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聲健
(湖南師范大學 美育發展與研究中心,湖南 長沙 410081)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繼2015年9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國辦《意見》”)之后出臺的第二個國家層面的美育文件。五年之內連續出臺兩個國家級重磅文件,充分表明黨中央、國務院對學校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視。這次的《意見》無論從發文規格、發布時間,還是文件內容看,可以說是2015年國辦《意見》的加強版和升級版,是一個具有鮮明新時代特征、全面推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和行動指南。
《意見》第一段開宗明義:“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強化學校美育育人功能,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現就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笨梢哉f,這段話簡明、清晰地表明了《意見》出臺的基本背景。通過研讀《意見》文本,并結合當前我國教育發展新形勢特別是新時代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新要求,我們認為,《意見》的出臺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背景。
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美育的指示精神,必須出臺《意見》。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對整個教育事業發展來說,意味著新機遇、新挑戰、新要求。美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美育工作是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對美育工作十分重視,從2018年8月給中央美院8位老教授回信提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到同年9月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從2019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看望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對文化文藝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到2020年9月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再次強調要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再到2020年10月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回信勉勵“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藝初心”,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對如何做好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并提出了明確具體要求。而要切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校美育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強化學校美育育人功能,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國家必須出臺一個具有權威性、方向性、針對性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文件,對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做出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明確今后一個時期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目標,并對各地各學校開展美育工作提出明確具體要求。唯有如此,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校美育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才能得以真正落實、落地和落細。
二是銜接國辦《意見》并適應新時代背景下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新要求,需要出臺《意見》。2015年國辦《意見》的印發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作為第一個國家層面的美育文件,它的出臺直接成就了我國學校美育史上取得跨越式發展的5年(2015—2020),主要表現為學校美育工作育人導向更加凸顯,課程建設穩步推進,實踐活動豐富多彩,資源保障持續向好。國辦《意見》提出了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資源配置逐步優化,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各級各類學校開齊開足美育課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銜接、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互結合、普及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促進、學校美育和社會家庭美育相互聯系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美育體系?!边@也意味著,國辦《意見》實際上是對2015年至2020年這五年我國學校美育工作的總體部署。通過全國上下各個方面、連續五年的共同努力,可以說這個總體發展目標已經基本實現。學校美育工作下一步應該確立怎樣的發展目標,明確怎樣的發展思路,采取哪些改革舉措等,都需要從國家層面進行頂層再設計。因此,在2020年這個時間節點上,針對新時代學校美育發展的新機遇、新挑戰、新要求,出臺新時代背景下的學校美育工作文件必要且緊迫。
