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工業遺產作為我國農村工業化的見證,具有歷史、社會、科技、審美、經濟等多方面的重要價值,為旅游發展提供了特色文化資源。但并非所有的農村工業遺產都適宜進行旅游開發,需要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分類,為農村工業遺產的保護與旅游開發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探討農村工業遺產的價值與類型,是提高社會各界對農村工業遺產重視程度、促其采取有效措施推動農村工業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工作的前提。
關鍵詞:農村工業遺產;價值;類型;文旅融合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山東省農村工
文旅融合背景下,農村工業遺產所具有的多元價值使其成為旅游業發展可資利用的特色文化資源。但是,農村工業遺產目前尚未受到充分重視,保護不力、開發不足等問題造成資源的破壞與浪費。對此,有必要闡明農村工業遺產的現實價值,厘清農村工業遺產的旅游開發適宜度等級與類型,以增強人們對農村工業遺產的保護與旅游利用意識,進而推動農村工業遺產保護與旅游利用工作的有力有序開展。
一、農村工業遺產的構成
從存在形態角度而言,農村工業遺產作為我國農村工業化的見證和載體,“主要是指新中國成立后農村工業發展中留下的具有歷史價值、技術價值、社會意義、建筑或科研價值、經濟價值的工業文化遺存,包括建筑物和機械、車間、磨坊、工廠、礦山以及相關的加工提煉場地、倉庫和店鋪、生產傳輸和使用能源的場所、交通基礎設施等物質遺存,也包括記憶、口傳和習慣中留下的工藝流程、數據記錄、工業檔案以及創業歷史、工業故事、工業精神等構成的非物質遺存。”[1]32從形成時間角度而言,“農村工業遺產主要由改革開放前社隊工業遺產和改革開放后鄉鎮工業遺產構成。其中,社隊工業遺產是指1958年到197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的農村工業遺存。這一時期的農村工業作為農業的附庸和農村經濟的補充,包括一些小型煉鐵廠、小礦山、小煤窯、小農機修造、土化肥廠、糧食加工廠等,一般規模較小、分布零散。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成立于1956年的中國第一家集體性質的社隊企業——無錫春雷造船廠等。鄉鎮工業遺產主要是指改革開放后鄉鎮企業大發展所留下的農村工業遺存,這是中國農村工業遺產的主要部分?!盵1]32-33簡言之,農村工業遺產作為我國工業遺產和鄉村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存在形態角度而言,有物質類與非物質類之分;從形成時間角度而言,主要包括社隊工業遺產和鄉鎮工業遺產。此外,三線建設時期遺留在偏遠鄉村的工業遺產,從廣義層面也可歸屬于農村工業遺產之列。
二、農村工業遺產的價值
農村工業遺產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科技價值、審美價值和經濟價值等多元價值。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挖掘利用農村工業遺產的多元價值發展農村工業遺產旅游,既有助于促進農村工業遺產保護,也有助于促進鄉村旅游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一)歷史價值。農村工業遺產作為農村工業文明的見證、農村工業文化的載體,記錄了20世紀后半葉我國農村工業化不同尋常的發展歷程,承載著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信息,為人們認識農村工業文化提供了直觀生動的歷史依據。
(二)社會價值。我國農村工業發展歷程艱難而曲折,農村工業遺產體現了農村工業創業者不畏艱難、勇于拼搏、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奮斗精神和奉獻精神,是不可多得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素材,有助于激勵后人奮發圖強、爭創佳績,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此外,農村工業遺產記錄了農村工業職工令人難以忘懷的人生奮斗史,凝結著企業職工的情感記憶,如精神家園一般,具有特殊的情感價值。
(三)科技價值。農村工業遺產是農村工業科技及其發展的見證。農村工業在生產場所的選址規劃、建筑物的設計建設、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工藝的改良等方面所取得的創新性和突破性成果,展現了前人的智慧和創造力,具有一定的科技影響力。農村工業遺產是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
(四)審美價值。物質類農村工業遺產,如建筑、構筑物、機器設備、工業產品等,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時代性、獨特的文化內涵與審美價值;非物質類農村工業遺產,如與農村工業相關的節俗、故事、美術、音樂、舞蹈、戲曲等,審美價值則更為突出。
(五)經濟價值。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當農村工業遺產原有的使用功能逐漸消失,如工業生產功能等。根據當今人們的生產生活需求,將農村工業遺產與旅游、會展、藝術等新型業態相結合,更新為博物館、遺址公園、文創產業園、鄉村民宿等新的功能形態,有助于使農村工業遺產通過功能轉換煥發出新的活力,產生新的經濟價值。
