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喆 張恒 秦康(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科研能力是衡量一所大學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隨著我國由“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的轉變[1],隨著國產大飛機C919從研發設計到適航審定,民航業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卡脖子”難題。而飛行學院作為行業特色高校和民航專業人才培養的主力院校[2],65年來經驗和理論的沉淀,必將繼續引領行業人才培養,肩負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的科教創新。其中,科研能力提升在驅動民航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民航高新技術的研發和轉化能力不足,國際標準制定參與度不高,國際化程度不夠。而民航院校存在科研平臺匱乏、研發力量不足等問題??蒲心芰υu估通常是檢驗高??蒲兴降挠行Х椒ǎu估步驟分為兩步:一是建立評估指標體系;二是運用智能算法對評估指標進行處理,得出評估結果[3]。在建立評估指標體系時,最重要的是確定每個評估指標的權重[4]。熵值法是一種常用的權重確定方法,劉夏、陳磊等[5]采用熵值法對海南12所高職院校的科研能力進行綜合評估;郭濤、趙德起等[6]采用熵值法處理1995——2015年間的民航時間序列數據,得出中國民航業綜合競爭力各評價指標的權重;田利軍、于劍等[7]采用熵值法對我國綠色民航評價指標進行權重測算,得出我國綠色民航的總體發展趨勢。秩和比法作為一種綜合評價模型,近幾年被廣泛應用到質量控制和統計測報領域。魏霄、朱敏、彭宇竹等[8]采用秩和比模型對25個臨床學科效率數據進行評價,對學科效率進行不同等級的分類;李剛、張嘉欣等[9]采用秩和比模型對近15年我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進行了實證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給出了提升建議。目前,對于高??蒲心芰Φ脑u估,尤其是民航院??蒲心芰Φ脑u估,多是定性研究或作為其他研究的次要部分進行簡要分析。
本文以飛行學院教師的科研現狀為研究載體,利用熵值法對科研能力的評估指標進行權重計算,建立了秩和比綜合評價模型,得出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近七年的科研能力變化趨勢。
科研能力評估涉及多個指標,為使研究問題得到簡化,降低建立模型的難度和復雜性,并保證模型的合理性,需先進行評估指標的選取。根據科研評估的特性,從飛行學院2014年至2020年職稱評審數據中選取了與科研能力關聯度較高的19個指標。所選指標分為論文發表數量、科研項目承接數量、教研項目承接數量、出版著作數量和不同學歷教師人數等5類,具體分類情況見表1。

表1 科研能力評估指標的分類
熵值法(The Entropy method)是一種客觀賦權的方法,通過計算指標的信息熵,根據指標的相對變化程度對系統整體的影響來決定指標的權重,相對變化程度大的指標具有較大的權重,主要用于統計學的各個領域。熵值法的建立過程主要包括:數據標準化、指標熵值計算、差異系數計算、指標權重計算。
秩和比評估法是由著名統計學家田鳳調教授提出的一種綜合評估方法,主要應用秩和比RSR(Ranksum ratio)進行分析評估,多用于醫療、金融和教育領域的多指標質量控制、預測預報和綜合評估等。秩和比評估法的建立過程主要包括:秩值計算、秩和比計算、概率單位Probit計算、直線回歸方程計算、分檔排序。
科研能力評估模型的算法框圖見圖1。

圖1 科研能力評估模型算法框圖
研究選取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2014年至2020年職稱評審申報教師的數據作為樣本。為了使評估分析結果更加精確,首先運用熵值法計算得出每個指標的權重,再通過秩和比評估模型分析評估申報教師的科研能力。
1.數據標準化
進行科研能力評估時,首先要確立每個評估指標的權重。由于每個指標的單位不統一,對不同單位的數據進行計算分析會使研究失去意義。因此,先對不同單位的評估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具體處理結果見表2。

表2 原始數據標準化處理結果
2.計算權重
在表2歸一化處理輸出結果基礎上,求取每項指標下的不同年份所占比重,計算每項指標的熵值和差異系數,最終再計算得出每項指標的權重。具體每次計算輸出結果和每個指標權重計算結果見表3。

表3 各項指標權重計算結果
1.編秩計算
分別對各項指標的樣本數據進行編秩,得到每個樣本數據對應秩值見表4。

表4 樣本數據的編秩結果
2.秩和比(WRSR)分布計算
首先計算出WRSR分布值,并且得到每個分布值的頻數、累積頻數和平均秩次值等;根據平均秩次/n值,計算得到概率分布Probit值,計算結果見表5。

