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銳
(江蘇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江蘇 揚州 225200)
通過會計核算可明確社會保險基金運行相關細節,為收支計劃、財政決策、運行風險監測、管效評估等工作提供數據信息支持。對于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而言,需真實把握基金運行情況,并以會計核算結果為依據制定財務報告,客觀真實地反映社會保險基金收支、運營、管理的具體狀況,在嚴謹的會計核算帶動下提高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的財務管理水平,切實履行會計管理職能。
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核算內容主要包括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等各項專項基金,非營利性特點明顯,因此其會計核算工作務必嚴謹進行。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核算特點有如下幾點。第一,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需同時核算自身單位的財政經費與社保基金,核算主體為基金本身,與其他企業及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存在一定的主體差異。第二,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采用收付實現制方式進行會計核算,與事業單位財政資金會計核算手段一致,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可憑借收付實現制確保核算的精準性,確保核算結果可真實反映基金的收支余狀況,起到規避基金空賬、虛收、虛支等問題的作用。第三,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對基金進行會計核算時,采用收支兩條線展開管理,由于社會保險基金性質的特殊性,其與稅務、財政、經辦機構等存在緊密關聯,經辦機構可將社會保險基金款項以支出戶為過渡,銜接財政專戶與基金待遇享受人員,具有收支核算的特殊性。經辦機構進行會計核算時需立足于整個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體系,按會計制度標準厘清社會保險基金賬戶關系,嚴格按社會保險基金用款計劃撥入資金,實現基金流動。在會計核算時,需詳細記錄基金流動變化,做好基金款項記錄與核算,確保社會保險基金用款有序,規避社會保險基金運營風險[1]。
會計核算時,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需厘清自身當期基金收支情況,核定年度計劃,與基金收支預算方案進行對比,分析基金預算執行效果,由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財會人員快速核查,集中核算。為確保社會保險基金核算準確,保障基金被合法合規使用,需嚴格按照《社會保險基金財務制度》(財社〔2017〕144號)規定,貫徹落實會計核算工作,依法籌集基金并使用基金。在實際開展會計核算工作前,需由財務管理部門制定基金管理計劃及核算流程,明確會計核算分析手段及考核指標,使會計核算工作有序規范進行,保障核算結果可真實反映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基金收支狀況,加強核算監督。社會保險基金性質特殊,需按國家法律要求實行統一管理,以險種為依據分賬管理,分賬核算,為會計核算工作夯實基礎,并有助于落實專款專用政策。
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會計核算期間,需按保險基金統籌范圍進行審核,核查是否存在保險待遇支付不真實的憑證,該類無效憑證進行結算時可拒絕支付。因此若在會計核算期間發現存在無效支付憑證,需進一步探究該無效憑證是否已發生款項變動,真實記錄,確保社會保險基金合規使用,并切實發揮會計核算的作用。經辦機構需審核企業社會保險基金收繳數額,并核算月底基金上繳情況,確保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按管理流程上繳財政專戶,落實基金收入核算工作。經辦機構需對經手的保險基金待遇支付情況進行核算,確保基金款項切實匯入指定賬戶,若會計核算期間發現備用金不足,需及時申請追加,確保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工作順利進行[2]。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定期收到會計結算中心財務報告,可直觀了解經辦機構預算執行及基金收支情況。此時經辦機構需接受各部門監督,同時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完成會計核算及復核工作后,需從原始憑證、原始數據、基金經手人員、會計審核人員、會計核算結果、核算報表等方面構建會計檔案,將會計核算相關內容進行歸檔,便于后續查看驗證與接受監督。
第一,加強內部控制。經辦機構作為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重要環節,需嚴格按照《社會保險基金財務制度》(財社〔2017〕144號)規定開展會計核算業務,為提高會計核算的準確性,需圍繞財務會計核算構建嚴謹的內部控制體系,明確崗位職責,做到不相容崗位分離,使會計核算流程更為科學。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均需經歷操作與核算兩個環節,為保障會計核算的真實性,需通過工作分離提高核算水平,使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各項業務均可平穩正常運行。為進一步對會計核算工作進行約束,需在機構內部圍繞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工作完善內控制度,建立考評機制與激勵約束機制,同時對會計核算工作進行監督,確保會計核算過程高效廉潔,憑借強有力的內部控制加強基金核算工作。
第二,落實權責對等。社會保險基金機構會計核算工作需與當前經濟環境相適宜,為促進經辦機構提升自身會計核算水平,需對會計核算模式展開改革優化,核算實質效果優異后可大規模推廣。現階段的社會保險基金機構多采用傳統收付實現制,在實際會計核算期間雖可有效提升核算的真實性,但會出現某階段信息不完整的情況,繼而對會計核算工作造成干擾,此時可結合權責發生制對傳統收付實現制進行補充,將職責落實到個人,一旦出現核算問題立即追責,強化財會人員的責任意識,使其意識到會計核算工作的重要性,以此規范會計核算過程。明確權責和權責對等是保障社會保險基金機構會計核算質量的關鍵,是提高會計工作執行力的基礎,在權責對等環境下可使財會人員自覺約束自身的核算行為,確保會計核算工作標準化落實。社會保險基金機構實行權責發生制主要為保障核算實效,提升基金核算效率與質量,為財務分析奠定基礎。因此社會保險基金機構在明確職責并進行權責管理時,需立足于整體財務工作,采用前瞻視角對會計核算工作進行約束,并科學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探究當前會計核算工作是否存在缺陷,進行糾偏并優化核算制度,確保社會保險基金機構會計核算工作可與時俱進,真實反映基金收支及資金流動情況。
經辦機構需以現行基金會計制度構建符合自身情況的會計核算操作規程,統一核算口徑,使基金核算過程穩定高效,且可增強不同經辦機構核算報表數據間的可比性。在信息化時代,財會人員可運用信息技術更為高效地編制核算報表,使報表信息可真實反映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情況,從繳費人數、年齡結構、實際收繳率、離退休(職)人數等方面將社會保險基金情況盡數展現,控制基金運行狀態。為更好地開展會計核算財務分析工作,經辦機構應加快業財融合進程,將現有業務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相互銜接,使機構業務數據與財務信息連接,更便于財務會計核算工作的開展,并可做到財務數據的快速溯源,厘清基金走向,提高會計核算效率[3]。此外,依托于業財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可查看基金經手人及基金收支變化時間、原因等,使會計核算高質量進行,且可采用一體化信息管理系統在經辦機構建立信息高效互通渠道,采用信息手段全方位收集社會保險基金經辦運行期間產生的各類數據信息,為會計核算工作夯實基礎。
經辦機構財會人員是執行會計核算工作的主體,專業能力可直接影響會計核算效果。因此為提高經辦機構會計核算質量,需注意提高其專業能力。首先,財會人員需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積累經驗,提升自身會計核算水平。其次,加大經辦機構財會人員專業能力培訓指導力度,補充專業知識,并結合經辦機構會計核算案例展開分析,在理論與案例融合指導下提高財會人員專業水平。最后,針對財會人員專業能力制定定期考核,對其會計核算技能進行摸底、檢驗與評估,采用考核檢驗的方式督促財會人員提升自身會計核算水平,為經辦機構會計核算工作奠定人才基礎。
會計核算在社會保障保險基金工作中起到關鍵作用,同時社會保險基金具有社會公益特點,不以營利為目的。對社會保險基金展開會計核算時,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應明確自身職能,從內部控制和權責兩方面加強會計核算制度管理,在信息技術的驅動下加快業財融合進程,使會計核算工作更易推進。此外,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應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促進會計核算工作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