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偉 LIU Yan-wei 郭斌峰 GUO Bin-feng




摘要: 《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是汽車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本文首先根據目前傳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學習“痛點”,提出積極探索《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方案是勢在必行的。接著重點論述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學實踐過程,并通過分析2017級和2018級學生的期末成績,證明混合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了改革預期目標。
Abstract: "Automotive Electrical Equipment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is a core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automotive majors. Based on the existing learning "pain points" in the current traditional course teaching, this article first proposes that it is imperative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reform plan of the course teaching mode of "Automotive Electrical Equipment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Then it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process of the hybrid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combining online and offline,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inal results of the 2017 and 2018 students, it proves that the hybrid teaching reform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s and achieved the expected goals of the reform.
關鍵詞: 汽車電氣;混合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Key words: automotive electrical;mixed teaching mode;teaching reform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4-957X(2021)22-0239-02
0? 引言
傳統教學基于教學目標過分強調知識的系統傳授。因此,傳統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化需求,自主學習能力也得不到培養。[1]近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線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橫空出世,其具有內容多樣、資源共享、重復性強、靈活的優點,但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其缺乏有效的指導與監管的情況下,教學效果遠偏期望值的缺點。因此,筆者所在課題組以《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為課程教學改革對象,基于“線上”(在線教學)+“線下”(傳統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力圖實現二者的優勢互補。
1? 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的學習“痛點”
該課程是汽車類專業的核心專業技術課程,涵蓋汽車電氣電路、發動機點火系統、啟動系統、發電系統、照明系統等知識。但筆者在授課中發現,該門課的學習有以下難點:
1.1 原理抽象、實踐性強? 該課程主要論述汽車電氣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原理抽象;同時還需講授各系統故障現象、診斷與維修,涉及的故障現象多、診斷設備多,操作技術要求高,實踐性強。
1.2 授課課時少、學習質量差? 在“厚基礎、寬口徑”人才培養模式下,為增加學生對基礎學科知識和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導致專業課授課課時持續壓縮,無法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學生難以做到系統、全面掌握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知識,學習質量不高。
2? 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
為解決以上“痛點”,筆者所在課題組認為對傳統教學方式改革勢在必行,并為此積極探索實踐,介紹如下:
2.1 立足需求選平臺? 不同于傳統的線下課堂教學,在線課程對教學網絡平臺的依賴度較高。[2]目前,在線教學網絡平臺種類多,各有特色。但無論選擇什么樣的教學網絡平臺,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存儲容量大。能滿足教學音頻、PPT課件、課程大綱、學生作業等資料的存儲需求;二是網絡帶寬大。網絡帶寬應能滿足校內學生同時在線學習時,音頻清晰,無卡頓。
汽車教研室一直注重在線教學課程建設,現已建成涵蓋若干門主干課程的數字化資源庫,同時亦能滿足《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在線課程的建設需要。
2.2 依據內容搭構架? 混合式教學就是以在線網絡平臺為載體,任課教師基于當下學生學習情況設定學習主題,學生借助在線教學平臺視頻、圖片、PPT等素材資源直接學習,線下同學或師生之間交流、實踐,實現對相關主題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從而實現取得優良學習效果的目的一種新教學模式。[3]筆者立足人才培養要求,結合學生當前知識水平,基于課程知識結構特點及教學軟硬件,在教學內容架構設計方面以汽車電氣各系統為脈絡,實現“模塊化”教學,各模塊內既涵蓋工作原理等線上理論知識也包括檢測、故障排除等線下實踐內容。模塊化教學內容如表1所示。在線教學的師生互動水平低,臨場感差,因此對任課教師的授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所在的課程教研組通過合理選配教師資源,確定由授課經驗水平高、專業能力強的優秀教師作為教學微視頻錄制主講教師。同時使用高質量攝像器材和收音設備,錄制結束后對視頻進行合理剪輯,保證教學微視頻畫質清晰流暢、聲音純正、內容銜接合理。每個視頻時長不易過長,一般控制在5分鐘以內。
2.3 創新方式保質量? 當今知識迭代飛快。教師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和時間管理習慣,高效的信息識別能力。但目前我國初高中教育依然是填鴨式滿堂灌教學。因此高等教育教師應當踐行“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切不可撒手不管,片面地認為由學生自己在線學習即可。為保證學習質量,筆者所在課題組在每節課前均設置探究類問題以驅動學生學習新知識,讓學生基于該探究類問題進行自我思考,展開討論、實踐;同時實現培養其時間管理,自主學習的習慣等。
基于以往其它在線課程極個別學生因自身的約束能力不強,出現的曠課、掛網不聽課現象。在教學網絡平臺設計課前簽到、課中點名功能,在學習在線課程過程中,系統可以根據課前簽到花名冊隨機發出點名,被點名的同學應在0.5分鐘內完成在線打卡才能進行后續的在線內容學習,否則,系統記錄為學習未完成。解決看不到學生是否認真學習,是否存在打卡走過場問題。
傳統教學中,課后作業已被證明可以很好地鞏固學習內容、監測學習質量。因此,每一在線視頻學習內容均有基于該知識點的課后在線作業。例如,筆者借助平臺的課后作業模塊對學生在線課后作業進行批改,能及時、準確、全面知曉對學生知識要點混淆、解題方法錯誤等問題,評估是否達成教學目標。同時筆者通過作業評語能及時給予學生們反饋,起到鼓勵優秀學生,激勵后進學生的作用。
任課教師可以定期導出包括但不限于學生考勤、學習時長、課后作業完成質量等報表。課題組任課教師通過充分分析學生學習質量等相關數據,可以適時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和糾正,也為后續線上教學資源的優化工作提供了詳細的數據指導。
2.4 線下實踐驗成效? 為驗證學生線上理論學習效果,課題組針對每一模塊化系統均設計了線下師生交流、討論、實驗等教學環節。師生利用實驗室教學設備現場完成包括汽車電器設備的工作原理現場辯論,拆裝,故障識別、排除,診斷儀器使用、電路識圖等教學內容,重點在于鞏固學生的學習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習質量。例如:筆者基于起動系統模塊的學習內容,在實驗室設置“起動機運轉無力”的故障,并給出所用的設備和工具。要求學生首先利用線上所學的起動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出可能的故障部位和原因,并確定所需儀器(如表2),其次以小組為單位獨立逐項地診斷并排除故障。最后由老師組織學生依勞動紀律、環保意識、工具使用、任務方案、實施過程、完成情況等五個維度分別進行小組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最后得出學生所在小組的綜合評價,亦是小組內成員的綜合得分。
2.5 教學改革見效果? 筆者將2017級汽車專業學生期末成績(圖1,傳統教學)和2018級汽車專業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圖2,混合式教學)作正態分布分析知,學生的最低分由61分提高到62.5分,提高2.5%;最高分由93.5分提高到97.5分,提高4.3%;平均分由78分提高79.9分,提高2.5%,且2018級學生成績更向高分區域分布。因此,混合式一體化教學與單純傳統教學相比,效果明顯。
3? 結語
筆者經過一年多的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在規定的時間內使學生完成了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學習質量,得到了老師及同學們的認可和好評。但考慮到社會需求、技術進步等因素后續需持續不斷地優化課程內容,調整教學內容順序,及時將先進技術成果、先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導入課程教學和教學內容中,更加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于一體,緊扣“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毛利,儲慧,葉惠娟.自主學習型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教學應用的研究[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0(6):63.
[2]侯占峰,劉海洋,佟鑫.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汽車構造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建設[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03):45.
[3]魏海波.基于微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