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寶研(高新區城市管理局(市城管執法總隊高新區支隊))
目前,我國經濟的發展目標由高速轉變為了高質量,尤其是了新冠疫情暴發之后,首先,消費業和服務業實現了對投資業和出口業的取代,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核心動力,在經濟增長中逐漸凸顯了新經濟的重要作用;其次,區域經濟發展依然離不開傳統產業的支持,在新時期新舊動能的作用下,經濟增長質量有所提升。應當精心培養嶄新的新動能,做好對其的鼓勵;最后,應當細心呵護弱小的新動能,做好對其的引導。所以,需要對深化改革進行加強。
改革開放40 多年來,我國的資源優勢和人口優勢慢慢退去,未來需要創新、人才以及制度來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在此背景下,想要加強區域經濟發展的質量,就必須凸顯出營商環境的市場化、法治化和國家化特征[1]。
市場主體可以從微觀層面提升區域經濟發展的質量,也可以直接面向營商環境。由于世界經濟的發展速度逐漸降低,通過對營商環境的優化,減少企業的稅收負擔,可以使企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也是各國最重要的經濟提振方式。優化營商環境可以減少市場主體所需的交易成本,降低其準入門檻,使市場主體具有更多的激情參與創新創業活動。
想要提升區域經濟發展的質量,就必須做好對營商環境的優化,其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制度改革,以市場規律為基礎,賦予活力給企業主體,如此可以使政府職能得到更好的發揮,也可以使現代經濟的發展具有公平性、高效性和持久性。而對營商環境的優化是一項長期任務,改革永遠不會停止。應當以最高的國際標準和國際水平為依據,然而目前各區域的營商環境依然存在不足之處。
針對政府行政效率來說,世界銀行在評估營商環境的過程中,主要涉及的評估對象就是市場中的企業,然而營商環境的優化重點就是保持市場經濟和環境的公平性、競爭性和有序性,也就是市場中的企業競爭是否公平,有競爭力的企業是否可以獲得商機等,但是由于市場中依然存在看不見的“玻璃門”,所以此類常用的衡量指標并不適用,此類看不見的障礙和壁壘關系著營商環境是否可以得到優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想要達到全球卓越城市的目標,享有全球分工和競爭的權利,就必須引入優質企業。目前,各區域想要實現對營商環境的優化,就必須改變招商引資的傳統要求,將智慧和功能作為重點,而不是資本,同時需要提升制度、城市人文等環境基礎。
此外,各區域在發展民營經濟期間,國資、外資和民資存在不均衡發展的總量結構,還沒有激發其創新活力,但是,發展潛力最強的就是中小企業,這一創新群體的成長性最強,最能夠體現出城市經濟活力,可以為區域日后的發展提供所需的支持[2]。
在優化營商環境期間,想要實現對其中各種問題的解決,就應當采用完善和創新的方法有效地優化營商環境,應當結合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定期開展調研工作,同時需要定期做好對調研現場的管理考察等,全方位地了解存在于經濟發展期間的問題,完善優化營商環境期間遇到的細節問題。
應當在當地針對一些企業進行走訪,主動了解記錄他們反饋的意見,同時,從實際和客觀的角度,根據我國在經濟轉型期間提出的需求,加強探索和研究工作。劃分存在于經濟發展期間的各類問題,結合針對性的原則,做好對相關解決措施的設計,并結合企業具體的發展需求,建立優化營商環境所需的工作機制,盡量全面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如此可以使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更加長久。
我國在優化整個營商環境期間,想要有效落實發展原則,就應當從實踐結果方面入手,通過與優化措施的結合,來確定發展方向,在優化營商環境期間,做好對各項指標的全面把控,以及對用戶體驗和評價機制的強化。
通常來說,企業方和投資方需要負責判斷最終的營商環境質量,想要更加完善的評價經濟發展質量,首先應當在做好營商環境優化的基礎上,分析和研究來自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發展報告,并做好對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等重點問題的研究,做好對各環節的盡量簡化,不僅需要做好營商環境的優化,還應當做好對相關流程的精簡,如此可以促進企業更加高效的發展,并為投資方和企業方打造更完善的營商環境。其次,在優化營商環境后,還應當結合針對性原則,做好對其的判斷和評價,結合優化工作的開展情況,采用報告的形式,做好對該工作情況的定期或不定期分析評價,將該工作效果直接清晰地呈現給社會各界,如此可以使參與經濟活動的企業方和投資方具有更強的歸屬感和獲得感[3]。
