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峰,吳 敏,王春艷,王豪杰
(衢州市人民醫院 1.放射科,2.核醫學科,浙江 衢州 324000)
剖宮產術后疤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孕囊或胚胎著床于原子宮瘢痕處,是一種臨床較為罕見、處理困難的異位妊娠類型[1]。CSP早期臨床表現主要為停經后陰道流血,極易被誤診為宮內早孕,若治療不當可能引發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早期診斷CSP并明確疾病類型,是指導臨床治療、提高患者預后質量的關鍵。陰道超聲檢查是臨床診斷CSP的常用檢查手段,但陰道超聲檢查結果易受到檢查者操作經驗的影響,且檢查過程中需加壓處理,增加了子宮破裂的風險[3]。既往研究表明,CT檢查在CSP的診斷中具有較大價值,可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4],但目前有關CT、陰道超聲檢查診斷CSP征象的對比研究報道較少。為進一步明確CT檢查在CSP中的診治價值,本研究回顧性分析60例CSP患者的臨床資料,以期為臨床治療CSP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
選擇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浙江大學衢州醫院就診治療的60例CSP患者為研究對象,收集其臨床及影像學資料。納入標準:①經手術及病理檢查確診為CSP[5];②患者尿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呈陽性;③均接受陰道超聲和CT檢查;④存在剖宮產手術史;⑤臨床及影像學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經檢查存在惡性腫瘤患者;②存在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患者;③其他異位妊娠患者;④存在嚴重認知功能障礙,難以配合研究患者。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研究。
1.2.1 CT檢查
采用東芝Aquilion ONE 320螺旋CT掃描儀對患者進行平掃及增強掃描,檢查前囑咐患者留尿。掃描范圍:第5腰椎上緣至恥骨聯合下緣;掃描參數:管電壓120kV,自動毫安技術,準直寬度80×0.5mm,螺距0.984,重建層厚5mm,層距5mm。先行平掃,平掃后行增強掃描,增強掃描對比劑采用350mg/mL的碘海醇(國藥準字H2000055),使用高壓注射器以2.5~3.0mL/s的速率經肘靜脈注入,注射劑量為1.4mL/kg,總劑量約為60~90mL;造影劑注射后40s獲得動脈晚期圖像;掃描完成后,將原始數據傳至影像工作站,以層厚、層間距0.5mm的層面數據進行多層面重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數據重建后可報告工作站進行閱片。
1.2.2陰道超聲檢查
采用彩色超聲多普勒診斷儀(GE-VOLOSON 730 PROV型,美國GE公司)對患者進行檢查,探頭頻率為6.5MHz。檢查前囑咐患者排空膀胱。檢查時取膀胱截石位,探頭經陰道置入,于陰道后側壁處觀察患者子宮大小、孕囊位大小、與宮頸管及宮腔位置關系、與膀胱間的肌層厚度等,進一步行彩色多普勒顯像檢查,觀察妊娠囊內部血流特征及子宮峽部異常回聲。
1.2.3圖像分析
所有圖像由2名經驗豐富的影像學醫師進行雙盲分析,雙方結論一致為最終結果,不一致時由第三位醫師再分析。根據圖像特征對CSP進行分型,比較CT和超聲結果與病理分型結果的一致性。

本研究60例CSP患者年齡25~43歲,均為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次數1~2次,距前次剖宮產時間1~5年;所有患者均存在停經史,停經時間35~65d;所有患者血清β-HCG均不同程度升高,見表1。

表1 60例CSP患者一般臨床資料Table 1 General clinical data of 60 patients
CT檢查共確診植入型38例,包括腔內型26例,壁間型8例,壁外型4例;確診單純孕囊型13例。其中,腔內型CSP孕囊位于宮腔內,與子宮峽部前壁切口相連(圖1A),增強掃描顯示孕囊外圍強化明顯,且呈環狀表現,囊胚植入處的子宮肌層呈不連續強化(圖1B);壁間型CSP孕囊位于子宮肌壁間,增強掃描顯示孕囊外圍呈連續性環狀強化(圖1C),孕囊內呈斑片狀或樹突狀強化(圖1D);壁外型CSP孕囊位于宮腔外,子宮內可見出血或積液(圖1E);單純孕囊型CT圖像顯示,子宮腔下段見孕囊像,孕囊突向宮腔內生,子宮頸形態正常,孕囊與子宮肌層組織分界明顯,增強掃描顯示孕囊無明顯強化(圖1F)。
超聲檢查共診斷出混合團塊型45例,子宮體增大,子宮下段見中低混合回聲,子宮腔內可見不規則液性暗區,病灶向肌層內生,囊內可見卵黃囊或胚芽聲像,孕囊周邊可見彩色血流信號;診斷出單純孕囊型15例,孕囊位于子宮下段,子宮峽部瘢痕處肌層無回聲或回聲不均勻,呈“雙環征”(圖2)。

