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世利
(重慶通冠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重慶 400010)
目前,我國企業在組織架構中設置了內部審計部門、合規管理部門或類似職能部門,這些部門都是企業日常經營管理過程當中必不可少的管理部門,可滿足外部法律法規、外部政策、外部環境、上級單位、企業投資者以及企業自身對企業規范運轉的要求。企業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的協同可促使企業營造良好的風險管控環境和內部控制環境,促進信息的流動,更好地發揮各部門的職能。因此,企業應在確保自身專業優勢的基礎上,協同發揮作用,使公司形成良好的治理、內部審計、合規管理文化,將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覆蓋至公司內部各個管理層級。同時,企業應當把相關的內部信息及時傳遞給外部利益相關者,維護相關利益者的權益,以增強其外部信息的優勢。這也能在無形之中加強企業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的協同作用,有助于企業更好地管理風險,實現健康長遠發展。
企業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能從不同的角度改善公司自身的組織工作。相對來說,內部審計所報告的單位更加廣泛,包括所有和組織業務與管控相關的重大事項內容,而合規管理更多地涵蓋與組織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司業務和運營合規問題。同時,合規管理的職能同樣需要被審計,比如內部審計機構審查企業的合規行為準則情況是否有利益沖突,是否有違背道德規范和法律法規的狀況。換句話說就是,合規風險屬于內部審計主體中的一個風險類型。再者,內部審計往往需要依靠合規管理才可以明確和執行具體的合規審計活動,合規管理部門可對內部審計計劃提出相應的專業建議,使公司內部審計活動的實施更加符合當前外部市場經濟環境、政策環境、所在行業規則和協定的要求。此外,我國當前新的合規責任顯著改變了企業內部審計職能的總體方向。面對當前外部政策環境的改變,內部審計機構應當充分利用先進的管理手段,監督公司的合規管理工作,動態調整優化相關工作。
越來越多的企業更愿意采取統一協調的管控方式,滿足相應的治理需求。首先,企業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都強調應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兩者均可協助企業領導層更好地識別經營管理活動當中存在的風險,有助于公司的規范管理以及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時,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的協同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某些可控風險的發生,避免某些欺詐和濫用的行為。其次,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都是利用充足的資源、人員和時間,根據已經被證實的標準或者程序貫徹實施,都可提供過去一段時間內的工作實效,以及公司工作實踐的優化辦法。再次,企業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均由同樣的報告主體組成,企業的首席內部審計執行官和首席合規管理官均要定期或不定期向董事會或其下設的委員會匯報自己取得的工作成效和遇到的關鍵問題[1]。最后,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相互協同共同形成了企業文化,可以對公司的組織架構和業務活動進行優化和制約,營造一種良好的企業道德氛圍。
對于部門層面而言,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的協同作用可以有效拓展各項職能,提高公司的關注層次。企業的內部審計活動可以很好地體現公司所面臨的重大經營風險,合規管理可以規范公司自身的道德文化,從而增強公司經營運作的有效性。
第一,企業應當對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的職能進行明確,并且加以識別和評價,確定兩者的定義以及目標,制定符合公司現狀的具體戰略。倘若企業的內部審計明確了和合規管理范疇相關的問題,那么企業應當把這些問題囊括在日常的工作計劃中,并且采用和其他問題相同或相似的處理應對方式。
第二,企業應當根據整合戰略,明確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的實施政策和流程,以確保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設計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同時,應對兩者進行客觀的評價,以確保其與公司組織目標和發展戰略保持高度一致。此外,應及時記錄影響企業經營管理有效性的關鍵因素,以及需要優化目標的具體步驟,并把收集到的問題及時報告給相應的董事會或其下設的委員會。
第三,企業應加強對內部審計部門和合規管理部門的員工培訓,促進合規管理部門與內部審計部門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協同,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遵循相關的內部和外部政策要求,準確把控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活動的實施難度,這有助于及時糾偏和止損。
在企業管理層面,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的協同作用可以很好地完善公司的風險管控程序,促進公司各項資源合理配置。企業領導層的風險管控活動往往會直接影響公司的動態管理水平,而內部審計工作更偏向于風險管控的整個過程,所以企業可通過審查風險管控的全過程,規避或降低公司的管理風險。首席審計執行官可以訪問公司的風險數據系統,與首席文化官分享相關重要信息數據,協調公司的經營管理活動,以保證風險管理覆蓋到公司的各個經營管理環節。首席審計執行官和首席文化官應具有相應的合規、法律、財務、信息系統、業務審計等方面的專業背景,可協助公司管理層更好地履行相應的職能,明確相應的監督管理義務,更好地保證公司經營管理活動的合法性和合規性,從而顯著提高公司的經營管理效率。
同時,企業內部審計和合規管理人員應獨立開展年度的風險評估工作,訪問公司各管理層級,明確相應的工作核心及優先級別,明確重疊的風險隱患,擬訂行之有效的風險評估辦法。此外,內部審計和合規管理部門應結合公司最新的工作計劃共同審查企業風險評估結論以及內部審計和合規管理人員在各自職位上獲取的信息數據。若內部審計明確了與合規管理相關的風險范疇,那么合規管理人員應及時與公司領導層溝通合作,及時變更和糾正相應的計劃。相關工作人員也應掌握相應的內部審計和合規管理知識、技能和資源,包括審計、法律法規、經濟、財務、稅務、管理、金融、數據統計、信息技術等,這既可以大幅節約公司的人力資本,還可以更好地規避風險[2]。
為了更好地維護相關利益方的權益,讓其發揮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企業管理人員應當積極主動擬訂相關的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的道德標準以及獎懲制度,同時,支持的倫理立場應當在公司內部和外部公開,并且加以貫徹實施,而不是“紙上談兵”。在明確內部審計和合規管理目標的階段應當盡可能地把控公司相關利益者重點關注的領域范疇,使公司的內部審計和合規管理程序和規則更加合乎公司利益相關者的期待值。企業的內部審計可充分借助第三方審計機構的幫助,借助專業的注冊會計工作結果,不應僅停留在與法律事務所接觸,否則就會因為過分關注合規管理,忽視內部審計,而造成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無法充分發揮協同作用。
同時,企業的首席審計執行官和首席文化官應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更好地管控內部審計活動和合規管理活動,加強與利益相關者分享公司相關的管理信息,更好地協調公司的重大經濟活動。久而久之,還可以使公司的外部利益相關者更準確和更快速地掌握公司的特定流動信息數據。企業也可以利空消息的隱瞞水平,更為準確精確地識別因為雙方信息數據不對稱而導致的經濟損失,形成企業組織關系的整個格局。
此外,企業可明確聯合戰略計劃,鞏固自身的治理地位,加強自身的風險管控,促進合規管理職能的發揮,保證公司內部審計和合規管理的有效性,在企業內部形成強有力的控制環境。而在外部投資者、公司債權人、第三方監督管理單位、立法機關、媒體中介等外部主體的持續關注和影響之下,企業也可獲得進一步發展,充分發揮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的協同作用[3]。
通過明確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的定義、目標、職能和戰略等,明確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的實施政策和流程,加強對內部審計部門和合規管理部門的員工培訓,能促進合規管理部門與內部審計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協同,完善公司的風險管控程序。還能優化公司各項資源配置,營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推動職能升級,以進一步發揮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的協同作用,從而實現企業整體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