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楠
(樂陵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山東 德州 253600)
在新時期不斷發展建設的過程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趨于成熟,但由于我國各個地區之間的差異,具體的實施情況存在一定的不同,這就決定了在具體的實施中需要因地制宜,制定更加靈活的工作方式,在不斷摸索前進中吸取經驗。在這種背景下,就需要深入剖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中客觀存在的問題,從而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優化創新工作方式,促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更加完善。
結合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地區建設的養老保險經辦單位的實際調查情況來看,多數城鎮都能夠建立起相應的經辦單位,從而為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提供有效助力,但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諸多問題。經辦機構的基層工作人員對于養老保險的業務流程不夠熟悉,難以對城鄉居民提出的問題作出有效的解答,同時由于城鄉參與養老保險繳費的人數眾多,而實際的工作人員數量有限,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效率,工作壓力較大會導致工作人員對參保人員的服務不到位,出現服務質量較差的問題,也會導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無法順利展開。除此之外,在全面進入信息時代后,城鎮開展的養老保險業務能夠將信息技術逐漸應用到工作當中,但仍有部分基層經辦機構存在信息化水平較低的問題,難以結合現代通信技術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主要以人工服務為基礎,導致實際的工作效率較低。
在實際開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中,往往存在養老基金管理水平較低的問題,這也是城鄉居民養老基金難以正常發放的重要因素。結合我國現階段的養老保險工作情況來看,大多數城鎮的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工作存在落后保守的情況,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做到保值,無法為城鄉居民的切實利益提供增值服務,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將養老基金用于購買國債,或是選擇存入銀行,其實際的增值效果較差[1]。除此之外,在實際工作中還缺乏完善的監督管理,尤其是在基層經辦機構,由于監督管理工作不到位,往往會出現養老基金不能得到合理利用的問題,很可能出現滋生腐敗、非法挪用養老基金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方式的規范化與專業化,進而有可能損害參保人員的合法權益。
在現階段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中,參保人員大多數為中老年群體,出現參保人員斷層的問題,多數城鎮青年認為,距離60歲領取養老保險金的時間過于久遠,在較長的時間內參保沒有必要,只注重眼前利益,難以為長遠的利益打算,導致實際的參保積極性較低。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基于城鎮的基層經辦機構工作人員的宣傳講解工作不到位,沒有對這些進城務工的青年群體有效講解養老保險的優勢與發展前景,導致多數人對參保的流程與相關的發展趨勢不了解,因此持觀望態度。
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險待遇支出的主要來源是市縣級的政府財政部門,但是結合我國現階段各個地域呈現的居民養老保險投保情況來看,我國部分地區,尤其是東部地區,在財政部統籌資金管理的情況下,貧困地區的市縣級財政部門難以為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險支付相應的資金,進一步導致城鄉的養老保險待遇難以有效提升,無法有效滿足現階段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障需求。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市縣級財政部門對城鄉養老保險的管理等級較低,存在較為明顯的財政缺口。
針對在城鎮中青年群體參保意識較差的問題,需要城鄉部門的相關人員開展全面有效的宣傳工作,促使城鎮中青年群體充分認識到參與養老保險的優勢與益處,從而自愿參保,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城鎮基層的養老保險工作。在城鎮進行有效宣傳,除了與印發養老保險有關的宣傳單,在城鎮的告示板上張貼宣傳告示,還可以采用宣傳車以及廣播的方式在城鎮循環播放關于參與養老保險的好處。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還可以通過手機短信以及公眾化等手段推送信息,促使城鎮所有居民對養老保險相關知識都能有所了解。并且針對城鎮知識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居民,對養老保險了解較少的人群,基層經辦機構需要組織動員大會,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向城鎮居民宣傳推廣,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居民全面了解參與養老保險的益處,向群眾普及的同時能夠有效促進城鎮所有符合參保條件的人員積極參與其中。
首先,需要在基層經辦機構建立配套的員工考核與激勵機制,從而促使基層工作人員更加積極地為城鎮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務[2],以更加認真負責的態度處理養老保險相關工作,尤其是在鄉鎮建設的駐村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經辦機構中,需要將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與服務水平納入考核中,將工作人員實際的績效獎懲與服務掛鉤。促使經辦人員以更加耐心、細心、熱心的專業態度處理工作,保證在工作中對群眾的參保疑問作出詳細、專業的解答,讓每一個居民都能夠在更加周到的服務中參保。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讓居民少跑路,簡化經辦流程,將資格認證、社會保障卡、參保查詢等業務延伸到各個鄉村。
其次,在增加經辦業務網點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重視經辦機構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先進的計算機網絡,切實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查詢平臺,創新認證方式,摒棄傳統集中到機構認證的方式,建立銀行等各種更加便捷的協助認證方式。
最后,要進一步提升機構工作人員的綜合水平,進行相關的業務培訓,包括學習國家針對養老保險提出的新政策、出臺的相關文件,并強化金融法律等知識的學習,豐富自身的知識,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等,從而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既能夠促進工作人員自身的成長,也能夠提升公共服務的質量。除此之外,經辦機構還需要進一步規范信訪接待工作,以便在接待城鄉居民辦理養老保險業務時能夠認真對待,在每一個接待室設置民情調查簿,用于登記來訪、來電以及來信情況,以改進工作。
通過在基層組織機構中的宣傳動員以及相關部門開展聯合工作,進一步梳理城鄉養老保險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有序地促進貧困人口應保盡保,堅持推動城鄉動態管理,保障每一個城鄉居民都能夠參保的同時實現脫貧攻堅,定期與城市當中的脫貧辦、民政局等部門交換實時數據,結合民政部門提供的貧困人員名單以及數量變化情況,對比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險落實情況,從而在參保人員當中進行標記[3]。主要是針對其中的特殊群體重點開展工作,包括對脫貧人員以及退出低保的人員和特困人員建立相應的工作策略,對家庭中出現重度傷殘或獨生子女傷殘死亡的情況給予扶持,并將這些相關人員登記造冊,進行分類規劃,建立更為精細的身份變更、參保登記、代繳養老保險以及待遇申領等工作。
基層經辦部門需要全面貫徹落實改革的實際要求,履行部門職責,全面實施聯合辦公以及業務培訓等方式,能夠與稅務部門建立良好的常態化溝通協調工作方式,按照省市的數據統一標準,將后臺系統中的申請繳費等數據信息傳輸給稅務部門,積極配合參保繳費工作,并強化征收稅務的宣傳工作,促使各個城鎮的就業與社會服務保障中心能夠與其建立起良好的聯系,簡化工作流程,從而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為切實保障城鄉居民的養老問題得到解決,需要全面建設新型城鄉養老保險工作方式,進一步實現社會保險制度的全面覆蓋,保障全體人民都能享受到優質的工作服務,切實得到福利待遇。這要求相關部門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基礎,相應地簡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務水平,促使居民都能夠積極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