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英 詹樂萍 王 曌
江西省瑞昌市中醫醫院護理部,江西瑞昌 332000
壓瘡多發生于脊髓損傷、長時間臥床、慢性神經系統疾病、 體質虛弱及各種消耗性疾病患者群體,由于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或組織受壓時間過長導致持續缺氧、缺血、營養不良,從而造成軟組織壞死、潰爛,不僅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還會增加創面感染的機會,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并增加經濟負擔及醫護工作量[1-2]。因此,對于壓瘡患者而言,盡早采取有效的治療及護理措施對促進創面愈合、縮短住院時間意義重大。近年來,復方紫草燒傷油聯合碘伏在治療壓瘡中具有使創面愈合時間短、滲出量少、治療費用低等優勢,有積極的作用[3-4]。鑒于此,本研究采用院內制劑復方紫草燒傷油加碘伏聯合壓瘡護理治療壓瘡,旨在探究其臨床應用效果。
選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瑞昌市中醫醫院收治的60 例壓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0 例。試驗組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齡52~91 歲,平均(71.53±19.50)歲;體重56~78 kg,平均(67.28±3.61)kg;壓瘡1~5 個,平均(2.54±0.63)個;壓瘡面積0.20~125.00 cm2,平均(62.94±10.82)cm2;壓瘡部位:骶骨21 個,髖部10 個,臀部10個,足跟8 個,踝部4 個,其他部位9個。對照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齡55~90 歲,平均(72.50±17.54)歲;體重55~79 kg,平均(67.37±3.59)kg;壓瘡1~5 個,平均(2.49±0.60)個;壓瘡面積0.15~128.00 cm2,平均(63.01±10.13)cm2;壓瘡部位:骶骨26 例,髖部8 個,臀部8個,足跟7 個,踝部3 個,其他部位8 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參與研究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參與本研究前7 d 未接受其他任何治療的患者; ②病例資料完整的患者。排除標準:①中度糖尿病、腫瘤或血液病等影響瘡口愈合的患者; ②具有其他器官嚴重疾病的患者;③具有免疫性疾病或重度貧血的患者;④局部深部放射治療史的患者;⑤壓瘡Ⅳ期的患者;⑥具有精神疾病,無法完成本次研究的患者。
對照組采用外科常規干預。對創面進行常規清潔及換藥,使用含有慶大鹽水及凡士林油的紗布覆蓋于創面上,并用紗布包扎固定,依據創面的滲液情況更換敷料,1 次/d。試驗組用院內制劑復方紫草燒傷油聯合碘伏干預及壓瘡護理。①盡可能的將創面分泌物及壞死組織清除,若創面存在污物,則可使用雙氧水清洗后應用生理鹽水沖洗。②壓瘡周圍皮膚組織使用0.45%~0.55%碘伏消毒后將浸有院內制劑復方紫草燒傷油(生產批號:20190520)的紗布貼敷于創面,涂抹面積大于創面周圍紅腫1 cm 以上。對于已經出現大水皰的患者,使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水皰內液體,不必剪去表皮,將無菌紗布覆蓋于創面后包扎固定,依據創面的滲液情況更換敷料,1 次/d。③對于疑似創面感染的患者,可取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更換敷料時觀察創面是否有新鮮的肉芽組織生長,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創面,直至肉芽生長至填平創面,傷口愈合。④行壓瘡護理時需避免創面潮濕及其它不良刺激,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和摩擦,每日更換清潔床單,協助患者每2~3 h 翻身一次,同時保持患者皮膚的清潔。如有必要,可使用氣墊床,預防新壓瘡,在病情允許下進行適度活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并加強營養攝入,補充維生素,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兩組均連續干預14 d。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壓瘡處皮膚顏色恢復正常,創面干燥無任何滲出為治愈;壓瘡處紅腫面積明顯減輕,創面干燥無任何滲出為顯效;壓瘡紅腫面積縮小,創面較干燥為有效;壓瘡面滲出物未減少,創面面積擴大或無改變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壓瘡愈合評分,采用PUSH 壓瘡愈合評分表[5]對患者干預后7 d 及干預后14 d 展開評估,包括創面組織類型、創面面積、瘡口滲出量三項,總評分越高,壓瘡病情越嚴重。③比較兩組患者換藥次數及愈合天數。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干預后7 d,兩組患者壓瘡愈合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4 d,試驗組壓瘡愈合評分低于對照組,治療后14 d 兩組患者壓瘡愈合評分均低于干預后7 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壓瘡愈合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壓瘡愈合評分比較(分,±s)