認真學習研讀《意見》,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我們感到《意見》體現出如下四個主要特點,從這幾個特點中我們也可以了解《意見》的整體研制思路以及美育改革發展思路。
一是頂層設計站位高。《意見》明確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既是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指導思想,也體現了《意見》作為國家對美育工作進行頂層設計的最高站位,那就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學校美育改革發展??梢哉f,《意見》很好地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對學校美育工作進行了再認識、再設計、再推進,特別是進一步強化了學校美育育人功能,強調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大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是發展目標定位準?!兑庖姟窂膬蓚€時間節點上明確了學校美育發展的近期和中期目標。一是到2022年,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課程全面開齊開足,教育教學改革成效顯著,資源配置不斷優化,評價體系逐步健全,管理機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顯著增強,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明顯提升。這一目標最引人注目的一點是強化了美育工作的育人成效,凸顯了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的目標要求,這是與2015年國辦《意見》發展目標的不同之處,屬于新增的目標內容。二是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系。這是《意見》所確立的新時代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中期目標,這一目標與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所提出的“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的目標相對接,相呼應。這也表明,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是學校美育現代化的基本標志,也是下一階段學校美育工作的奮斗目標,這一目標必須在2035年實現。所謂全覆蓋,即要實現面向人人、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享有接受公平的美育機會的目標;多樣化,即要實現充分滿足學生多元化審美生活需求的目標;高質量,則是要實現全面發展培養體系的高水平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高質量??梢哉f,《意見》為美育現代化構建了一個清晰的藍圖。無論是近期目標對美育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還是中期目標對美育現代化的基本構想,《意見》確立的目標定位是科學、準確、務實的,既明確了當前學校美育的工作重點,也明確了未來學校美育的改革發展方向。
三是問題導向思路清。如前所述,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5年國辦《意見》印發以來,學校美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總體上看,美育仍然是整個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是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教育體系中的一塊短板,學校美育的發展水平和改革步伐與素質教育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與推進教育現代化的要求還不相適應,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標還不相適應,學校美育還不能充分滿足廣大學生享受公平、優質美育教育的期盼和要求。尤其是在美育課程開課率與學生活動覆蓋率、美育師資隊伍和場地器材設備建設、美育評價制度建設等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差距。為此,《意見》基于問題導向,厘清改革思路,聚焦和針對現階段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存在的開課率不高、活動受益面小、師資不夠、場地不足、評價不硬等突出問題,找準突破口和落腳點,明確改革發展的重點任務,在課程教學、活動開展、隊伍建設、條件改善、評價機制等現有工作基礎成果上,提出進一步的改革舉措,以此推進新時代學校美育邁上新臺階。
四是實施路徑措施實?!兑庖姟凡粌H從指導思想、工作原則、主要目標三個方面提出了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總體要求,凸顯了美育的價值功能,明確了新時代學校美育為什么要全面加強和改進,而且還明確提出了加強和改進什么,如何加強和改進的實施路徑和具體措施。這些路徑和措施聚焦問題,目標明確,既有清晰的理念,更有具體的做法,針對性、操作性強,易于貫徹落實和落地。包括如何完善美育課程與教材體系、如何全面深化美育教學改革、如何著力改善美育辦學條件、如何切實加強組織保障等,既有課程、教學、條件、保障四個方面工作全面推進的整體、宏觀布局,又提出了每個方面工作的改進思路、實施路徑、基本舉措與具體做法,這些都是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真招、實招和硬招,而且這些實施路徑和具體舉措都有著鮮明的新時代特征和重要創新價值。