注:A.子宮下段見中低混合回聲,孕囊周邊可見彩色血流信號;B.子宮峽部瘢痕處肌層無回聲或回聲不均勻,內部可見卵黃囊。
手術病理檢查結果顯示,60例CSP患者中,植入型42例,單純孕囊型18例。CT共確診植入型38例,單純孕囊型13例,4例因孕囊突向宮腔內生誤診為單純孕囊型CSP;陰道超聲共確診植入型40例,單純孕囊型15例,2例因子宮峽部瘢痕處肌層回聲不均勻誤診為單純孕囊型CSP,見表2。CT診斷CSP的靈敏度為90.48%,特異度為72.22%,準確率為85.00%;陰道超聲診斷CSP的靈敏度為95.24%,特異度為83.33%,準確率為91.67%,兩種檢查方式對CSP的診斷準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294,P>0.05)。

表2 CT與超聲檢查對CSP診斷效能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tic efficaciesbetween CT and ultrasound for CSP(n)
手術病理檢查共檢出卵黃囊37例,胚芽19例,孕囊內出血35例,局部瘢痕浸潤25例,宮腔出血或積液10例。陰道超聲對卵黃囊、胚芽的檢出率高于CT,孕囊內出血的檢出率低于C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8.880、6.269、5.851,P<0.05);兩種檢查方式對局部瘢痕浸潤、宮腔出血或積液的檢出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3 CT、超聲檢查診斷CSP征象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T and ultrasound manifestations in the diagnosis ofCSP with surgical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n(%)]
CSP是剖宮產的遠期并發癥之一,發病率相對較低,但病情兇險,有子宮破裂、前置胎盤或大出血的風險[6]。該疾病常見于育齡女性,在發生大出血等并發癥前,往往未引起患者重視。因此,早期明確診斷CSP并對胚囊的供血情況進行評估,是臨床治療CSP的關鍵。當前,超聲檢查仍是臨床診斷CSP的首選方式,在CSP分型、判斷病灶與周圍組織關系方面,應用價值較高。但在臨床應用中,超聲診斷存在主觀性,且由于其無法全面顯示宮旁組織及肌層病變層,誤診率較高[7]。CT掃描不依賴于醫生的操作水平,可避免主觀性判斷引起的誤差,在胚囊植入及血供判斷方面有較大優勢[8]。陶可偉等[9]應用CT檢查在行清宮術前對CSP患者進行診斷,發現經CT評估后的患者,治療過程中大出血發生率明顯降低,根據不同的CT表現,可為患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降低治療風險。
本研究共納入60例CSP患者的臨床資料,手術病理檢查確診植入型42例,單純孕囊型18例。其中CT檢查共診斷出植入型38例,包括腔內型26例,壁間型8例,壁外型4例;診斷出單純孕囊型13例。CT圖像顯示,腔內型CSP孕囊位于宮腔內,孕囊外圍呈環狀強化;壁間型CSP孕囊位于子宮肌壁間,孕囊外圍呈強化征,孕囊內呈樹突狀強化;壁外型CSP孕囊位于宮腔外,子宮內可見出血或積液;單純孕囊型CSP孕囊向宮腔內生長,增強后無明顯強化。有學者認為,動脈晚期增強掃描是評估孕囊血供的最好時相[10]。孕囊外圍非連續強化是植入型CSP的主要征象,利用CT的多平面重建技術可判斷孕囊與子宮峽部前壁肌層的位置關系,鑒別不同類型的CSP[11]。
分析CT與超聲對CSP的診斷結果可知,兩種檢查方式對植入型和單純孕囊型CSP的診斷準確率無明顯差異,而CT圖像分辨率更高,且不受操作者水平限制,也可作為CSP診斷的有效方式。張顯桓等[12]分析了56例CSP患者的CT影像學資料,發現植入型CSP的CT圖像以金邊樣連續強化為主要征象,壁間型CSP血供最豐富,對CSP分型的診斷符合率為87.50%,與本研究結果相近。顯示CSP孕囊內部結構、內出血、瘢痕浸潤程度及宮腔積液方面,兩種檢查方式各有優勢。陰道超聲顯示卵黃囊、胚芽優于CT檢查,而CT檢查對孕囊內出血的檢出率高于陰道超聲,這可能與孕囊出血在CT表現具有特征性,在出血時敏感度較高有關[13]。此結果對明確孕CSP征象、選擇手術方式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CT與陰道超聲檢查診斷CSP的準確率均較高,但CT診斷孕囊內出血優于超聲,陰道超聲顯示卵黃囊、胚芽優于CT,二者均為CSP診斷的有效方式。本研究存在不足之處,未進一步研究CT檢查在患者手術治療方案選擇方面的指導價值;樣本數量較少,所得結論需進一步分析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