組別 干預后7 d 干預后14 d t 值 P 值試驗組(n=30)對照組(n=30)t 值P 值11.52±4.18 11.49±4.05 0.028 0.978 2.84±0.95 4.41±1.06 6.041 0.000 11.091 9.263 0.000 0.000
試驗組換藥次數少于對照組,愈合天數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換藥次數及愈合天數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換藥次數及愈合天數比較(±s)
組別 換藥次數(次) 愈合天數(d)試驗組(n=30)對照組(n=30)t 值P 值4.06±1.37 23.94±10.45 10.331 0.000 15.08±2.97 25.84±7.61 7.214 0.000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壓瘡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脊髓損傷及因骨折長時間臥床的被動體位患者壓瘡發病率可達25%~85%。壓瘡創面愈合緩慢、 病程較長,大部分患者壓瘡位于骶尾部、肘踝部、背脊部等部位,病理機制在于異物長時間壓迫局部組織導致該處血液循環異常、組織營養不良等,這種情況會造成皮膚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而引發組織破損及壞死[6-8]。目前,傳統外科換藥治療已無法滿足醫院日常診療需求,尋求一種創新實用的方案顯得尤為重要[9-10]。
外科常規干預僅對創面行常規清潔及換藥,使用含有慶大鹽水及凡士林油的紗布覆蓋于創面上,無法從根本改善受損區域組織再生等問題,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14 d 壓瘡愈合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換藥次數少于對照組,愈合天數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采用院內制劑復方紫草燒傷油加碘伏聯合壓瘡護理能夠縮短創面愈合時間,減少換藥次數。復方紫草燒傷油主要成分為紫草、麻油、黃連、黃芩、黃柏、大黃、冰片,其中紫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麻油有解毒生肌之效;黃連、黃芩、大黃可瀉火涼血、祛瘀解毒;黃柏解毒療瘡、瀉火除蒸、清熱燥濕;冰片消腫消炎、止痛止癢[11]。而碘伏為臨床常用的外用消毒藥品,具有高效抑制細菌生長的功能,當碘試劑氣化后,可在消毒區形成薄膜,能夠穩定持久的釋放有效碘,對病原體起到消殺的作用,有助于防止創面細菌的感染、促進局部組織再生[12]。復方紫草燒傷油聯合碘伏為創新的中西醫聯合療法,二者聯合使用能夠減少創面滲出,改善受損區域組織血液循環,減少交叉感染及局部組織再生能力不足的問題,與科學護理干預一起有助于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臨床效果,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13]。張春華[14]采用濕潤燒傷膏油紗、碘伏治療潰瘍期壓瘡,其將濕潤燒傷膏制備成油紗,用藥前使用碘伏清洗及消除創面及周圍皮膚,再使用氯化鈉注射液沖洗,將污物、膿液、膿痂及表面壞死組織去除,不會對創底正常組織造成影響,將雙層濕潤燒傷膏油紗覆蓋于創面,每日按時換藥,并使用無菌敷貼固定,直至痊愈。采用濕潤燒傷膏與碘伏聯合使用,保證了在無菌條件下濕潤的環境創面愈合的效果。加之碘伏具有較強的殺菌能力,并可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軟化及消散硬結,有助于加快創面愈合速度。20 例患者經治療后總有效率可達100%,充分說明濕潤燒傷膏本身無明顯殺菌作用,但可提高創面組織細胞的抗感染能力,利用獨特的“自動引流”作用將壞死組織及時排出,減少創面的細菌感染狀況,并減少細菌對機體的損傷,與碘伏聯用具有良好的抗感染、止痛及生肌作用,有助于縮短病程,且操作方法簡單,患者接受度高。汪麟等[15]研究人員采用復方桐葉燒傷油聯合改良式負壓吸引法治療慢性難愈合創面,其中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清創、換藥,治療組予以復方桐葉燒傷油聯合改良式負壓吸引法處理,結果顯示,治療組臨床療效為100.00%治愈,高于對照組的95.00%,治療組創面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換藥次數少于對照組,提示復方桐葉燒傷油聯合改良式負壓吸引法在治療慢性難愈合創面中療效確切。可能由于復方桐葉燒傷油具有消腫止痛、解毒生肌的功效,聯合負壓吸引法可更好的發揮藥效,減輕換藥時疼痛感。這與本研究中復方紫草燒傷油加碘伏治療壓瘡效果一致。
綜上所述,院內制劑復方紫草燒傷油加碘伏及壓瘡護理能夠有效減少換藥次數,縮短愈合時間,促進預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