表5 RSR分布計算結果
3.模型構建擬合


表6 回歸模型表格
4.分檔排序臨界值
將2014年至2020年樣本進行分檔,分為1、2、3三個檔,具體的分檔標準見表7。
5.分檔排序結果
根據表7的分檔標準對數據進行排序,所得分檔排序結果見表8。

表7 分檔排序臨界值表格

表8 分檔排序結果表格
由熵值法的計算結果可得出,在科研能力評估體系中,權重占比最大的指標類別是科研項目承接數量,為0.2727。表明科研項目的承接是科研成果的前提或基礎,科研項目的大量承接使得學校教學成果與民航產業需求實現融合,在完成科研項目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教師和學校的科研水平。論文發表數量在科研能力評估體系中排名第二,權重為0.2409。高質量的論文產出是高校教育培養的目標,同時也是一所高校綜合實力最直接的衡量標準。因此,高質量的論文寫作應該貫穿于高校的培養理念和培養方案之中,讓高質量的論文推動高校整體科研實力的發展。教研項目承接數量排在第三位,權重為0.2358。教研項目的承接主要是為了提高高校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解決教學實踐方面的難題,不僅能取得理論上的新突破、實踐上的新成果,而且也為高??蒲心芰Φ奶嵘蛳铝藞詫嵉睦碚撝R基礎。具體5個指標類別的權重百分比見圖2。

圖2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科研能力評估指標類別的權重百分比
由秩和比綜合評估模型的輸出結果得出,2014年至2018年,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的綜合科研能力逐年提升。其中,科研項目承接數量從2014年的611個增加至2018年的1125個,論文發表數量和教研項目承接數量分別從2014年的799個和146個增至2018年的1711個和267個。在2019年,學校的科研能力出現了明顯下滑,眾多原因導致了科研能力的下降,主要表現在該年度論文發表總量、科研項目承接總量、教研項目承接總量的驟然下降。直到2020年,學校的科研能力出現回升,其中SCI/SSCI占比、國家級科研項目占比和國家級教研項目占比分別從2019年的1.75%、2.25%、2.12%增 加 至2020年的3.39%、4.16%、2.33%,具體變化情況見圖3。

圖3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科研能力評估中不同指標的變化趨勢
縱觀2014年至2020年的科研數據分析結果,飛行學院的綜合科研能力有所波動,在2018年處于最優狀態,在此之后出現轉折,學校的科研能力出現了明顯下降,學校應針對此提出整改計劃,不斷加大在政策和經費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以提高學??蒲心芰λ?。
研究采用了熵值法算出評估體系中各評估指標對應的權重,再用秩和比評價模型進行了科研能力評估研究,最終得出近7年來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科研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和變化趨勢。根據最終的研究結果,可從多方面著手提升學校的科研能力水平,具體建議如下:
目前,學院科研平臺匱乏,研發力量不足。應增加科技創新型實驗室、試驗平臺的數量和規模,建設布局要明晰,建設與應用水平要提高??蒲袌F隊整體力量需充實,增加科研人員數量,并改善科研團隊的結構。
平衡發展領域,進而增加成果產出數量。穩定聚焦優勢領域,加強薄弱的基礎研究理論,在民航安全、適航審定、機務維修、機場工程和航空醫學等行業特色科研領域繼續提升。加大引進學術帶頭人、領軍人才的力度,力爭主導行業領先的高水平成果與重大科技工程,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和核心技術,完善成果應用、轉移轉化機制,不斷強化行業內的科技影響力和話語權。
學院生師比仍相對較高,專任教師數量少、課時負擔重。擁有博士學位和海外留學經驗的教師少,高層次人才少,缺乏學科帶頭人和科研領軍人才。人才結構不合理,管理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人員占比較高,存在優化空間。應加大人才培養投入建設力度,健全教師培訓和職業生涯規劃體系。改善績效薪酬制度,提升相關政策的指引性、針對性和公平合理性。
在塑造科研精神,引領和組織科研人員申報重大項目方面,應明確具體思路,強調科研精神、奉獻精神,有效解決科研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少,科研氛圍淡化的問題。
學院學術刊物學術水平較低,應制定長遠規劃,明確提升學院期刊學術水平的思路和措施,與學院科研水平的提升協同推進。
學院現有特色研究方向應有效聚焦,提升團隊整合力度,明確其在規劃發展方面的科研實力提升、科技支撐大學建設和行業發展方面的發展目標,系統規劃方案,匹配對應的人才梯隊建設,明確申報高級別科研項目的規劃、計劃和路徑,并持續支持目標的實現;加強與其他高校、企業的深度合作。
學院應加大科技成果評審、獎勵與應用力度,積極組織省部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發明專利技術的申報與授權組織工作;推進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建立健全科研資源共享機制,搭建學校科技成果充分展示與應用交流平臺,開展科技成果推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