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明
(重慶市永川職業教育中心,重慶 永川 402160)
前言:多數中職學生選擇會計專業的初衷并不是出于自己對會計的了解,而是由于父母的選擇而確定的會計專業,對會計的認識比較原始,甚至有的學生學了一段會計以后依然認為會計就是簡單的算賬,還停留在紙筆算賬的狀態[1]。互聯網+背景下,會計專業教學要突出會計專業的電算化,通過教學的不斷優化轉變學生對傳統會計的認知,提升學生會計專業的學習能力。
互聯網+背景下會計行業發展迅速,一方面會計電算化已經基本取代了手工記賬的方式,會計從業人員對會計重要性也在不斷提升,電算化成為了行業發展的重點。中職會計專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模擬企業電算化的場景讓學生利用互聯網實現對會計具體項目的有效應用和模擬,通過模擬的方式進一步對企業賬目處理等進行明確。此外近些年管理會計等會計新興行業分支在企業發展中不斷壯大,基于企業發展的需要中職會計專業應積極從企業發展角度出發培養符合地區經濟發展需要、企業發展實際的會計從業人員,因此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非常必要,是校企對接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互聯網+發展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對會計行業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一些大型企業的會計中心發展迅猛,除了常規的用友等會計軟件以外,一些新的軟件和定制軟件也在不斷推廣當中,這些都需要會計行業從業人員有所了解和掌握。基于互聯網+的教學理念,中職會計專業教學要積極適應會計行業發展的動向,提升網絡化的教學水平,積極提升中職會計專業的整體能力,培養符合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會計從業人員。
會計電算化是中職會計專業教學的重要內容,其核心在于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掌握會計的應用軟件。會計電算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軟件的常見操作,同時也要幫助學生基于軟件完成對會計知識的系統分析和了解,通過實際操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會計專業實操能力。
用友是會計電算化常用軟件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到用友軟件代替手工記賬的重要意義,在常規教學中的會計應用主要是以手工為主,最為常見的就是借貸會計記賬分錄,也是學生初學會計時用到最多的方法,在手工記賬中學生接觸了會計記賬的基本邏輯,而在會計電算化中學生掌握了會計數據錄入、輸出和處理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到如何用用友軟件來實現會計的電算化,如何通過電算化的方式推動會計的深度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會計素養,讓學生在會計電算化中掌握必要的技能[2]。此外在會計電算化中教師也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并提升實際的操作能力,包括系統管理、總賬系統日常業務處理、工資系統業務處理、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等學習時除了教師的示范和指導以外還需要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提供一個實操的機會,通過實際操作的方式讓學生真正了解會計電算化中不同系統的操作模式和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會計電算化水平。
項目教學法是互聯網教學的重要思維,也是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師在會計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具體的項目進行教學,通過具體項目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實踐而不是單純學習理論。項目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具體的項目要具有代表性,要積極借鑒網絡上的一些已有項目,從而讓學生在具體項目中進行實踐。
項目教學法在會計專業教學中應用非常重要,如學習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品種法、分批法時,教師就可以具體設置項目,從網絡上搜集生產企業的產品成本計算真實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讓學生用分批法的方式解決和處理,在處理的過程中讓學生真正參與項目并計算相關的成本,從而提升學生項目實踐能力。網絡資源中提供的真實項目其都提供了具體的成本計算步驟和具體內容,學生計算的結果可以和教師提供的結果進行比對。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將自己所學的內容應用到具體的項目中,如學習了輔導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制造費用、損失險費用等都可以讓學生從網絡上尋找到具體的會計項目,用歸集和分配的方式結合項目內容進行計算,通過計算分析會計分錄如何寫,從而拓展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會計學習水平。
互聯網+背景下會計專業學生學習到的會計知識與傳統相比更加豐富,因此教師應鼓勵性學生積極從網絡上尋找資源,通過網絡資源的方式拓展自身會計知識,提升學生會計計算能力。