通過市場調研可以使經濟市場得到更加完善的發展,也是營商環境的優化前提。
在調研工作中,首先應當全面、細致、廣泛地調查和收集經濟市場及投資者的實際發展情況和內在基本需求,同時,應當對企業發展的重難點問題予以明確,并在具體發展期間,還應當以針對性為原則,做好對經濟發展問題的收集和探索,保證這些問題可以在日后得到有效的分析和解決。其次,還應當重視討論的深度和調查的全面性,保證各區域可以全面凝聚經濟發展力量,如此可以使上下意識得到全面的統一,同時需要做好對營商環境的重點營造。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道:應當做好對國內市場的強大,對發展格局的創新,采用市場化和法治化的理念,做好對國際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各級決策部署和法律法規應當以黨中央決策為依據,做好對發展理念的創新,做好對工作作風的轉變,對相關機遇的搶抓,對難題的攻克,如此才可以更加深入地推進營商環境的優化,使市場主體和社會主體更具活力和創造力,也能夠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
招商引資指的就是引進資金和項目,可以加快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速度,促進新興產業集聚的形成,為當前發展提供所需的資金,獲取更多的財政收入,為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招商引智的目的就是引進人才和管理經驗。如此除了可以從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等方面引進發達地區的成熟企業,還可以引進現代化生產技術,使各區域的產業結構和科技創新得到強有力的支持。采用引資可以實現對資金問題的解決,采用引智可以實現對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通過兩者有機結合,統籌兼顧,可以使區域經濟的發展質量得到有效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通常來說,產業鏈的建立、延伸、補充和強化就是所謂的“四鏈”,也就是對連接的建立、延續、補充和強化。建鏈指的就是對新興產業的戰略性建立,就是資本招商;延鏈指的是各區域利用當地具有強勢規模或著名知識產權的產業和企業,在上中下產業鏈中,尋找不同時期當地可以合作的企業,并對其進行招商,如此可以實現對資源和產業鏈的優化配置及延伸;補鏈指的就是各區域利用政府許可的重要資源,例如上市公司或金融牌照等,采用補缺式招商的形式,引入需要此類資源的內外資企業,以此來促進合作共贏的實現;強鏈指的就是以收購兼并的途徑進行招商,將當地存在發展問題的企業納入強勢的國內外企業中,并作為其子公司,通過對投資的引入或升級產品來激發企業活力。總的來說,產業鏈采用“四鏈”并舉的形式招商,可以減少生產經營所需的費用,使當地的產業鏈和產業具有更大的市場規模和集聚能力。
地方政府應為各產業的建立提供資金,如此可以對股權投資基金起到引導的作用,并按照1/4 或1/3的比例分配占股,通過對政府信用的利用,對杠桿作用的借助,可以促進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并將此類財政資金作為優質項目的投資資金,此類優質企業應當具有較高的科技水平和良好的市場前景,也可以支持一些產業化、重要的科技成果和技術改造項目,如此可以更好地調整和優化升級產業結構。PPP這一招商引資模式主要就是公私合作,運營管理和投資能力都符合標準的民營企業,可以和社會資本或企業展開密切合作,負責參與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雙方在訂立合同時應當遵守平等協商原則,社會資本應當做好公共服務,政府負責評價公共服務的績效,并以評價結果為依據,對價所需支付的社會資本。PPP 雙方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全程參與,避免了信息不對稱問題,然而前期主要的參與者就是民營資本,而在中后期管理建設工作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參與方就是政府。PPP 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追求最大化利潤,利益共享和風險共享是完全平等的,如此可以促進優秀商界人士對當地市場化運營的積極參與[5]。
