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巨輝
(懷仁市云中中學,山西 懷仁 038300)
如今國家越來越重視中小學的文化教育,對中小學教育經費的投入也逐漸增加,促進教育經費發揮其經濟效益,獲得更多社會效益,是中小學在新時期的重點改革方向。財務管理工作作為中小學管理體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與中小學的健康發展息息相關,既保障了教職工的基本生活,又能提高中小學的辦學質量。內部控制視角下的財務管理工作,將管理與核算并重,促使中小學提高對財務內部控制的認識,可以有效降低學校財務風險,減少學校財務損失,對增強中小學財務管理能力起到助推作用。
中小學校具有非營利性的特點,校長及教務主任等管理者都較為注重學校社會效益的實現,對財務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不高,未意識到財務內部控制對學校實現經濟效益的重要作用。學校教職工也普遍認為財務內部控制是財務部門的事情,對財務內控的參與度較低,致使財務內部控制在預算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信息收集不完全,阻礙了財務內部控制能力的增強。
目前,受傳統固定資產管理方式的影響,多數中小學校都認為固定資產只需要看管好,避免丟失毀損就是實現了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對固定資產管理風險管控的認識不到位,制約了資產保值增值[1]。部分中小學校未成立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暫由辦公室統一管理,其管理人員不具備相應的管理資格和能力,不利于固定資產的管理。部分中小學校雖然設置了固定資產管理部門,但其職責權限較為模糊,存在“小金庫”風險。同時,部分中小學校沒有及時清查盤點固定資產,且盤點方式需人工操作,工作量大,難以保證清查盤點的質量。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實現財務工作信息化管理已成為提升中小學財務管理能力的必然要求,財務管理信息化的應用可以使中小學財務內控體系日趨完善。然而,在實際情況中,部分中小學的財務管理信息化程度還有待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新會計制度要求財務會計核算使用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分別開展財務會計工作和預算會計工作,然而目前有些學校未對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更新維護,雖然其財務會計核算實現了電算化,但預算會計依然是人工做賬,工作量大的同時還缺乏準確性,可能導致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賬面差距較大。第二,智能化信息共享平臺未實現,例如,對固定資產盡管已經實現了“條碼化”管理,但由于未搭建信息平臺,各部門對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并不清晰,可能出現教育教學用具周轉不便等現象,降低上課質量。
財務內控監督機制是保證中小學財務內控制度可行性強有力的支撐,也是規范財務內控過程的重要保障,然而,部分中小學的財務內控監督機制卻沒有發揮其效用。其一,內部監督部門對財務內控制度的監管力度不大。雖然各中小學都制定了財務內控管理制度,但制度執行效力不強,財務內控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財務內控制度的剛性和嚴肅性[2]。其二,內部監督對財務人員資金支出過程的管控不到位。個別學校財務人員預算資金的支出較為隨意,未仔細審核其憑證及發票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有些部門會頻繁追加資金,財務人員出現挪用、占用其他預算資金的現象,預算管理過程缺乏有效監督。其三,缺少財務內控的自我評價機制。內部監督部門不能及時發現財務內控制度的不合理之處,管理者也不能準確掌握制度執行情況,不利于財務內控體系的完善。
中小學校要想完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就要先加深對財務內控的理解,進而將財務內控貫穿于整個財務管理工作之中。一方面,校長及教務主任等管理者需要轉變思想,全面認識和了解財務內控對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大宣揚和傳播財務內控知識的力度,建立由財務部門牽頭,各部門共同參與的學校內控管理小組,促使全體教職工加強對財務內控的認識,進而提高其參與財務內控的積極性,保證預算管理及成本控制工作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要定期對財務人員開展內控專業技能培訓及繼續教育,促使財務人員樹立財務內控觀念,在鞏固已有知識的前提下學習新的財務內控專業技能,并及時獲取有關財務內控的最新政策,增強財務內控管理能力。
中小學固定資產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科學有效地管理固定資產,做到資產賬實相符是中小學校的重點改革方向。第一,中小學校需轉變傳統觀念,認識到要利用有限的資源實現其價值的最大化,促使全體教職工提高資產使用效率,確保資產保值增值。第二,中小學校需成立專門管理固定資產的部門,并聘用會使用基本電算化操作的財務管理人員,明確資產管理人員的各崗位職責權限,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局面。第三,增加資產清查盤點次數,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清查盤點,使用“條碼化”管理的方式管理固定資產,簡化盤點工作,提高清查盤點工作質量,減少資產閑置,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實現固定資產賬賬相符。同時,“條碼化”管理方式還能加強對固定資產領用借用的動態監督,確保資產在丟失毀損后有責可追,進而強化資產使用人的責任心。另外,新會計制度明確規定,對已提足折舊的資產可繼續投入使用的,應繼續使用,避免資產閑置。通過以上措施,中小學校可有效規范固定資產管理過程,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水平,進而增強財務內控能力。
為實現“數字校園”的全面管理,中小學急需優化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增強財務內控管理能力。中小學校需及時更新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定期對系統進行維護。新系統應在科目屬性中添加預算會計類型,將財務會計的六大類相應對照在預算會計的收入、支出和結余類,積極響應新會計制度的信息化要求,提高財務人員工作效率,使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賬面相近,保證會計數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同時,要搭建智能化信息交流共享平臺,加強固定資產部門與其他部門的信息傳遞,實施固定資產“條碼化”管理。當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發生變化時,應及時登記錄入,信息共享平臺應自動更新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態,避免因中小學校固定資產的周轉不便導致其上課質量下降。另外,還要對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及應用加以保障,及時對會計數據進行備份,加強中小學財務會計信息的保密性與網絡安全性,降低學校財務風險。總之,中小學財務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財務內控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財務內控體系的完善。
中小學校需根據財務內控監督機制現狀采取一定的整改措施,促進財務內控監督機制建立健全,進而促進財務內控體系的完善。首先,內部監督部門需加強對財務內控執行效力的管控,對于違反財務內控制度的人員,情節輕者應給予通報,嚴重者則上報管理層,以示懲戒。若管理層出現徇私舞弊行為,也需及時披露,防止中小學因個人錯誤引發財務風險,提高財務內控執行效力。其次,內部監督部門需強化對預算管理過程的監督管控,嚴格把控資金支出環節,加大財務人員對憑證及發票的審核力度。要建立預算資金支出制度,以規矩定方圓,防止財務人員隨意改變預算資金的用途,促使財務人員合理安排預算資金使用進度,強化預算支出約束力。最后,內部監督部門需定期開展自我評價例會,對財務內控的管理范圍、管理內容、管理制度進行評估,及時發現財務內控過程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見,并出具自我評價報告,使管理者能及時獲取財務內控的管理情況,改進財務內控管理過程存在的缺陷。
加強財務內部控制是中小學管理活動的重中之重,在不斷改進財務內部控制的過程中,中小學未能充分認識到財務內部控制作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不規范、財務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財務內控監督機制尚未健全等問題較為突出,中小學應秉持“行遠自邇,篤行不怠”的態度,正視并嚴肅對待以上問題,積極探索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對策,切實增強財務內控能力,促使財務內控體系日趨完善,有效提升核心競爭力,促進中小學在新時期行穩致遠,進而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