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娜
(石河子大學外國語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為滿足國家對創新型、復合型俄語人才的需求,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俄語專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俄語專業知識的掌握,還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探究俄語教學改革的路徑,與時俱進的推動俄語實踐教學的創新與改革,切實有效增強學生的俄語語言運用能力。王銘玉老師和于鑫老師提出:“有必要將外語學習過程轉向以學生為中心、以發現式學習為中心、以完成學習目標為中心的學習模式”[1]。詞匯教學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是重要的基礎,大學俄語詞匯教學如何更好實現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值得探究。
俄語詞匯教學是大學俄語教學的重點,貫穿大學公共俄語和專業俄語的每一門課程,是俄語學習的基礎。傳統的俄語詞匯教學往往關注詞匯本身,在新課開始前要求學生預習梳理新詞,課堂上教師重點講解,通過分析詞源、詞素、構詞等方式總結規律促進學生進行識記,達到會聽、會讀、會說、會寫的基本目標,然后由詞到句到段逐步深入學習,試圖漸進式引導學生將詞匯引入語言環境。單純的詞匯教學往往較為枯燥,以記憶為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由于俄語詞匯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伴隨意義、語體差異、修辭色彩等語境變化,導致學生在學習和識記后常常會出現使用不當,選詞有誤甚至是不會使用的情況。尤其是進入提高課階段,在寫作和翻譯課程中的高級詞匯較少,且上下文間出現詞匯間關系的不協調現象。同時,口語的表達和交流能力相對欠缺。
隨著教學研究的深入,當前俄語詞匯教學的教學模式開始走向多樣化,如《俄語(PKИ)詞匯概論的認知心理分析及教學策略研究》[2]《跨文化交際視野下的俄語詞匯教學》[3]《對比分析法在大學俄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4]《語料庫應用于大學俄語詞匯教學的探索》[5]等,分別從認知心理學、語言文化國情、跨文化交際、中俄語言對比、語料庫等多重維度探究大學俄語詞匯實踐教學的策略。根據新課標的外語類人才培養目標,高校俄語專業教學愈發重視對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對詞匯的教學不再局限于俄語詞匯本身,而是從詞匯出發,多角度探究發現詞匯教學的策略來提高詞匯教學的有效性,以期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綜合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6]。
20世紀60年代著名語言學家韓禮德和哈桑提出了銜接理論,認為詞匯在句際間的銜接關系是實現語篇連貫的重要手段。詞匯銜接是指在語篇中跨越句際的兩個或多個詞項相互之間詞匯意義上的聯系,即通過詞匯的選擇和運用,在語篇中建立一個貫穿篇章的鏈條,并以此達到連貫的目的[7]。我們認為,詞匯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由詞筑篇,構建連貫語篇清楚表達內容實現交際,詞匯在使用過程具備鮮活的生命力,同時也應其在語篇中的功能性出現一定變化,在語境中進行詞匯教學將更有助于幫助學生把握詞匯運用的規律,解決學生識記后出現的不會使用、選詞不當、表述不清等問題。
言語活動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活動之一,吳貽翼等學者提出語篇就是言語作品[8]。語篇語言學打破了以往語言學局限在對句子和小于句子的語言單位進行研究的框架,而把語言學的研究對象擴大到完整的言語活動,也就是對句子及大于句子的語言單位,進行研究。語篇之所以被認為是言語行為的體現,而不是語言單位意義的簡單聚合,就是因為語篇具有連貫性,這種特點是深入理解語篇脈絡、提高文本解碼能力和實現交際順利進行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說出地道俄語、寫出連貫語篇的重要策略。成功的語篇中往往會出現詞匯搭配與組合的多樣關系,詞匯語篇化把對詞匯的學習擴大到完整的言語活動,借助語篇進行詞匯教學,改變了詞匯教學的靜態模式,詞匯語篇化能夠將俄語詞匯運用的語境、伴隨意義、詞匯搭配等情況全面展現到詞匯教學環節中,充分體現詞匯的語用功能性。
