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寇昊 李瑞(廣州商學院)
VR技術,通常又稱作是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基于人類認知對自然進行模擬和有效應用的一類方法。目前來看,該技術在許多領域都有所應用。而電視節目為了能夠做到全面創新,自然也要嘗試應用,并克服早期存在的諸多問題。
VR是英文詞組Virtual Reality的縮寫,指的是虛擬現實技術,最早于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研究人員提出。該技術是一類能夠創設虛擬世界的電腦仿真系統,通過電腦技術完成虛擬環境的創設,并依靠交互的方式,讓用戶能夠進入到一個特殊的環境之中。
VR技術可以算作是仿真技術的一大發展方向,實際包含了多種不同的技術,諸如人機接口、多媒體傳感、網絡等。而VR技術的表現模式也包含多個部分,諸如環境模擬、外部感知、自然技能以及傳感設備等。這其中,環境模擬指的是通過電腦技術的方式,呈現一個具有動態化效果的三維圖像;感知指的是VR技術有著人類所擁有的一切感知,除了圖形能夠完成視覺感知呈現外,還包括聽覺、觸覺、感覺等多方面表現。通過電腦處理的方式,對各項數據內容予以調整,并對用戶的個人輸入及時展開回應,完成相應的反饋[1]。
目前來看,VR技術主要具備四方面特點。
其一是多維性,也就是VR技術除了能夠展現視覺感知效果之外,還有著其他多方面感知效果,諸如味覺、嗅覺、觸覺等。若VR技術呈現的效果較好,人體能夠獲得所有感知的功能。
其二是沉浸性,若VR技術呈現的環境極為真實,很多用戶很難對其真假進行辨別,從而能夠全身心投入其中。
其三是交互性,用戶在VR技術呈現的環境中,除了能夠完成各類操作之外,還能通過和環境互動的方式獲得反饋。
其四是自主性,在虛擬環境里面,所有物體都會根據當前世界的運動定理實現各類互動方式。
對VR技術而言,其發展歷史主要包含5個階段。
其一是1963年之前,人們通過VR技術的方式對人類的有聲動作進行模擬,這是VR技術最早期的探索。
其二是1963年到1972年之間,VR技術進入了萌芽階段。
其三是1973年到1989年之間,VR技術的基本概念逐步形成,并有了相應的理論。
其四是1990年到2004年之間,VR技術的相關理論逐步趨于完善,并開始在諸多領域中得到應用。
其五是2005年到現在,VR技術已經做到了深度應用,對許多領域都帶來了較大影響[2]。
在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通過應用VR技術,能夠有效滿足廣大觀眾的各方面需求,促使電視節目變得更具競爭力。諸如沉浸式VR技術,能夠讓人們依靠VR眼鏡的方式,在特有的場景之中逐步完成自由活動;增強式VR技術,可以對部分虛擬場景進一步強化,讓其和現實世界做到全面疊加,變得更為真實,使用者能夠依靠自己的觸感體驗不同空間中的具體狀況。
從目前來看,盡管VR技術發展至今有了較長的時間,但相關電視節目的數量仍然極為匱乏。甚至可以說是完全處在一個空白的領域之中,有著非常高的發展價值。相信在未來,VR技術會經過多年發展,逐步演變為行業的前沿技術。基于媒體融合的背景,VR技術的應用率也會隨之提高,使得節目制作水平得到提升,進而給技術的傳播模式帶來巨大變革。
在制作電視節目的時候,如果仍然應用早期的方法,已經很難起到吸引注意力的效果。而在應用VR技術之后,可以參照廣大關眾的基本需求,為其創設一個特殊的環境,給其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伴隨人們生活質量的逐步提升,網絡技術也有了較大進步,人們對節目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內容也變得更為細化。在觀看節目的時候,人們希望能夠與其中的人物完成直接互動,也希望能夠及時作出評價,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而VR技術就能從廣大觀眾的這方面需求入手,將更具真實性的場景呈現出來,引導觀眾深入其中,進而提升了觀看的效果[3]。
通常來說,一檔節目之所以會受到歡迎,往往都會有著非常高的綜合質量。因此,只有持續提升節目本身的體驗感,才能讓這一節目變得更具趣味性,有著非常高的吸引力。而通過應用VR技術,就能讓制作人員充分發揮想象力,展現自己獨有的想法,制作更多具有特色的節目。例如,虛擬演播室就能基于真實場景本身,單獨打造一個特有的虛擬場景。另外,早期在進行節目制作的時候,經常會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而VR技術就能有效處理這一問題,不受任何時空因素的干擾,從而縮減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將有限的成本全部投入到內容制作方面,進而提升節目制作的綜合質量。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和三維立體圖形都有了較大發展,并有著諸多新技術出現,對電視節目制作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特別是視聽表現方面以及思維形式,基本上都能依靠VR技術的方式進行表現。
