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濤
在幼兒園建構課程的過程中,幼兒通常很少有機會參與決策,這使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受到限制。為使幼兒成為課程的主人,北京市東城區實驗幼兒園通過課程研究與實踐,形成了基于“兒童立場”的幼兒園主題活動課程建設的“同心環”路徑,幼兒主動探索“環”與主題課程建設“環”同心同向、協同推進。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主要動力,是班級主題活動發生、發展的重要線索。植樹節前,幼兒提出了愿望:“要是我們能種一棵樹那就太棒了。”看著他們渴望的眼神,我決定支持他們朝著目標努力行動。
“你們想種一棵什么樹?”幼兒回答:“種柿子樹,柿子樹可以結柿子。”“幼兒園有柿子樹,種桃樹吧。”“蘋果。”“梨。”……我接著問:“把樹種在哪里呢?”幼兒紛紛舉手:“種在國旗桿的旁邊。”“種在玉蘭樹的旁邊。”
幼兒興奮地討論著,并且把自己想要種的樹畫了下來。開心說:“幼兒園已經有柿子樹和桃樹了,我們要種一棵幼兒園里沒有的樹。”開心的話引起了其他幼兒的共鳴,他們決定先到操場上看一看幼兒園有哪些樹,再確定要種什么樹。
幼兒分組查看、記錄幼兒園中樹的種類。經過統計,幼兒發現幼兒園一共有6種樹,其中沒有梨樹和蘋果樹。
回到教室后,幼兒討論的焦點落在了種梨樹還是蘋果樹上。小裴說:“如果我們種這些果樹的話,什么時候能吃到水果?”有幼兒主動向“小愛同學”發問,“小愛同學”的回答是:梨樹結果需要5年,蘋果2年可以結果。“我們都上小學五年級了才能長出梨呢,時間太長了,蘋果樹長得快,幼兒園的弟弟妹妹很快就可以吃到蘋果了。”就這樣,幼兒一致決定種一棵蘋果樹。
要在幼兒園里種一棵樹可不是件小事情,幼兒一起找到園長說出了種蘋果樹的愿望。園長特別支持幼兒的想法,還引導幼兒思考兩個小問題:“要想好把樹種在哪里,是種種子還是樹苗。”此外,還為我們聯系了園林局的叔叔。
帶著園長媽媽的問題,我們又在一起討論,決定種一棵蘋果樹苗,種在大花盆里,放在水池邊,長大一些后再移到花圃里。
買好樹苗和大花盆后,園林局的叔叔通過視頻的方式教授了種蘋果樹的方法。我把樹苗放在花盆中間,幼兒輪流向花盆里加土,小樹苗很快就種好了,幼兒們約定好每天下午戶外活動時澆水。
過了一段時間,幼兒發現蘋果樹開花了,幼兒興奮地向弟弟妹妹和老師們炫耀:“我們親手種的蘋果樹已經開花了。”又過了一段時間,幼兒發現蘋果樹上有許多白色的東西,園林局的叔叔告訴幼兒,小樹要驅蟲,并且利用假期為蘋果樹驅蟲。恢復健康的蘋果樹又開了幾朵粉色的小花。
回顧活動時,布丁說:“我覺得種蘋果樹的事情就像一個故事,我想把它畫下來。”該想法得到了悅悅的支持,于是兩個小伙伴一起繪制了一本關于蘋果樹的書,受到了幼兒的歡迎。
幼兒種樹的愿望實現后,我問道:“老師們提供了很多幫助,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布丁說:“我覺得應該謝謝老師們。”我說:“怎樣表達感謝呢?”幼兒說:“可以把我們做的故事書講給他們聽。”“可以畫一張畫送給他們。”……
于是幼兒走進美工區,為老師們制作了不同的感謝信,幼兒自己分工,有的負責畫畫、有的負責折信封等,我幫他們寫下了想對老師們說的話:“謝謝園長媽媽的建議,告訴我們關于種樹的信息。”“謝謝寇老師,幫忙聯系園林局的叔叔,教給我們種樹的方法。”……收到感謝信的老師們都很開心,并囑咐幼兒要好好照顧蘋果樹。
幼兒從種植蘋果樹的愿望出發,完成了一場主題探究之旅。幼兒不僅實現了自己最初的夢想,還學會了自主商討、合作、分享,學會了感謝幫助過我們的人。
責任編輯:陳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