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燕 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中等職業學校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大國,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積淀了豐富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其中關于音樂方面的傳統文化對我國音樂的發展及現階段的音樂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引導與促進作用。因此,在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應積極融入傳統音樂文化,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在傳統音樂文化的浸潤中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音樂素養的提升,更能使學生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產生深刻的認知,有助于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
職業教育是近年來為滿足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專業人才需求而產生的一種教育形式,是對我國教育體系的優化與完善[1]。中等職業教育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不僅應對學生進行職業知識、技能的教學,還肩負著繼承傳統文化、弘揚民族文化的歷史使命。因此,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應通過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有效深化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
教育的功能是教書育人,既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又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塑造健全的人格。因此,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通過融入傳統音樂文化,不僅能使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音樂藝術的發展歷史及音樂知識的內涵,還能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傳統音樂文化中的傳統美德及高尚的道德修養,并在其熏陶下,實現學生道德品質、健全人格的提升與塑造,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2]。
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普遍偏低,這種教學理念也影響著學生,導致學生對音樂教學的認知與態度出現了一定的偏差。而在現階段的中職音樂教學中,一部分學生對音樂學習缺乏重視,學習積極性不高,這導致中職音樂教學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
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的設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現階段的中職音樂教學中,一部分教師只注重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音樂素養、道德意識等方面的培養。由此可見,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學目標仍然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缺乏科學性,從而無法對中職音樂的教學進行正確的引導[3]。
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自身所持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活動的設計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在促進中職音樂教學與傳統音樂文化進行有效融合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進行自身教學理念的有效轉變與更新。首先,教師應將素質教育理念作為指導理念,對中職音樂教學給予充分重視。在以往的中職教育中,部分教師只注重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這就很難滿足社會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師應對素質教育理念進行深入的學習與貫徹,對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音樂教育給予充分的重視與關注,在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與技能傳授的同時,注重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其次,教師還應在教學中貫徹新型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結構日趨細化,社會對個性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因此,在對學生進行中職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具有個性化的差異及發展需求,根據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程度、認知能力來有針對性地進行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在正確的傳統音樂文化融入意識的指導下采取積極的措施,促進傳統音樂文化的有效傳承,實現學生傳統文化素養及傳統文化傳承意識的有效增強。
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異彩紛呈、豐富多樣。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音樂教學中的傳統文化內容,使學生在更加深刻認識傳統音樂文化特色的過程中有效掌握所學知識。
首先,教師可以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有效地彰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特色。(1)教師可以在中職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傳統藝術形式的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民族藝術瑰寶的魅力。傳統音樂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典型的民族特色,如具有代表性的京劇、豫劇、評劇等戲劇形式,以及彈詞類、鼓書類、雜曲類等傳統藝術門類,這些都蘊含著豐富的傳統音樂文化因素。教師通過對這些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的教學與欣賞,能使學生在更加廣泛地接觸傳統音樂文化形式的同時,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藝術魅力。(2)教師可以在中職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民族器樂的教學。作為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器樂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其中二胡、嗩吶、簫、鼓更是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民族樂器。因此,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既可以對學生進行傳統民族器樂的教授,也可以組織學生欣賞各種傳統器樂代表作品,使學生從多方面對民族器樂及民族傳統音樂文化進行理解。(3)教師還可以在中職音樂教學中向學生展示民族歌舞。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區、每個民族都孕育了具有不同特色的傳統音樂文化。例如,東北的秧歌、湖南的花鼓、藏族的鍋莊、苗族的跳月都集中體現了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特色。教師在中職音樂教學中進行民族歌舞的傳授與欣賞,能有效地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對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以及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意義。
其次,教師還可以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深入挖掘與傳統文化因素有關的內容,使學生在進行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深深地受到傳統音樂文化的熏陶與感染,進而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情感意識。
我國傳統的音樂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蘊藉,在與中職音樂教學進行融合的過程中,所采用的融合方式也應是多元化的。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先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支持下,積極地拓展傳統音樂文化與中職音樂教學的融合方式。
首先,教師應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積極進行多元化新型教學模式的實施。一方面,教師可以采用體驗式的教學模式。音樂教學作為一門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相結合的教學形式,能給學生帶來強烈的學習及欣賞體驗。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民族器樂、民族歌舞的表演,為學生帶來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學習體驗,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從而實現中職音樂教學與傳統音樂文化的有效融合。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還通過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對現代音樂文化與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對比學習,使學生在自主感受、合作討論等具有互動形式的學習活動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歷程以及其對現代音樂教育傳承、創新的意義,從而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意識,促進中職音樂教學與傳統音樂文化的有效融合。
其次,教師還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提升中職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合效果。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種類的增多與運用范圍的擴大,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領域的結合成了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搜索、制作、分享更多的教學資源,使傳統音樂文化從多個方面更加廣泛地與中職音樂教學進行融合。教師還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學生創設更加生動、直觀的音樂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相應教學情境中,獲得更佳的音樂體驗,從而實現更加有效的融合效果。另外,通過網絡技術的運用,教師可以構建網絡自主學習平臺,使學生能夠在網絡平臺的技術支持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認知能力,更加自由、自主地進行傳統音樂文化的汲取、吸收,進而更加有效地促進中職音樂教學與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合。
綜上所述,在中職教育中,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音樂素養、道德情操的培養與提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而傳統音樂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對中職音樂教學內容的充實及內涵的延伸發揮著重要的意義,而且有助于學生音樂文化底蘊的增強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傳統音樂文化與中職音樂教學進行有效融合,通過教學理念的轉變、傳統文化因素的挖掘、融合方式的拓展及教師自身傳統音樂文化素養的提升來促進中職音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實現中職音樂教學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