虛擬演播室是這些年十分熱門的一種形式,主持人按照自己的個人思維,在節目制作中應用VR技術。該系統主要利用的是攝影機的跟蹤技術,以此獲得相關數據資料,通過和電腦生成的背景全面整合,確保場景的實際表現極為真實和自然。另外,該系統還能有效完成信息傳遞,促使信息傳輸變得更具交互性和感染力,滿足更多人群的需求。2015年,央視節目在對閱兵儀式進行報道時,在許多方面都應用到了虛擬演播室,觀眾在收看的過程中,可以一邊聽著解說內容,一邊直接觀賞各類先進的設備,效果極佳。
虛擬演播室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在現實中將虛擬場景融入進來,從而使得視覺表現變得更具真實性,增強了節目自身的效果,激發了觀眾的情緒。而虛擬植入則能將當前已經完成設計的模型直接導入到節目中,促使現實場景和虛擬技術做到全面融合,有效增強了畫面表現力,為節目的未來創新創設了優良的條件[4]。
綜藝節目有著多種不同的呈現形式,內容十分豐富,能夠將各類藝術形式的優點整合在一起,在有著良好的審美價值的同時,還兼具欣賞性、娛樂性以及互動性。同時還有著多種不同的風格,諸如游戲、魔術以及雜技。綜藝節目普遍對觀眾的互動方面十分重視,希望以此拉近和大眾之間的距離,這自然就和VR技術本身的交互性特色有了一定的聯系。近年來,各個省級電視臺和網絡媒體都會在跨年夜的時間制作大型晚會,為了提升節目的視覺表現效果,在許多方面都應用了VR技術。具體流程是:首先應用CCU對攝影機展開調整,選擇一個最佳的角度和方位,以此保證拍攝質量達到預期;之后使用ASB技術,將當前已經獲取的圖像資料發到HDVG里面。其次,將當前已經完成設計的虛擬影像傳到HDVG里面。最后,通過使用依靠HUB制作的虛擬場景,傳遞到對應的頻道里面,完成節目內容的呈現。整個流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是通過虛擬端口來實現。例如,2017年的春晚,知名節目《帶上月光路》就大量應用了VR技術,使得節目的整體表現得到了全面強化,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相比于其他類型的技術,全景技術的投入成本相對偏低,而且應用范圍非常廣,因此逐步得到了廣大人群的關注。其轉變了早期網絡環境相對較為平淡的特色,促使人們在上網觀察某個區域的環境時,能夠采用360度旋轉的方式,了解其中的每一個角落。同時還能依靠交互操作的形式,完成自由瀏覽,以此對三維表現的VR世界進行深入體驗。2013年,美國的部分媒體就已經開始嘗試利用VR技術展開節目報道,由此說明VR技術逐步走向主流,并正式投入到新聞行業之中。
在制作新聞內容的時候,為了對其自身的真實性特點予以突出,同樣會經常用到VR技術。依靠技術本身,提前完成場景制作,并將其和當前的真實場景結合在一起,給觀眾提供一個非常真實的感官效果。通常而言,首先是依靠Viz Artist軟件,并將3DMAX制作的模型導入進來,逐步完成場景制作;之后再使用特定的軟件,對場景展開優化,增強美感表現;最后再通過控件的方式,改善細節部分,增強節目的真實性。事實而言,在一些相對較為復雜的場景里面,往往也會用到多種不同的資源,為此制作人員就要做到充分考慮,從整體角度出發,對資源內容做到合理利用,以此將投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中。諸如,在舉辦“兩會”等大型活動的時候,就可以嘗試對全景技術展開應用,以此完成融媒體的傳播工作,全方位對會議的整個現場予以還原,展現其中的各個細節部分。如此不但能夠促使廣大觀眾的參與感有所增強,同時又能完成內容、技術和資源的全面整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并逐步向著新媒體的方向持續發展[5]。
對于紀錄片節目而言,在拍攝時,通常對于內容表達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顯然,這和VR技術的特點十分契合。基于相關實踐能夠得知,通過VR技術進行紀錄片拍攝,可以有效保證物質世界自身的完整性達到目標,促使整個影片作品變得更具真實感,完成了影片內容和物質世界的有效對接。觀眾觀看之后,就會有一種置身于其中的感覺。此外,通過應用全景技術,還能讓觀眾有著更高的自由權,根據自己的想法,隨意調整鏡頭,觀察內容的各個部分。相比于早期的影片,VR紀錄片的最大特點主要能體現在景別、鏡頭、聲音、畫框等部分。例如,早期在進行影片拍攝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將聲音和畫面整合在一起,觀眾在看到畫面的同時,也能聽到相應的聲音。而VR影片能夠依靠聲音的方式,對畫面展開有效引導,將重要的情節引出來,強化觀眾的實際觀感。
電視節目制作時,VR技術的最大特點便是互聯網。然而,我國各個地區的網絡水平存在一定差異,使得網絡識別問題變得非常嚴重。在應用VR技術的時候,經常會有視頻畫面延遲的情況出現,導致攝像機的開機速度變得相對偏慢,很難有效完成跟蹤工作,使得電視節目制作的難度有所增加。特別是在拍一些特寫鏡頭時,若出現了藍顏色的道具,往往很難進行遮擋,導致拍攝工作的難度有所增加。
如果這一問題沒有及時得到處理,虛擬場景的呈現效果就會有所下降,相比于實景場景,真實性自然相對偏低[6]。
綜上所述,伴隨VR技術的全面發展,使得廣大觀眾的各方面需求逐步得到滿足,促使電視制作技術有了較大進步。因此,節目制作人員就要做到與時俱進,對VR技術予以深入研究,充分發揮其價值,進而制作更多高品質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