與2015年國辦《意見》比較,這次由中辦、國辦聯合印發的《意見》在文件名稱上只是增加了“新時代”一詞。但也正是這個詞,使《意見》的思想內涵更豐富了,目標要求更高了,改革理念與實施舉措更有新意了,一句話就是《意見》的新時代特征更加凸顯了。可以說,《意見》在多個方面都有重要創新,而這些創新都是基于新時代、圍繞新時代、聚焦新時代而展開的,都打上了新時代的鮮明烙印。這些創新,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在美育及其育人價值導向上,《意見》豐富了美育內涵,拓展了育人價值,堅定了正確方向。
《意見》開篇指出,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這短短一句話就從理論上厘清和闡明了美與道德、美育與德育的內在關系,確立了美育作為立德樹人重要載體的應有地位。美與德是相互交融的,美育與德育是既有區別又緊密聯系的,二者不存在誰包含誰的問題,也不存在誰重要誰不重要的問題,都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而在新時代背景下,美育對德育的促進作用則尤為凸顯,可以說,立德樹人離不開美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美育不能缺席?!兑庖姟愤M一步提出,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對比2015年國辦《意見》相關內容,我們看到,《意見》在對美育內涵的界定上增加了“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在對美育育人價值功能的表述上增加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兑庖姟穼γ烙齼群呢S富和對育人價值的拓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創新,他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薄皥猿謩撔掳l展,就是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在2020年9月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學校美育在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方面具有獨特而不可替代的優勢,長期的相關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可以說,《意見》不僅充分肯定了美育的這種作用,更是賦予了學校美育在新時代背景下新的歷史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是教育的根本問題。這也是新時代學校美育首先要回答和解決的根本問題。對此,《意見》在“工作原則”第一條就強調“堅持正確方向”,明確提出要將學校美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增強文化自信。這一條也是這次《意見》在2015年國辦《意見》基礎上增加的,這也意味著,堅持正確方向是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首要和根本性問題,唯有堅持正確方向,重視美育的意識形態屬性,學校美育工作才能取得良好育人成效。這也是《意見》基于新時代背景下學校美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而提出的新要求。
第二,在課程與教材體系建設上,《意見》強化了融合理念,完善了課程設置,加強了教材建設。
課程與教材體系建設,是學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和關鍵環節,是新時代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切入點和著力點。這也是《意見》在提出“總體要求”之后,把“不斷完善美育課程與教材體系”作為首要工作任務的主要原因。《意見》不僅從樹立學科融合理念、完善課程設置、科學定位課程目標、加強教材體系建設四個維度對美育課程與教材體系建設進行了全面、系統、科學的頂層設計,而且每個方面都有重要創新,充分體現出新時代特征。
《意見》第四條“樹立學科融合理念”,強調理念先行,理念引導實踐。學科融合是當前無論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課程改革中最重要的理念,是構建全面培養育人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對比2015年國辦《意見》第八條“加強美育的滲透與融合”的相關內容,這次的《意見》不僅將其位置前移,明確學科融合是完善美育課程與教材體系建設的基本理念,強調要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相融合,要求有機整合相關學科的美育內容,推進課程教學、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深度融合,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而且還提出了不同學科所蘊含的豐富美育資源的具體形態,包括體現中華美育精神與民族審美特質的心靈美、禮樂美、語言美、行為美、科學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勞美、藝術美等豐富美育資源,指向更明確,內容更具體,尤其對如何在各個學科滲透美育、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各方面,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
