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姝君 國洪志 郝潤智
摘要:漢語言在我國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發展,并且,隨著時代的變遷,漢語言也發生了很大改變。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得漢語言也與互聯網高效的融合在了一起。因而,以網絡語言作為基礎的新型表達方式漸漸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基于此,本文即對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展開了分析,并對發展的意義進行了深度探討,以期相關人員能夠借鑒。
關鍵詞:新時代;網絡語言;漢語言文學;影響
從宏觀的角度上分析,語言文字的主要功能就是交流。并且,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變遷,語言文字能夠更好的對民族文化進行傳承。當下,網絡時代的到來,語言文字功能也得到了有效延伸,大大推進了漢語言文學的改革進程。但是,網絡語言的出現,使得漢語言迎來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了很多挑戰。對此,在今后的發展中,應該深入分析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明確其存在的意義,加大研究力度。
一、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分析
在新時代下,漢語言文學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網絡語言對其的影響是雙面的,機遇和挑戰并存。
(一)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積極影響
從宏觀的角度剖析,網絡語言的出現和發展,會將中國語言文學強大的生命力彰顯出來。而這一情況的存在,也充分表明,漢語言文學在發展期間,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和創新,實現對文化的良好傳承。并且,網絡語言的出現,人們的表達會更為生動,可以將自己的情感和情緒準確表述出來[1]。可以說,一個簡單的表情符號,就能夠代替大量的文字,并且讓信息的傳遞更加生動,有效對漢語言文學的外在風格進行了完善和豐富。同時,在牛津詞典中,每年都會收集一些新的詞匯或者外來詞匯等,讓這些詞匯融合到主流詞匯中,從而更好的為人類語言提供服務。此外,網絡語言會對現有詞匯進行拓展,諸如:“奧利給”這一網絡語言,主要是由普通的詞語組成,卻成了贊美、加油打氣的富有感情色彩的網絡用語。
(二)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消極影響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網絡語言也不例外。在網絡語言高速發展的新時代下,暴露出來的弊端也越來越多。一方面,網絡語言的形式缺乏規范性,經常會讓讀者產生誤解[2]。并且,當網絡成為輿論的聚集地之后,很多人為了可以讓自身的語言得到廣泛關注,常常故意用錯別字來謀取差異化,諸如:將“姐妹”“集美”等。對于這些語言,青少年應用比較普遍,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正確引導,就會形成不量的用語習慣。另一方面,網絡語言基本是用表情符號來代替文字,久而久之,人們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就會被弱化,不利于漢語言文學的良好發展。
二、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意義分析
依托于新時代背景下,在漢語言文學發展中,網絡語言對其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影響,不僅可以讓漢語言文學產業得到良好推進,也能讓漢語言文學朝著國際化方向發展和邁進。
(一)能夠全面推進漢語言文學產業可持續發展進程
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新時期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速度在不斷加快的同時,不可避免會受到網絡環境的干擾。從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層面考量,網絡語言的流行和推廣,挑戰和機遇并存。所以,在實際的發展中,必須要對漢語言的發展方向加以明確,能夠結合具體現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目標進行科學樹立,以便漢語言文學可以朝著長久的方向邁進。同時,在產業化發展背景下,漢語言文學無論是在感染力上,還是在影響力層面,都會得到大幅度增強。所以,為了讓漢語言文學發展越來越好,應該深入了解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現狀,深入分析當下所面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制定解決辦。此外,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漢語言文學在發展階段,需要強化對網絡平臺的利用,與網絡語言協調發展,進而達到漢語言文學現代化發展目標。
(二)能夠實現漢語言文學發展國際化目標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的新時代下,世界各個國家的聯系也變得越來越密切,尤其是在經濟、文化等層面。并且,在這一期間,我國的國際化高度也上升了一個新的臺階,很大程度上擴大了漢語言文學的影響力。當前,部分國家在發展期間,紛紛開設了孔子學院,有針對性的對我國漢語言文化進行學習。因此,這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而言,無疑是一個良好契機。而若想實現漢語言文學發展國際化目標,需要保證漢語言能夠在大范圍內被接受合認可。故而,網絡作為現代極為重要的傳播和交流工具,可以將民族語言特色和文化科學的展示出來,并在互聯網的推動下,漢語言文學和網絡語言會得到不斷延伸,進而逐漸軸走向國際化。
結束語
綜合而言,基于新時代背景下,網絡語言的出現和發展,不僅對當代人的思想進行了革新,也體現出了現代人的智慧。并且,隨著網絡語言的大范圍普及和推廣,漢語言文學的表現形式變得越來越豐富,為我國語言文化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參考文獻
[1]徐晨.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及意義[J].電腦迷, 2018(10):168.
[2]戈雙峰.探析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及意義[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10):334-335.
臨沂大學 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