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振華

摘要:文章介紹了基于冰箱用聚氨酯硬泡中催化劑的相關問題,首先對基于冰箱用聚氨酯硬泡催化劑性能評估的試驗方法進行初步討論,然后從基于反應特性評估工藝特性以及泡沫流動性評估這兩個方面著手,對基于冰箱用聚氨酯硬泡催化劑性能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與討論,僅供參考。
關鍵詞:冰箱;聚氨酯硬泡;催化劑
1試驗方法
在冰箱用聚氨酯硬泡塑料發泡過程中,所采取發泡方法以一步法為主,冷凍設備大型腔體結構內泡沫分布的均勻性、泡孔的均勻程度以及閉孔率等均會對冰箱整體性能產生非常直接性的影響,并且與泡沫尺寸穩定性、泡沫與腔壁粘結牢固性等同樣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在當前技術條件支持下,硬質聚氨酯泡沫材料成為冰箱等大型冷凍設備的首選材料,如何促進生產效率提升,加快生產節奏,降低生產成本,成為業內人士高度重視的一項課題。為通過試驗的方式考察不同催化劑體系相對于聚氨酯硬泡發泡工藝的影響,在20.0±1.0℃溫度條件下,以3000.0r/min為攪拌速度,展開如下實驗:遵循發泡配方標準稱取除PAPI以外的相關組分并置入塑料杯內,充分攪拌混合均勻,溫度按照20.0℃控制,在此基礎之上加入料溫20.0℃的PAPI,進行快速攪拌,攪拌時間為10.0s,然后將內襯透明塑料薄膜得的模具套入塑料杯,對發泡過程乳白、纖維、不粘、以及后固化時間進行詳細記錄。
2結果分析
1)基于反應特性評估工藝特性。a催化體系對應乳白時間為12.0s,纖維時間為75.0s,不粘時間為91.0s,后固化時間為270.0s,對應泡沫顏色淺;b催化體系對應乳白時間為17.0s,纖維時間為75.0s,不粘時間為98.0s,后固化時間為300.0s,對應泡沫顏色深;c催化體系對應乳白時間為18.0s,纖維時間為75.0s,不粘時間為94.0s,后固化時間為300.0s,對應泡沫顏色深;d催化體系對應乳白時間為11.0s,纖維時間為75.0s,不粘時間為109.0s,后固化時間為340.0s,對應泡沫顏色深;e催化體系對應乳白時間為20.0s,纖維時間為75.0s,不粘時間為114.0s,后固化時間為306.0s,對應泡沫顏色淺。根據以上數據,在纖維時間一致的情況下,催化體系與乳白時間呈現出的對應關系是有一定差異的。一般情況下,為對發泡流動性進行評價,通常參考乳白時間~纖維時間的間隔,該數值較大的情況下,則意味著在發泡進入纖維狀態前能夠有充足的事件確保物料充滿模腔,泡沫達到分布均勻的狀態。因此,在參考該時間間隔標準對泡沫流動性進行評價時,催化體系的優劣順序應當為d催化體系→a催化體系→b催化體系→c催化體系→e催化體系。除此以外,在纖維時間一致的前提條件下,催化體系所表現出的不粘時間以及后固化時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纖維時間~上述時間的間隔長度可以用來評估固化速度的快慢,該數值較小的情況下則意味著固化反應速度快,脫模時間短,反之該數值較大的情況下則意味著固化反應速度慢,脫模時間快。因此,在參考該時間間隔指標對固化反應速度進行評價時,催化體系的優劣順序應當為a催化體系→c催化體系→b催化體系→d催化體系→e催化體系。
2)泡沫流動性評估。下圖(見圖1)所示為不同催化體系所對應的自由泡發泡曲線示意圖,結合圖中數據可見,對于d催化體系而言,所對應的泡沫上升速度初期非常快,固化高度為較好,最終高度最高,具有較大的流動指數,泡沫平均密度小,提示其具有較好的流動性。而對于b催化體系以及c催化體系而言,其初期上升速度是相對緩慢的,但在纖維時間上與其他催化體系表現出了良好的一致性,提示其具有延遲催化的作用性能。而對于a催化體系以及d催化體系而言,兩者在發泡流動性上表現出了較高的一致性,但a催化體系流動指數略低于d催化體系,后期表現出的催化性能強,固化速度快,所形成泡沫固化高度壁紙在各催化體系中最高,提示對于a催化體系而言,具備較快的發泡速度,可延遲纖維時間,對改善發泡流動性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3結束語
眾所周知,冰箱用聚氨酯硬質泡沫塑料在發泡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泡沫固化速度以及泡沫流動性是評價聚氨酯硬質泡沫工藝性能的一大關鍵指標。本文上述相關分析中對不同催化體系在冰箱用聚氨酯硬泡發泡過程中的作用進行實驗分析與討論,旨在于了解不同催化體系相對于聚氨酯硬質泡沫流動性、固化速度的影響,從而為冰箱用聚氨酯硬質泡沫塑料發泡催化體系的合理選用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旭華,于秀玲,白艷英,等.廢舊電冰箱聚氨酯硬質泡沫塑料回收處理技木研究[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3,6(4):28-32.
[2]曾紅,邱紅歷.冰箱聚氨酯環戊烷高壓發泡模塑生產成套設備的安全要點[J].聚氨酯工業,2010,25(3):34-37.
紅寶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