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凱(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當今世界,企業之間的合作越發重要,尤其是對于新創企業,如果可以和多個企業合作,相互學習和借鑒,對于企業的成長至關重要。而聯盟網絡作為容納眾多企業的平臺,無疑給新創企業提供了很好地與其他企業的合作機會。中國作為后發國家,企業的國際化起步較晚,如果中國的跨國創業企業想要趕上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的步伐,需要重點關注企業在對外發展過程中如何保持持續的創新與增長,如何提高競爭力。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可以看作是跨國公司突破路徑依賴再創業的過程,因此,跨國創業導向的重要性就尤為突出,它的強弱及方向直接影響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實施和績效。聯盟網絡作為企業共享資源的平臺,網絡成員之間互動能力的強弱決定了其獲得信息、資源、市場和技術的能力;企業在網絡中接近中心性位置,也能夠更早獲得相關資源和知識,進而影響到企業的國際化進程(Johanson &Mattsson,1988)。本文通過實證分析論證了跨國創業導向對聯盟網絡的影響機理,并提出了企業跨國創業導向能夠通過聯盟網絡影響國際化績效,這一機制的研究進一步豐富了跨國創業導向和聯盟網絡的研究深度,有利于推動企業創業導向理論、社會網絡理論和國際化理論的拓展和應用,同時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Johan &Dean(2003)的研究得出了國際創業導向正向影響企業國際化績效的結論。創業導向使得現有組織實現更新和迭代,擴大企業的競爭優勢,進而使企業的績效得以提升(Schollhamer,1982;Wiklund,1999)。Wiklund(1998)通過研究發現,資源的質量是企業績效獲得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企業績效的大小受企業獲取關鍵資源的能力的影響較大(Premarantne,2002),而關鍵資源一般都是稀缺資源。Oviatt &Dougal(2005)通過研究發現,社會網絡資源有利于創業者更快更及時地識別機會和獲取關鍵資源等,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外部的威脅(Kotha,2001),同時,企業想具有其所需的所有的知識和技術等資源也很困難,因此,跨國創業導向的企業可以通過聯盟合作獲取所需外部資源(Maura &Erik,2003),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進而提升國際化績效。即跨國創業導向通過聯盟網絡去影響國際化績效。
具有先動性的跨國創業導向企業會更加積極主動地與聯盟網絡中其他伙伴企業進行合作和交流,并爭取在聯盟網絡中處于中心性位置,進而利用獲得的更多的資源增加自己的先發優勢,提升出口績效和對外投資績效;具有創新性的跨國創業導向企業因為具有技術上的先發優勢,使其更加容易獲得聯盟伙伴的青睞和認可,聯盟網絡關系強度也越強,網絡地位也越高,這無疑可以減低企業獲得資源的成本,進而減低產品和技術等的成本,提升出口績效和對外投資績效;具有風險承擔性的跨國創業導向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市場環境下,敢于嘗試新的機會、勇于開發新的產品,使企業更先獲得市場優勢,而企業的先發優勢可以作為與他企業交換資源和合作交流的資本,這也使得企業更容易在聯盟網絡中處于中心性位置,也利于企業與其他聯盟伙伴關系的增強,并獲得關于國外市場和細分領域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促進企業出口和對外投資績效的進一步提升。
根據上述討論以及跨國創業導向、聯盟網絡和國際化績效兩兩之間關系的分析,對跨國創業導向、聯盟網絡和國際化績效的關系作出如下假設:聯盟網絡在跨國創業導向和國際化績效之間起中介作用。
本文根據研究假設和理論分析,設計了跨國創業導向、聯盟網絡和國際化績效的測量量表,具體為:跨國創業導向的測量由先動性、創新性和風險承擔性三個潛變量組成,題項的形成依據Miller(1983)等的研究;聯盟網絡的測量由中心性位置和關系強度兩個潛變量組成,題項的形成依據彭偉和符正平(2015)等的研究;國際化績效的測量,由對外投資績效和出口績效兩個潛變量組成,題項的形成依據Zahra &Garvis(2000)、Geringer et al.(2000)等的研究。本文的問卷發放對象是有著跨國創業導向并處于聯盟網絡中的企業。本文采用結構方程和boostrap對跨國創業導向、聯盟網絡影響國際化績效的理論模型進行實證分析。
本文對跨國創業導向、聯盟網絡和國際化績效三個變量作去中心化處理,采用逐步回歸法對研究假設進行驗證,企業年齡和規模為控制變量,具體見表1。表1 的方差膨脹因子數據顯示所有變量的VIF的最大值都小于10,這表明變量與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張文彤,2004),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檢驗。回歸模型如下所示:

表1 聯盟網絡對于跨國創業導向和國際化績效的中介效應分析

公式(1)說明跨國創業導向對國際化績效的影響,公式(2)說明聯盟網絡對國際化績效的影響,公式(3)說明跨國創業導向對聯盟網絡的影響,公式(4)驗證聯盟網絡的中介效應。
Model1 的結果說明跨國創業導向對國際化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β1=0.415,P<0.001),Model2的結果說明聯盟網絡對國際化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β2=0.588,P<0.001),Model3 的結果說明跨國創業導向對聯盟網絡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β3=0.458,P<0.001),Model4 的結果說明跨國創業導向和聯盟網絡同時加入模型中作為解釋變量,兩者都對國際化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Model4 中跨國創業導向影響國際化績效的路徑系數為β4=0.185(P<0.01),顯著并小于Model1 中的路徑系數0.415,因此可以得出結論,聯盟網絡在跨國創業導向和國際化績效中起到部分中介效應,假設得到驗證。
隨著研究方法的不斷發展,逐步法受到的質疑越來越多(Edwards & Lambert,2007 等)。Bootstrap方法有效彌補了逐步法的不足,Bootstrap 方法的原理是在原始樣本中再重復采樣,而且每次采樣后樣本都會被放回,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原始樣本(Wen et al.,2010),若這種重復抽樣達到2000次,會相應產生2000 個估計值,然后把這2000 個估計值大小排序,從而產生逐步法中一個系數乘積置信度為95%的置信區間,若0 不在該置信區間中,則說明系數乘積顯著,若0 不包含在間接效應的置信區間中,則存在中介效應,同時,若0不包含在直接效應的置信區間中,則說明是部分中介效應,若0 包含在置信區間中,則說明是完全中介效應(溫忠麟等,2012)。置信區間的統計方法分別是Bias-Corrected和Percentile。通過Bootstrap 方法對跨國創業導向、聯盟網絡和國際化績效的中介關系進一步驗證。如表2 所示,Bias-Corrected 和Percentile兩種方法得到的間接效應置信區間分別為(0.145,0.839)和(0.099,0.779),0 均不包含于其中,所以存在中介效應;直接效應置信區間分別為(0.031,1.389)和(0.007,1.366),0 均不包含于其中,表明中介效應為部分中介效應,與逐步法取得的結果一致。根據Mackinnon et al.(1995)的研究,中介效應與總效應的比值可以衡量中介效應的相對大小。表2 中,間接效應的點估計值為0.389,總效應的點估計值為0.922,可見,聯盟網絡作為跨國創業導向和國際化績效的中介變量,中介效應在總效應中的占比為42.19%。

表2 聯盟網絡對于跨國創業導向和國際化績效的中介效應Bootstrap 檢驗
綜上分析,跨國創業導向對國際化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聯盟網絡在跨國創業導向對國際化績效的影響中起到部分中介效應,中介效應在總效應中的占比為42.19%。基于此,對如何提升跨國創業效果提出以下建議:第一,對于政府而言,為聯盟網絡發展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組織企業聯盟培訓并交流經驗,引導企業聯盟更好地發揮對外發展的積極作用。第二,對于聯盟而言,應著重提升聯盟網絡的體量和質量,利用我國高速發展的互聯網積極整合全球網絡資源,不斷引進優質的國內外企業加入聯盟和聯盟網絡中。聯盟應該效仿高效的國際組織和協會等,制定規范有效的規章制度,探索加快聯盟發展的運行模式,能夠把聯盟網絡中的企業資源整合在一起,達到資源共享、聯合創新、合作共贏的高效發展模式,使得聯盟網絡內的企業既可以通過內部的交流協作解決資源、業務和技術難題,又能夠利用聯盟網絡的規模優勢向外拓展業務范疇,綜合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第三,對于企業而言,要主動尋求適合自身的聯盟網絡,并積極地加入這些聯盟網絡中。加入聯盟網絡的企業要逐步加深與其他企業的交流與合作,爭取在業務往來、研發與創新、產業鏈等方面有所突破,并不斷引進其他企業,拓寬聯盟網絡的發展空間,提升整個聯盟網絡的競爭力,進一步帶動自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