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婷
摘要:1999年邵亦波先生創立易趣網作為中國首個C2C交易平臺,隨之產生了PayPal第三方支付平臺,第三方支付開始進入大眾視野。2003年馬云先生創立淘寶網,緊接著在2004年創立了支付寶,自創立以來便迅速在國內的第三方支付市場上占據龍頭地位。近年來我國的第三方支付行業獲得了長足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已經完全滲透帶了大眾生活的各個方面。第三方支付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規避了無法收到客戶貨款的風險,為客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便捷式支付方式。尤其為無法與銀行網關建立接口的中小企業提供了便捷的支付平臺。但是與之對應的卻是我國立法的嚴重滯后把第三方支付置于一個十分尷尬的地位,由于缺乏法律的規制,導致第三方交易存在著巨大的風險。本文將從其市場準入和運營模式來分析第三方支付的風險,指出現有法律規范的不足并提出解決建議。
關鍵字:第三方支付;商業銀行;風險;法律規制
一、第三方支付概述
第三方支付是第三方機構與各大銀行簽約,并與銀行的支付結算系統的接口對接,最終形成買賣雙方、第三方機構與商業銀行之間的支付流程。簡單來說,第三方支付就相當于在消費者與商家之間建立了一個中間平臺來幫助客戶、商家與銀行之間高效、快速地完成商品交換及貨幣結算。與傳統的現金或票據直接結算的方式相比,第三方支付彌合了買賣雙方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有效解決了電子商務交易中買賣雙方的信任問題,在支付中擔任資金暫時托管的中間平臺。第三方支付很強大的一個功能在于它的資金清算功能。作為現代新型支付工具的一種,第三方支付被廣泛運用在B2C、C2C領域,在整個交易過程作為信用中介在起作用。它主要是使銀行和商家建立起聯系,實現第三方監管和保障的作用。同時,銀行也通過支付寶拓寬了其業務范圍,爭取到更多客源。相對于傳統的交易模式來說,第三方交易簡化了交易程序、縮減了商戶的運營成本、提高了交易服務質量,減少了因不信任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二、第三方支付的威脅和風險
央行在2005年發布的《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市場準入作出了規范,該辦法提出了經營牌照的發放條件。①此后在2010年發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中分別對主體資格、資金要求和退出機制分別做出了高標準的限定。②在提高準入門檻的情況下,國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數量驟減。如此高的市場準入條件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的巨大壓力。近年來,央行不斷出臺對于商業銀行以及非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規定,尤其對于新興的第三方支付的標準更是嚴上加嚴。根據第三方支付的市場份額計算,主要的有支付寶、財付通、銀聯在線、銀聯商務、拉卡拉,快錢、匯付天下、易寶支付、聯動優勢、通聯支付、百度錢包以及京東支付等。其中,真正有實力的支付平臺卻少之又少。由于各平臺的產品服務同質化問題嚴重,那么最直接最為有效的競爭便是價格戰。以至于越來越多的平臺采用免費方式吸納客戶,同業間過度競爭使得支付行業利潤慘淡。而且第三方支付平臺可是說完全是一種信用交易,業務經營模式并非多種多樣,對技術性要求也并不高,因此市場的競爭壓力是十分巨大的。
首先這種支付平臺給同樣經營電子支付的商業銀行,帶來了潛在威脅。在2020年第三季度央行發布的最新支付體系運行報告中顯示,電子支付業務保持較快增長,移動支付業務量保持增長態勢。三季度,銀行共處理電子支付12業務649.77億筆,金額696.44萬億元。其中,網上支付業務242.44億筆,金額551.60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56%和11.29%。③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下,銀行多經營大訂單,不僅資金本額十分雄厚,而且多是占主動地位。但隨著第三方支付的興起,銀行原有的大商戶開始把眼光投向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畢竟這種簡單快捷且信用良好的并不會對自身產生不利影響,相反還會增加資金的流動性,為創造更多財富指定了契機。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為了增長業務,吸收資金,紛紛開始吸納小商戶零售業務。原有的傳統模式被打破,全新的市場規則開始出現并漸成體系。當前,絕大部分商業銀行已經開通了網上支付業務,紛紛加入到網上支付行列中來,躍躍欲試想在飛速發展的電子商務交易支付領域分一杯羹。根據互聯網研究機構易觀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第3季度,我國網上銀行交易規模達488.20萬億元,環比增長了2%,主要業務集中于對賬轉賬、繳費收款以及復雜性的特殊授權的交易領域。在市場占有份額方面,建行、工行、農行、交行、中行等五大國有銀行憑借龐大的客戶數量優勢位列前五,共占有交易市場份額的73.7%。[]由于長期以來廣大民眾交易支付習慣的影響,使得其對銀行的信任度在某種程度上遠高于第三方支付平臺。銀行業紛紛加入網絡交易支付,在一定角度加劇了第三方支付的行業競爭。如此兩方在某種程度上形成對峙,這無疑對于商業銀行的發展無可避免的起到了阻礙影響。