在課程設置上,《意見》的一個最大突破和創新是明確提出學校美育課程以藝術課程為主體,主要包括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課程,義務教育階段在開好音樂、美術、書法課程的基礎上,逐步開設舞蹈、戲劇、影視等藝術課程。這意味著,舞蹈、戲劇、影視這三門課程被明確要求作為正式的國家課程進入藝術課程體系。而此前國辦《意見》只是要求義務教育階段有條件的地方要增設舞蹈、戲劇、戲曲等地方課程。這也表明,經過五年的發展,美育課程建設已經取得實質性成果,增設藝術課程,豐富課程內容,以滿足學生多元藝術審美生活需求,成為加強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方面。當前正在進行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以及藝術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明確一二年級開設以“唱游·音樂”“造型·美術”為主體的綜合性藝術課程;三至七年級開設音樂、美術課程,舞蹈、戲劇、影視內容融入這兩門課程之中;八九年級則平行開設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影視五門課程,由各地各學校自主決定開設其中哪兩門或多門課程,應該說就是以《意見》為依據來進行藝術課程的重新設置和調整的,是對《意見》精神的切實貫徹落實。此外,《意見》還提出了“構建大中小幼相銜接的美育課程體系”的要求,這在國家相關文件中屬于首次提出,也是新時代學校美育課程建設的努力方向和目標。
教材體系建設十分重要。從根本上講,建設什么樣的教材體系,教材傳授什么內容,倡導什么價值,體現國家意志,是國家事權。為此,《意見》首次以專條形式對加強美育教材體系建設提出明確、具體要求,特別強調美育教材編寫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扎根中國、融通中外,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格調高雅,凸顯中華美育精神,充分體現思想性、民族性、創新性、實踐性。在此基礎上,還進一步提出了加強大中小學美育教材一體化建設,注重教材縱向銜接,實現主線貫穿、循序漸進等具體要求。這意味著,未來無論是美育教材的編寫還是審定,特別是在教材的方向性把握上都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第三,在深化美育教學改革上,《意見》創新了教學模式,構建了展演機制,推進了評價改革。
首先,《意見》對美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各級各類學校不僅要“開齊開足”美育課,還要“上好”美育課;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將美學、藝術學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專業藝術教育要構建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的中國特色藝術學科專業體系,整合美學、藝術學、教育學等學科資源,加強美育基礎理論建設等?!兑庖姟诽岢觥吧虾谩泵烙n的要求,這是實現美育現代化“高質量”這一指標的前提和基礎;提出將美育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這是對構建大中小幼相銜接的美育課程體系要求的具體落實,進一步拓展了美育的實施領域,也是實現美育現代化“全覆蓋”指標的必然要求;提出專業藝術教育要整合各學科資源,加強美育基礎理論建設,這是針對目前我國美育理論研究相對薄弱且不成體系、實踐指導意義不強等問題所提出的針對性要求?!兑庖姟愤€特別提出,美育教學要逐步完善“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著力提升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形成藝術專項特長。在這里,《意見》基于目標導向和美育教學規律,提出了基礎知識與技能、審美體驗、專項特長“三位一體”的審美素質結構,三者合力指向和形成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等美育核心素養。這一教學模式由《意見》首次提出,它為新時代學校美育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和路徑,特別是澄清了長期以來學校藝術課程與教學存在的諸多認識誤區和實踐問題,這些誤區和問題包括:片面、孤立地進行知識技能教學,或刻意淡化知識技能教學;學生藝術實踐機會稀少,藝術審美體驗缺失;對培養藝術專項特長“談虎色變”而被長期忽視,或把它等同于社會藝術培訓機構的專業化訓練等。在這里特別要說明的是,“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三者并不是簡單相加,而是彼此相輔相成、融為一體的,特別是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一定要結合學生藝術審美實踐體驗來進行,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藝術專項特長。而這里所指的藝術專項特長應該是以興趣愛好為基本內涵與主要標志的專項特長,藝術審美體驗和藝術專項特長不能夠滑向功利化、專業化誤區。
其次,在藝術實踐活動方面,《意見》首次提出構建基于面向人人的常態化學生全員藝術展演機制,并提出要大力推廣惠及全體學生的合唱、合奏、集體舞、課本劇、藝術實踐工作坊和博物館、非遺展示傳習場所體驗學習等實踐活動,廣泛開展班級、年級、院系、校級等群體性展示交流等具體要求。這些具體要求的提出,目標就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美育活動的參與面和受益面能夠真正達到100%。應該指出,當前無論是城市學校還是農村學校,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課外藝術活動和學生藝術展演依然屬于少數人的專利,功利化、專業化傾向較為嚴重,育人意識淡薄,《意見》提出構建全員藝術展演機制,就是試圖扭轉這樣一個局面,讓學生藝術實踐活動真正回歸到育人本位。此外,從《意見》對學生藝術展演的重視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藝術展演已經成為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相并列的學校美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再次,《意見》針對評價改革這一學校美育的重點難點問題,從四個方面提出了規范與完善學校美育評價體系的具體推進舉措。包括把中小學生藝術學習情況納入學業要求;將藝術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并將測評結果納入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納入高中階段學??荚囌猩浫∮嫹挚颇???梢哉f,這些問題都是當前學校美育必須以攻堅戰態勢努力破解的重點難點和敏感問題,而特別是美育課程考試,尤其是與學生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美育進中考”等則更是一把雙刃劍,因而《意見》并沒有對“美育進中考”給出具體實施時間表,只是要求各地進行改革試點探索?!兑庖姟纷鳛閲翼攲釉O計的文件,不可能對評價模式特別是課程考試提出很具體的操作辦法,這就要求,在具體貫徹落實《意見》有關評價改革精神時必須慎之又慎,各地要根據自身實際、以維護學生利益和身心健康為前提,穩步推進評價改革。但不管怎樣,可以預見的是,認真落實《意見》提出的上述推進舉措,將把長期以來美育評價的“軟要求”變成“硬指標”,以更好地、更充分地發揮評價對于學校美育工作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也有效地發揮評價對于推動學校美育工作的倒逼作用。
