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青
(暨南大學,廣東 廣州 510632)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背景之下,國家之間的交流變得越發密切,這使得外語翻譯成為了一大重要媒介。在國際法律爭議出現之時,外語翻譯內容也變得越發重要[1]。每個國家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法律文化和法律體系,在法律內容交流過程中,如何做出準確的法律語言表達是其重點。現如今圍繞法律英語翻譯過程,存在著眾多難題。在了解英美法系、大陸法系差別時,應正確認識法律英語翻譯困境,尋找走出法律英語翻譯困境的有效策略。
規范性是法律英語的靈魂以及生命,法律英語是法律的重要載體,這也說明了法律英語本身的規范性。它直接代表著立法者、司法者與當事人對于法律內容的直接訴求,也涉及了國家、法人、個人方面的義務內容。其首要原則就是要確保用詞過程中的準確性、可靠性。在表達觀念過程之中,做好內容分析。否則如果違反這一原則,就會造成理解過程中的不統一。在規范用詞過程之中,使得相應的法律語言能夠以準確的方式表述出來。在符合同一概念情況之下,保留英美國家遵循的一致性原則。這使得法律英語區別于其他語言,在法律英語應用過程之中,它也成了一種關鍵性的術語。
法律代表著國家意志,它是權力的一種象征,法律英語賦予其特殊的嚴謹性以及莊重性,這主要表現在但凡含法律專業詞匯都與普通詞匯相互差別。法律英語與普通英語的重要區別之一,就在于把英語中很多的普通詞匯都應有其專業含義,如pre gudice指損害、counterpart代表同等效率[2]。更復雜的是,在法律英語應用過程中,其也代表著特殊的含義。法律英語具有某種特定意義與效果,不能夠隨意更改形式,同時也具有專業性的法律專業用語。在規范過程之中,對于法律語言進行調整,這使得法律語言功能能夠得以體現。這些術語也使其在各領域內能夠得以發散,在法律英語中常出現相關詞匯的應用,這更凸顯了法律英語的神圣性以及莊重性。
除了頻繁使用古英語和中古英語之外,法律英語由于歷史原因在詞匯表達過程中,它包含了大量的拉丁語、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尤其是拉丁語和西班牙語,更是法律英語中的基本構成部分。其存在著大量的法律術語以及行話法律,英語是英語語體中正式程度更高的。律師使用的專業術語與專業內容不計其數,這些法律術語對于那些不懂得法律專業的人而言是難以理解的[2]。但對于律師開展相應業務而言,卻又是不可缺少的,這也確定了法律英語本身的特性。它對于律師開展業務,做出文書起草而言,都能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其法制歷史也傳承了四千多年。在這四千多年來,有著各法律制度內容的變遷,它也使得當前的法律制度變得越發多元。但是由于翻譯人員不懂法律內容,再加上兩國之間的差異性,在文本翻譯過程中只能機械式的對文本做出翻譯,無法將法律制度的優越性體現出來。在關鍵法律要點分析過程之中,也很難體現出翻譯內容本身的確切性,導致翻譯過程中出現文本錯誤翻譯。嚴重一點的話,還會釀成學術界上的災難。在學習外國法律時,為了保證文本翻譯內容的準確性,翻譯者通常會對外國法律內文本做出翻譯[3]。查找一定的制度文本,將所有的外語詞以固定模式搬運出來。它不涵蓋文學作者本身的意義,造成了法律翻譯過程中的“灰色”,使得原本的翻譯工作失去其實際價值。我國是大陸法系國家,但是其母語并不是英語,在進行法律英語翻譯過程中,必然會存在其翻譯過程本身的特殊性。
西方國家有兩大法律體系,分別為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這兩大法系的形成過程有著一定的差別,它都是根據社會背景作出演變分析的。在不同內容分散過程之中,當前其制度的關鍵點是解決各類糾紛。大陸法系與其他法系相比的話,追求的是一種穩定性,通過預先的法律制度對人們的行為作出規范,因而,大陸法系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以和規范性。但是,因為法系內容的對抗性,在大陸法系中,其法系語言官方用語是德語,它也給當前的翻譯內容帶來一定的問題。英美法系國家主要代表國家是美國,兩大法系進行交流合作時,在語言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4]。在大陸法系之中,如何對某些英美法系做出翻譯是其重點。無論是德語還是英語,它不都不是我國的母語。在法律植入之后,顯得較為混亂,這對后續的翻譯也帶來一定的影響。