此外,第三方支付存在著許多風險。1.首先從它的運行模式來看,像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儲存著非常龐大的客戶信息,在大數據時代,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雖然阿里巴巴擁有這些令人覬覦的優勢,但也承擔著巨大的風險。如果內部操作人員一個微不可見的疏忽就可能泄漏成千上萬條客戶信息。客戶信息安全無法保證會在不經意間給釣魚網站提供了一個潛在的十分寬廣的發展空間。2.作為信用中介來說,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信用等級要求是非常高的。第三方機構在交易雙方之間承擔起擔保的責任,為交易的誠信做保證。如果出現信用危機,那么產生的危害將是全方位的,不可估量且難以挽回的。3.第三方支付的另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資金流動的滯后性。這并不是說這種支付方式會導致資金流動性減弱,而是說在買家和第三方支付平臺確認付款之前,資金一直是暫存在第三方平臺的賬戶之中,而且這筆資金的數目是十分巨大的。如果第三方機構不能夠對于這筆暫存資金進行有效的管理,或者說并非合法合理使用,資金就很可能出現空缺和黑洞,那么將會產生難以估量的危害。4.第三方支付在當今形勢下,受到了傳統商業銀行的排擠和打壓。考慮到銀行金融體系的穩定,央行也正在嘗試出臺新的政策對第三方支付進行各種管制。一旦央行對其進行限制,那么第三方機構所溝通的雙方或者多方主體也可能受到限制,如此這種投資收益就會存在不確定性。
三、我國第三方支付的法律規制不足
我國第三方支付產生時間較短,發展十分迅速且變化多端。而且由于法律的滯后性。現有的我國法律對于第三方支付的規制存在的許多不足。
(一)市場準入門檻過高。2005年《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首次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市場準入作出規定,但最終該意見稿并未通過。直到2010年才正式出臺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盡管并未對第三方支付機構作出針對性規定,但是對于此類非金融機構,央行出于對金融市場的規范仍然設定了一般企業難以企及的高標準。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很夠避免很多缺點,但是卻限制了同業競爭。
(二)市場退出機制缺失。這是目前銀行體系中很嚴重的一個問題,市場退出規范少,清算方式和監督管理機制規定不明。而且現有的對市場退出的規定多是針對商業銀行,對于向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非金融機構的規定甚少,在監督執法時,多是引用其他類似條例或掛靠在某一法律條文之下。
(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性質不明。直到現在,央行也并未對第三方支付機構作出明確定義。這樣對于法律適用和監管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造成了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出現不正當行為或不法行為時,可能會產生無人監管或者多重監管的情形。
(四)客戶備付金的性質不明,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管理辦法中并未對客戶備付金作出詳細的解釋。該筆資金在尚未進入商戶的賬戶之前,應如何定性?在不能進行非法挪用的規定下,能否在取得交易雙方的許可下進行合法動用?如果不能,那么這樣一大筆資金的安全保障應如何實現?這些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缺乏第三方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之間的協調機制。第三方支付平臺和商業銀行雖然已經建立了合作機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電子商務上的發展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銀行電子商務的發展。它們憑借其方便快捷的優點吸引了一大批客源從商業銀行轉向了第三方支付平臺。
我國目前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形勢還是十分嚴峻的,如何在維持原有優勢的條件下,選擇一條能夠擴大其優勢地位并且協調好與商業銀行之間的競業關系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不僅需要中央銀行的努力,從立法、執法的角度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一個相對健全的機制,也需要各方共同協作才有可能實現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曉飛.我國第三方支付的風險與監管[J].市場周刊2020(02):112-113.
[2]劉力,李欣容.淺析第三方支付平臺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J].知識經濟,2020,(11):64,72.
第三方支付法律制度比較研究
[3]祁硯芩.關于第三方支付平臺以及互聯網金融發展研究[D].山西:山西財經大學,2014.
[4]陳一稀,李納.互聯網金融下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及對策建議[J].新金融,2014.
[5]范偉.互聯網金融下我國第三方支付的發展與對策[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0(12):45-46.
注釋
①參見《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第11條-第14條。
②參見《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第8條、第9條
③引自《2020年第三季度支付體系運用總體情況》
西北政法大學 法律碩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