第四,在改善美育辦學條件上,《意見》夯實了隊伍建設,強化了硬件建設,建立了幫扶機制。
總體上看,近年來學校美育的師資力量在不斷加強,場地器材等硬件條件也大幅改善。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美育教師人數由2009年的49萬人增加到2019年的74.8萬人,十年共增加25.8萬,其中2015年國辦美育《意見》下發四年來,美育教師就增加了14.9萬人。2009至2019年,全國小學藝術器材達標率由44.87%提高到95.07%,初中由59.355%提高到96.12%,提高了43個百分點。上述數據表明,無論是美育師資配備還是設備器材配備,都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美育師資隊伍仍然缺額很大,專職美育教師分布很不均衡,美育場地器材配備的地區差別、城鄉差別、校際差別依然比較明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硬件建設,仍然是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意見》從配齊配好美育教師、改善場地器材建設配備、統籌整合社會資源、建立美育基礎薄弱學校幫扶機制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明確思路和具體舉措,以著力破解師資隊伍和場地器材這兩大制約美育改革發展的突出問題。
在配齊配好美育教師方面,《意見》提出了諸多實打實的舉措和辦法,包括:美育師資未配齊的地區應每年劃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美育教師;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與相關專業機構等社會力量合作,向中小學提供美育教育教學服務;鼓勵優秀文藝工作者等人士到學校兼任美育教師;實施藝術教育專業大學生支教計劃。在改善場地器材建設配備方面,《意見》基于“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從多到好”的不同需求,分類提出針對性措施,如提出小規模學校以?;尽⒍档拙€為原則;中小學校建設美育場館要與周邊學校和社區共用共享;高校與地方共建共享藝術場館;建立美育器材補充機制,制定學校美育工作基本標準等。《意見》還特別強調要統籌整合社會資源,加強美育的社會資源供給,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為學校美育教學服務,并提出了許多具體的舉措。如果說國辦《意見》提出統籌整合資源是針對美育師資而言的,那么這次《意見》則強調的是美育場地資源、美育課程資源、美育實踐活動資源的統籌整合??梢灶A期,各地各學校若能切實落實《意見》要求,就一定能夠有效破解師資隊伍和場地器材這兩大突出問題。
如上所述,學校美育目前還存在地區、城鄉、校際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有一些鄉村薄弱學校甚至還存在著美育空白。因此,無論從整體推進學校美育發展的角度看,還是從保證教育公平的角度看,切實加強薄弱學校的美育工作勢在必行。為此,《意見》提出了“建立薄弱學校幫扶機制”的創造性構想,這一構想實際上也是對《意見》“工作原則”中所提出的“健全面向人人的學校美育育人機制,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讓所有在校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的具體落實?!兑庖姟匪岢龅慕⒈∪鯇W校幫扶機制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加強鄉村學校美育師資的培養培訓,二是加強城鄉教育資源的配置共享,三是加強高校定向精準幫扶力度。如何切實改變落后地區鄉村學校普遍存在的美育薄弱狀況,這不僅需要構建有效的幫扶機制,還需要在此基礎上調動社會各方資源來共同關注和參與這項關系到廣大鄉村孩子享有基本美育權利的“美育希望工程”。
新時代學校美育的改革發展,無論是育人價值與功能的強化,還是課程與教材體系的建設、教學改革的深化和辦學條件的改善等,都離不開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為此,《意見》在最后一部分專門對“切實加強組織保障”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和經費保障,強調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總體謀劃,要建立學校美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要統籌安排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本級財力支持學校美育工作。二是加強制度保障,強調完善學校美育法律制度,健全教育督導評價制度和問責制度。三是營造社會氛圍,強調各地要狠抓落實,加強宣傳,凝聚共識,營造全社會共同促進學校美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我們相信,有《意見》這一綱領性文件和行動指南的強有力引領,有先進的改革創新理念和創造性實踐舉措的切實落實,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必將以嶄新的姿態和前所未有的速度與力度,邁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