語篇往往圍繞確定主題展開內容,通過主題關鍵詞匯的重復,在語篇中建立一個貫穿全篇的鏈條,以此達到語篇的連貫性。詞匯的意義相關性是實現連貫的重要手段,由于詞匯本身蘊含的豐富語義特點,成為建構語篇的語義基礎,表現語篇組織者的語篇建構意圖和言語發展方向。通常在語篇啟句部分的名詞是語篇的關鍵詞或核心語義。語篇的展句部分是圍繞該關鍵詞從不同方面進行敘述或描寫,也就是說在語篇首句中的關鍵名詞具有限定言語活動范圍的作用,形成了語篇整體語義上的相關性。
在教學過程中,語篇關鍵詞的鎖定可保障言語主題的一致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預設情境,由語篇主題關鍵詞引導學生捕捉句際間的詞匯形式和意義層面的聯系,連貫語篇中往往出現多樣重復關系,如同根詞重復、同義詞重復、近義詞重復及反義詞重復等,在語篇視域下更易表現詞匯意義的豐富性,幫助學生靈活掌握詞匯意義層面的多手段運用,豐富語言表達形式。在教學效果檢查中,也可給定主題,通過一組關鍵詞匯由學生進行語篇的建構,一方面可調動學生已積累詞匯的使用,另一方面可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感和成就感。
俄語是富有詞形變化的語言,俄語詞匯性、數、格的變化規則是學生俄語學習時的一大難點。名詞是表示事物的詞類,具有性、數、格的語法范疇,在俄語語篇中數量最多,使用也最為廣泛。性、數、格等語法范疇不僅為名詞所有,也為其他一些詞類所有,但名詞的這些范疇是獨立的范疇,在俄語中,其他詞類的這些語法范疇多是從屬于名詞的范疇[9]。名詞的數范疇是表示事物的數量,通過單數與復數兩個對立的形式體現,決定著語篇中動詞的形式。名詞的格范疇表示名詞與名詞、名詞與動詞、名詞與形容詞等等在語篇中的聯系,這實際上體現了俄語詞匯的語法組合關系。
語篇中要素一致性原則主要通過詞匯間語法的緊密組合關系實現。部分學生在進行完形填空練習的時候出現困難,準確率不高,一定程度就是詞匯在語篇中的語法規律掌握不清楚。通過詞匯語篇化,把俄語詞匯的語法規則置之語篇中,會更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俄語詞匯的語法意義,形成整體的語法系統觀,促進語言規則的識記和情景使用時的交融,實現在構筑語篇中的準確使用。
語言手段描繪客觀事實的同時往往會受到情感、態度、評價等主觀性因素的影響,特別是語篇構建者為了達到言語目的而有意選擇富有表現力的手段,體現在詞匯上出現多樣的修辭色彩和各類語義辭格(明喻,隱喻,換喻,提喻,借代等),使語篇具有豐富的情感表現力。而學生在學習詞匯時,如果拋離語篇情境,往往會失去詞匯豐富的修辭色彩,對語篇構筑者的表達意圖不明,出現理解性偏差。同時,在寫作和會話過程中出現語言手段單一,情感表現手段單一的問題。
語篇作為言語交際的產物,不僅是靜態存在的言語產品,更是動態的、相互間具有聯系的人類創造性活動的體現,是作者與讀者進行溝通、向讀者傳遞信息及情感態度的中介[10]。俄語詞匯中存在大量帶有主觀評價后綴和通過隱喻等辭格傳遞情感的表情手段,除了表達說話人的言語內容外,還在語篇中表達一定的感情色彩和評價態度,賦予語篇生動性和情感性,增強言語表達效果,為語篇的發展奠定豐富的感情基調,例如名詞的主觀評價手段可以通過帶指小、表愛、表卑、指大等豐富的后綴手段來表現,這種功能往往需要在語篇中才能實現。語言是生動的,詞匯的修辭教學是俄語詞匯教學的難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借助語篇進行詞匯修辭色彩的教學設計是更容易展現語言表現力的手段。
詞匯本身蘊含著豐富的語義特點,使詞匯成為建構語篇的語義基礎,表現說話人的語篇建構意圖和言語發展方向,通過上下文中關鍵詞、同義詞和反義詞的重復來強化語篇中的語義關聯,促進語篇中統一語義場的形成,實現語篇的語義連貫,再者詞匯在性、數、格范疇上的一致性從不同層面保證了句子間的緊密聯系,促進了句際間結構上的銜接,從而實現語篇上的形式連貫,最后通過語境和說話人的情感賦予詞匯情感伴隨意義,實現隱性的情感連貫。
俄語詞匯的有效學習不單單是指詞匯量的積累,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流暢的俄語交際能力是時代發展對俄語專業學生提出的要求。詞匯語篇化教學策略基于詞匯在語篇中的銜接關系和連貫功能,構建詞匯教學系統觀,從語義、語法和修辭層面充分展現詞匯的意義,更深一步了解詞匯在語篇建構中的功能性,引導學生在動態語境中掌握詞匯的復雜意義,發現、感受并模仿使用豐富多樣的詞匯表現手段,解決學生由詞筑篇的過程性難題,培養學生的俄語語言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