利用網絡豐富會計知識的方向和選擇有很多,如初級會計證考試,每年會計基本原理都會有所變動,從而帶動計算考試內容的變動,而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內容比較陳舊,單純通過課堂學習很難完成所有內容,因此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搜索每年會計基本原理考試內容的變動來改變自身的學習內容,從而幫助學生接觸更多的會計知識,提升初級會計師的考試合格率;另外除用友軟件以外,會計電算化還有其他軟件,甚至一些企業還有自己定制的會計軟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網絡資源的優勢去豐富自身的會計知識,積極下載并嘗試其他會計電算化的軟件,通過接觸軟件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會計軟件知識[3]。總之,會計知識的內容每年都會有所變動,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利用信息資源來豐富自身的會計知識,將每年會計知識的變動與自身發展結合起來,教師也可以將新的會計內容包括稅法、會計理論等知識進行介紹,從而不斷豐富學生的會計知識與內容,提升學生會計綜合素養。
培養學生互聯網思維非常必要,也是中職會計專業教育發展的重點。中職生剛剛接觸會計內容,對會計知識還停留在手工狀態,特別是一些會計分錄制作時教師采用的最原始的方式也讓學生產生了一些誤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通過網絡資源培養學生互聯網思維,讓學生真正了解真實會計行業中的內容,提升學生學習會計行業的意識和思想。
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立足會計具體崗位進行分析工作內容,如從管理會計角度體驗會計與銷售、會計與業務、會計與監管、會計與咨詢等內容[4],通過指導的方式讓學生熟悉互聯網環境下會計工作的整個流程,通過互聯網指導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互聯網思維,了解互聯網的價值,從而讓學生真正將會計崗位與會計行業融合在一起,提升學生會計互聯網的認識。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做好具體的指導工作,目前中職會計教學中級采用微課、慕課等進行會計教學,這些都讓學生接觸了更多會計知識與內容,而在教學指導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進一步接觸會計的知識與內容,如將與會計專業相關的公共號、微博平臺等內容推薦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各種平臺的知識進行拓展,在指導過程中讓學生了解更多知識和內容,了解更多的專業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指導過程中要逐漸培養互聯網思維,讓學生了解互聯網思維下會計行業發展的特點和發展的內容。
互聯網+技術對中職會計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網絡的資源優勢教師可以構建起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了中職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教學相統一的教育目標。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對中職生會計學生、降低知識理解難度起到了積極作用,教師要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構建線上線下教學的模式,為學生自主學習和能力提升提供便利資源和條件。
以《制造費用、損失險費用與期間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為例,涉及到的任務有三部分學習難度比較大,單一制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就需要兩個課時來完成,課堂教學壓力比較大,一些學生的學習質量不是很高。因此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資料和視頻,如教師可以先提供“單一制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的知識視頻[5],視頻是以教師講解知識點為主,在講解過程中涉及到費用歸集與分配兩部分,涉及到借貸、涉及到表格的制作等,通過視頻指導的方式可以構建虛擬的學習模型而且每一個知識點用1-2分鐘左右的就講解完,學生沒有看視頻的壓力,充分考慮到了學生課前預習的問題和情況,通過課前預習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了內容學習。在正式課堂上教師的教學重點集中在學生的問題指導上,包括制作費用如何分配,教師只需要簡單介紹知識點然后對學生計算的過程進行分析即可,既降低了課堂學習的壓力也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參與到課堂當中,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構建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對會計專業的內容進行提前預習,降低了知識的理解難度和課堂學習壓力,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可以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一步熟悉并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學生會計分錄等知識方面,減少了知識指導和課堂教學的難度[6]。
總結: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會計專業有了更多的教學工具、方法和手段,教師要真正把握互聯網思維的內容,在會計專業教學中做好教學指導工作,讓學生了解互聯網+背景下會計專業發展的前景與模式,提升學生會計專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