法律英語翻譯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方向性的問題,在培養過程中,翻譯人員都是以學習語言作為其專業發展方向。很少有法律專業學生因為真正熱愛外語而從事翻譯工作,這導致在翻譯工作開展過程中,很難保證翻譯過程的準確性、可靠性,對于翻譯成果難以做出及時校對。當前英語專業學生也面臨著較大的學業壓力,他們需要面臨各種英語考試,這也迫使這些學生不斷學習外國語言。在此種方式下,其培養出的翻譯人才敏感性不強。他們雖掌握一定的翻譯技巧,但是對于法律知識的翻譯卻了解不足,這也造成了翻譯過程中的學習壓力。在讀書期間,其不僅需要學習民法、刑法、憲法、民事訴訟法等眾多法律科目,還需要在大三時就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4-5]。很多學生的學習時間已經被各類法律知識的學習充斥,他們無法做好專業英語知識學習。在發展不均衡過程之中,法律系學生的英語素養不高,或者英語系學生的法律素養不強,難以培養出高素質的翻譯人員。
我國法律術語系大陸法系,但是由于社會發展危機、法律內容建設的需要,現階段以及將來也將繼續引進英美法系法律。在不同法系內容影響情況下,由于中國法律制度的特殊性,與其他法系的社會形態意識以及精神文化有差別。中國法律以及其特色內容影響豐富,在翻譯時也必然會導致語境下的差異。在引入后續翻譯過程之中,可能會造成對法律原意的誤讀以及實際使用方面的問題,這就失去了法律原有的實際使用價值。在推進法律術語專業化平臺建設過程之中,統一不同翻譯者對于同一翻譯概念的認識。在建立國內法文檢索書目的同時,輔助翻譯者進行法律翻譯工作。在同一語境內進行翻譯時,也需要了解到不同翻譯概念的準確表達過程,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損耗。對于英語法律翻譯現代化發展作出調控,確保能夠在相同語境下進行翻譯保障,讓所有的翻譯者都能夠準確地認識到法律應有意義,強化本領域內的拓展。
在推進法律術語統一概述過程之中,作為第三方語言使用國家,中文的表達與日本、英國、德國等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很大差異的。中文表達過程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同一詞匯方面,它有著多種表達形式。由此要想真正實現法律英語的本土化發展,就要盡量避免翻譯過程中的專業術語差異化問題。在不同譯者出現不同中文表達之時,必須建立起相應的法律翻譯差別庫。對于中文翻譯庫和英文翻譯庫的建立作出認知,力求用詞準確、句式合理、邏輯清明。在整合法律專業術語概念過程之中,幫助翻譯者確保對于翻譯內容的合理認知。在準確保持翻譯過程合理性情況之下,了解法律翻譯的專業性,使用相同表達內容對其進行控制,最終讓法律術語的表達過程更具準確性。
做好法律教育與英語教育融合,也必須對于當前法律教育和翻譯教學內容兩極化發展過程作出分析。在認識法律翻譯本土化發展過程之中,從教育內容出發,真正做好英語翻譯與法學教學的銜接統一。要注重翻譯過程中的方法論,達到翻譯的信、達、雅。并且注重其與其他領域內的銜接,在法學工作開展過程之中,將法律英語翻譯的通俗易懂。真正強化法學翻譯教學以及英語教學共同銜接,讓學生在對法律文本的整體閱讀方面產生一定的自我感覺,并以此解決目前我國在法律英語翻譯方面遇到的一些問題[5]。理解翻譯保障過程,降低其閱讀門檻以及掌握難度。在融合專業課程建造過程之中,讓學生多進行法律英語方面的閱讀訓練,真正提高其素養,為后續的法律英語翻譯培養可靠人才。
掌握必要的法律英語翻譯技巧,對于法律英語發展保障過程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也是針對法律英語詞匯特定含義作出判斷的。法律文本涉及了權利、義務內容,它也必然會產生一定的法律效應,具有法律內容本身的特殊性以及語言莊重性。其邏輯性較強,對于原文直譯是翻譯過程中主要采用的一種方法。應用職業模式套用固定表達,由此避免使人產生多變之感。在按照字面意思做出判斷過程之中了解到專業術語應用的重要性,盡量應用被動語態。法律英語句子中大量地使用被動句,這是由于法律文書本身客觀性所決定的。被動結構對文本的概述特征是其不帶有個人主觀性,法律文本的基礎功能就是在傳遞信息過程之中,基于客觀事實內容進行表述。由此也必須盡量去使用被動句,特別是在于立法語句以及合同語句中,更是要做到如此。
法律英語翻譯困境的突破需從建立統一的英語規范、做好學術用語資料庫建設、培養高素養人才、了解英語翻譯內容等方面出發。在加強法律英語建設過程之中,了解當前法律英語翻譯困境問題,促進法律與英語兩專業之間的相互認同。真正保障法律英語翻譯的合理性、科學性,尋找法律英語翻譯實際點,沖破傳統式法律體系建設。在內化我國本土化法律條令過程之中,為后續的法律事業作出貢獻。掌握良好的翻譯技巧,真正做好法律英語翻譯難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