一,必將留住游客的人,留住游客的心。
隨著旅游業競爭的加劇,“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安陽市的鄉村旅游要想進一步得到發展,就需要不斷創新宣傳方式,增加宣傳力度,擴大宣傳影響。首先,在傳統營銷方式中,應以電視廣告為主,報紙、廣播、廣告牌等為輔的方式進行全方位立體宣傳。其次,我們已經進入信息化的時代,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體應用成為大家經常使用的軟件,且與傳統營銷方式相比具有傳播成本低、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不受時空約束等優點,因此,可通過制作短視頻、微電影等方式,通過自媒體的方式達到廣泛傳播。再次,除了利用媒介進行宣傳推廣以外,還可組織專家考查、旅游推介會等方式邀請名人進行現場體驗、指導,利用名人效應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參與體驗式的活動尤其受到游客的好評,比如,可舉辦鄉村特色婚禮,讓城里人體驗原汁原味的傳統婚禮,可邀請游客參與鄉村外景寫真拍攝,一方面可以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通過游客的口口相傳起到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通過電視廣告、自媒體、名人考察、特色活動等方式,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為顧客提供全面、多元的選擇方式,同一種聲音宣傳鄉村旅游,樹立安陽市鄉村旅游品牌形象。
相比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系統性、復雜度、廣度與深度,其實都更具挑戰性。在鄉村振興中,市場要素需要更多地切入和參與,對市場效應的要求也更高。這會對目的地政府形成更多挑戰,需要更多地考慮如何真正帶動鄉村發展,為鄉村造血。在可持續發展的語境下,不僅要為市場創造價值,還要拓展到為社區、政府和生活在土地上的村民創造價值。鄉村振興建設必將產生諸多創業機會,如“安陽印象”園區的建設,這就需要廣大村民的積極參與;溝域地帶建設的“安陽印象”項目園區,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針對返鄉的大學生,可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將他們拉入本地鄉村振興傳略的“群聊”,讓他們肩負起產業振興與鄉村發展“共同富?!钡呢熑?;除此以外,當地農民和有一技之長的人也可成為鄉村旅游的發展合伙人,通過當地大學生和農民人才的帶動,在未來要不斷擴容朋友圈,以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鄉村振興是有關農村的最新頂層設計和國家戰略,這樣一個系統工程,必須要能夠自己造血,才能健康長久的運轉。創業活力的增加,一方面可以促進鄉村的經濟建設,另一方面也實現居民在家門口就業,這一舉措將更好地發揮鄉村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加速鄉村振興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