總之,從價值屬性來看,農村工業遺產的價值可分為本征價值和功利價值。農村工業遺產的本征價值主要體現在其自身所承載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科技價值和審美價值方面;農村工業遺產的功利價值,亦即經濟價值,指能為當代及后代人創造財富的功能和價值。農村工業遺產的本征價值內在于遺產自身,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小;農村工業遺產的功利價值則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不同的開發利用方式所產生的功利價值往往不同。農村工業遺產的本征價值是其功利價值的基礎,功利價值主要通過本征價值的開發利用來實現。文旅融合背景下,農村工業遺產所具有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科技價值、審美價值等本征價值,是使其成為旅游開發可資利用的特色文化資源,具有顯著的經濟價值。因此,農村工業遺產旅游開發是彰顯農村工業遺產本征價值、實現農村工業遺產功利價值的重要途徑。
三、農村工業遺產的類型
文旅融合背景下,農村工業遺產的多元價值,為旅游發展提供了特色文化資源。但是,受自身和外部環境因素的制約,并非所有的農村工業遺產都適宜進行旅游開發。區域農村工業遺產旅游開發應首先做好農村工業遺產的資源普查與旅游開發適宜度評價工作,摸清家底,科學分類,為農村工業遺產旅游開發實踐提供科學依據。
農村工業遺產旅游開發適宜度評價,就是從農村工業遺產旅游開發的內外部影響因素中提取恰當的評價指標,構建農村工業遺產旅游開發適宜度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進而按照一定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對農村工業遺產的旅游開發適宜度進行綜合評價,從而為區域農村工業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措施的制定與實施提供科學依據。王慧(2014)對農村工業遺產的旅游價值評價問題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實證研究。作者構建了農村工業遺產旅游價值評價指標體系與多層次灰色綜合評價模型。評價指標分為內在條件和外部條件兩部分,內在條件包括農村工業遺產所具有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精神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經濟價值6個評價指標;外部條件包括與旅游利用相關的基礎設施、社會環境、市場區位、區域文化特色、所屬地生態環境質量5個評價指標。選取中國鄉鎮企業博物館、深圳(寶安)勞務工博物館、江蘇華西村、河南南街村4個代表性案例進行了評價分析[1]216-234。這對區域農村工業遺產旅游開發適宜度評價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通過農村工業遺產旅游開發適宜度評價,做好區域農村工業遺產旅游開發的可行性調研與論證工作,有助于對農村工業遺產進行科學分類,進而因類施策,針對不同類別的農村工業遺產采取相應的保護與旅游開發措施,促進區域農村工業遺產的合理保護和有序開發。按照旅游開發適宜度等級的高低,可將農村工業遺產分為如下三類:
第一,適宜度等級低的農村工業遺產。此類農村工業遺產占比最多,它們多面臨較為嚴峻的危機,當前條件下尚不具備進行旅游開發的現實條件。對此,應遵循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根據農村工業遺產現實價值、瀕危等級的不同,區分輕重緩急、先后主次,穩妥有序地開展搶救性保護工作,延緩或補救因自然原因而導致的資源損壞,防止因追求短期經濟利益而導致的人為破壞,也為將來條件成熟之際可能進行的旅游開發工作存續資源。
第二,適宜度等級中的農村工業遺產。此類農村工業遺產開發利用價值較高,旅游開發具有較好的現實條件,可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審慎適度地開展旅游利用工作。
第三,適宜度等級高的農村工業遺產。此類農村工業遺產應重點扶持、優先開發,寓保于用、以用促保,打造精品農村工業遺產旅游項目,樹立特色農村工業遺產旅游品牌,充分發揮農村工業遺產旅游開發在促進農村工業遺產保護、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等方面所具有的積極效用。例如,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崔楊村,原為一化工村,環境污染嚴重,對村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傷害。為實現村莊產業轉型,消除環境污染,崔楊村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逐步關停了村內化工廠,并將原來的舊廠房、舊倉庫改造成美術館、藝術家工作室等,舉辦各類書畫展覽,邀請藝術家來村寫生創作,與北京宋莊畫家村等知名藝術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大力發展文化藝術產業。此外,崔楊村依托村中其他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開發建設了崔楊抗日戰爭紀念館、采摘園、垂釣園、苗木花卉基地、鄉村民宿等文化與旅游服務設施,大搞綠化以改善環境,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覽。在此過程中,崔楊村也從昔日的“化工村”變身為如今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文化村”“旅游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省級美麗鄉村”“AAA級旅游景區”等,崔楊藝術小鎮的旅游品牌效應逐步形成。
參考文獻:
[1]王慧.中國農村工業遺產保護與旅游利用研究[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張中波,博士,濟南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旅游規劃與景觀設計。
業遺產旅游開發研究”(17CLYJ34);山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山東省農村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路徑及對策研究”(J15WB14)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