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通過壯大自身的公共服務,可以促進企業管理效率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也可以更加精準利用相關政策等。市場主體應當加強自身的發展輔導作用,為各行業企業家提供相應的培訓,并做好對經濟發展和涉企政策法規的分析和解讀,如此可以使企業的發展信心得到加強。同時應當做好對行政執法的規范,對非強制性地說服教育和勸導示范等手段的利用,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對行政強制措施要慎重實施。深化改革行政許可權相對集中的問題,加快“信息孤島”的打通速度,做好對政府服務標準的統一,在全省或跨省中的快速實現通辦業務。此外,應當實施告知承諾制,推行容缺辦理,做好對互聯網和監管工作的結合,對開放包容的環境的營造等。還應當在上市期間,修復條件相符的企業的信用問題,解決前期改制時遺留下來的問題等,積極協助法律可以解決的問題。此外,行業協會應當加強監管商會,促進其充分發揮紐帶作用,促進行業的自律管理。最后應當專項治理中介服務機構,保證市場競爭可以保證公平。
應當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為存在資金壓力、與產業發展相符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信貸資金。做好對融資服務信息平臺的審計完善,借助大數據技術獲取對稱的銀企信息等。
此外,應當做好對財政聯動和金融聯動的協同強化,保證政府具有較強的融資擔保能力,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規模更大的專項貸款資金,為其提供知識產權抵押等融資渠道,快速推進企業上市。最后,各區域應當做好對三級金融輔導體系的完善,對技改等企業加強輔導,如此可以提供更精準的金融輔導。
創新需要人才的支持,創新離不開人才這一核心要素。因此,應當做好對職稱評審制及相關工作的完善和加強,擁有專業技能的民營企業人才待遇應當達到職稱評審級別,如此可以吸引各類專業人才。此外還應當做好對人才獎勵政策的優化,加強對其創新、質量和實效等的重視,激發其創業活力。并且應當以市場化、專業化為原則,做好對人才運作的加強工作,對相關單位引入對接項目、項目運營和創業投資等工作人才需求。同時需要關愛人才,從住房、醫療和就業等方面,重點做好對高層次人才的問題解決。
如此,才可以促進人才的全身心工作,使產業集群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使基礎設施得到更快的建設,進而實現對宜居環境的打造,對城市魅力的提升,留住更多的人才[6]。
務必做好營商環境的科學建立,這樣可以使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得更加合理。機制是保障營商環境的關鍵條件,所以,各地在做好對營商機制和經濟制度出臺的同時,制定與政府法律法規相符的準則,這樣可以使市場經濟得到更加廣闊的發展,使營商環境立法理念得到更加全面的推進,使市場經濟主體地位得到一定的轉變。同時,想要使營商機制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就應當在推行營商機制的基礎上,建立有效的評估審核機制。在出臺營商機制之前,相關人員和政府政策執行部門應當評估審核營商政策,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營商政策和相關制度,在推行營商機制的同時,應當加強監督管理力度,可以獲取到更加透明的營商決策[7]。
在建設營商環境期間,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法治環境。法治環境可以直接體現出當地經商環境的實際情況。目前,許多地區已經做好了對營商環境的優化創新,然而在優化期間也遇到了各種限制,其中最大的限制就是一些企業具有較高的門檻,使得“放管服”改革措施無法得到全面落實,沒有建立誠信機制。想要實現對此類限制性問題的解決,就應當做好對信用關系的全面維護,為經濟市場發展的重要主體提供法律保障,如此可以使各類經濟發展更加順利、穩定[8]。
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應當以全方位優化和改善營商環境為重點。在創新經濟發展機制的同時,應當對營商環境引起高度重視,通過對新經濟發展思想的推廣,不斷探究經濟實踐活動,以現代化、法治化和科學化為原則,做好對營商環境的重點打造。使營商環境得到根本的優化和完善,做好對經濟市場活力的保持和激發,重視創新因素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使營商環境得到全面優化,使我國經濟社會得到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