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許寧
(青島市平度市人民政府 東閣街道辦事處,山東 青島 266700)
隨著我國市場環境的改變,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中小企業缺乏技術優勢,競爭力較弱,在市場競爭中面臨的壓力較大。我國企業經濟管理缺乏經驗,為了適應現階段的市場經營環境,提高企業自身發展動能,必須高度重視經濟管理,將其和財務管理區分開來,挖掘中小企業發展潛能。因此,企業需要對競爭力和經濟管理展開研究,切實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對策,支持中小企業的成長。
以當前國家經濟發展趨勢為參照,我國的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缺乏經濟管理意識的問題。這一問題主要體現在經濟管理層面,由于中小企業缺乏經濟管理能力,未充分利用機會和經濟管理知識,及時改變傳統管理模式,導致經濟管理和市場競爭脫節。還有部分管理者認為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是一致的,只關注財務管理活動,認為只要做好財務管理和資產管理,就完成了經濟管理。在企業運營過程中,中小企業管理者只關注賬務數據、會計核算等,完全忽略了經濟管理,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以及發展趨勢。
如今我國在財政政策上給予中小企業大力支持,不斷完善和發展借貸融資渠道,但實踐上,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資金少、規模小、資產少的中小企業仍然面臨借貸融資困難、資金周轉不靈的問題,甚至陷入經營困境[1]。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里,中小企業處于被動地位。如今國內外市場環境變化多,競爭難度大,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而中小企業內部資金不足,如果融資出現困難,會嚴重影響其經濟管理及經營發展,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中小企業的發展與經濟管理工作受企業傳統經營理念的約束。在缺乏科學的經濟管理理念的基礎上,經濟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視,導致企業很多資源閑置。不重視經濟管理工作,經濟管理工作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很多企業設置的經濟管理制度為財務管理制度,管理力度不足,容易出現催款或壞賬的情況。若經濟管理質量低下,必然會影響企業正常運營,導致企業發展停滯不前。
政府部門發揮主導作用,帶動各街道社區,為中小企業提供人性化服務。為了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上不斷完善扶持政策,為中小企業提供大力支持。在城市規劃上,積極完善產業工業園區的規劃,通過建設工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讓中小企業集中發展,形成品牌效應,讓市場資源得到集合。在電力費用、市政用水費用等基礎費用上,降低費用標準,減輕中小企業發展負擔。政府部門先在思想上進行轉換,從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主動幫助中小企業鏈接資源,幫助其進入行業協會,彼此密切合作,能夠抓住發展的機遇,將機會轉變為經營成果。另外,在市場環境上,應當保持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加強對市場的監督和管理,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健康的營商環境。關于市場監管和運營活動,應當盡量減少工作流程以及時間,避免過度占用企業精力,支持企業行政事宜的辦理。需要在市場準入機制上放寬標準,完善社會監督和行業自律環境,通過放寬準入機制,激發市場活力。同時加強宣傳,解決社會對中小企業的歧視問題,幫助中小企業扭轉社會形象,吸納人才,鼓勵企業之間互相分享經驗,形成良好的發展趨勢。最后應當建立完整的監督體系,形成行業內部監督、企業內部監督以及社會監督的多元化監督體系,保證營商環境的科學性。
目前社會中已經逐漸出現中小型企業的擔保公司,要加大對擔保公司的支持力度,鼓勵其和中小企業合作,借助民間機構以及民間資本,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業務,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同時要靈活應用財政資金,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利用率。為了保證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政府部門應給予一定的經濟支持,保證各個區域均有分配,滿足中小企業的發展。政府財政支持在審批流程和信貸規模上具有突出優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貸款的門檻,解決抵押擔保不充足的問題。銀行機構也需要積極配合,降低利息水平,為中小企業充分讓利,向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為避免銀行機構和企業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需要建立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加強銀行機構對貸款業務的評估。
中小企業的經濟管理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市場競爭力,因此必須轉變經濟管理方式。中小企業需要開展信息化建設,要改變經濟管理方式,依賴經濟管理系統的建設。其可以幫助企業將作出的決策和開展管理活動的經驗,第一時間傳達給員工,使員工重視并實踐。中小企業要重視對內部員工的培訓,增強全體員工的內控意識,讓全體員工一同參與經濟管理工作,共同完成企業預算目標。同時,經濟管理要建立超前意識,重視對財務數據的分析,通過經濟管理指導企業作出正確的財務決策,提高其競爭力,占據優勢地位。
首先,需要努力打造品牌。中小企業需要用自己的技術、品質和口碑打造品牌,建設本土品牌。尤其是電子、服裝、石化等制造產業,要著力培育更多本土化企業。城市可以規劃建設工業園區,讓統一產業的中小企業在工業園區聚集,形成集群,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讓產業鏈中的企業互相帶動、共同發展[2]。更要鼓勵中小企業積極進入新興產業,包括信息服務、物流以及新材料等產業,讓業務內容更為豐富,同時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隨著產業集群的逐漸成熟,下游產品不斷得到研發,帶動效應持續得到提升,這有利于中小企業建設品牌,提高核心競爭力。其次,要充分利用品牌影響力,鼓勵知名企業申請技術改造;鼓勵擁有國家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申請科技項目扶持,得到國家的針對性扶持;鼓勵有自主知識產權,并獲得良好經濟效益的企業,積極參選專利評比。要讓知識產權、技術創新成為正向市場氛圍,引導中小企業高度重視市場,推動技術研發,提高市場競爭力。最后,需要重視行業交流,如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國內外的貿易交流逐漸增多,需要通過國內外市場分析,積極擴展國外市場。中小企業要積極參與國內外行業交流會、博覽會,通過行業交流和互動,學習其他企業的經驗,了解市場發展水平和動向,并打開市場銷路。中小企業能夠利用行業交流擴展市場,提高市場銷量,提高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要想提高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必須重視技術創新和科學管理,這是提高競爭力的核心。首先,需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培訓教育,鼓勵其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中小企業要重視研發部門的建設,提高創新動力。還要鼓勵企業積極向國企、大型企業學習,高度重視創新的價值,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研發成果向高新技術轉變,提高企業的創新動能[3]。其次,要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新服務,在政策上、市場機制上,均重視對社會資源的調動,支持中小企業建設創新服務平臺,推動中小企業和其他企業合作,通過技術合作盡早將技術成果轉化,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再次,要推動創新服務,優化資源配置,主動幫助中小企業鏈接社會資源,如人才市場、研究所、技術服務機構等組織,加快各組織結構之間的合作,推動技術成果的擴散。最后,為了幫助中小企業引進人才,需要加強宣傳教育。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困境的原因之一是人才結構不合理,以及缺乏高層次人才。為了提高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必須廣納人才,讓人才成為企業發展的動力、企業創新動能以及核心生產力[4]。因此,要充分利用媒體進行宣傳,改變社會公眾的偏見,引導應聘者正確認知中小企業,消除偏見,幫助中小企業提高發展動能。
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中小企業想要在復雜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就必須提高核心競爭力。政府部門需要為中小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創造良好的經商環境。中小企業要轉變經濟管理方式,積極開展經濟合作,優化資源配置,重視技術研發,從而提高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