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泊里初級中學 劉術星
新時期各領域的競爭直接體現在人才這一要素上,強化基礎教學對培養高素質人才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創新以合作學習為代表的教育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成為數學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面對復雜的工作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環境,僅憑借個人的力量難以高效率地達成目標,團隊協調能力、合作意識是學生能否在未來的學習與工作中取得成就的關鍵因素。數學新課標倡導合作交流這一新的教學方式,在優化現代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產生了積極影響。
不少初中數學教師考慮到教學的便捷性,在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習慣按照學生的座位進行分組,沒有慎重考量這樣的分組方式是否能充分建立起學生的合作意識。實際上,許多班主任出于班級管理的需要,雖然會將部分后進生的座位安排在第一排,希望后進生可以在教師的監督下認真學習,但是仍有不少后進生被班主任安排在教室的后排,周圍也大多是后進生以及中等成績的學生。如果初中數學教師機械地按照學生的座位分組,很容易導致教室后排的后進生無法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活動,甚至可能影響課堂教學秩序。如果教師在劃分小組時沒有考慮到除優等生外其他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小組內優等生數量過多,或者是小組內有些成員性格偏內向,則會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變成優等生的“一言堂”,小組成員之間無法產生共同語言,無法進行信息交流,進而影響合作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
因為小組內成員能力層次不同,加之小組中缺乏帶領小組其他成員學習的“核心人物”,所以許多性格內向、敏感自卑以及基礎薄弱的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基礎較差的學生往往是附和優等生的意見或想法,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一些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會將自己的學習任務交由優等生或中等生完成,小組整體合作學習氛圍不佳。另外,一些初中數學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缺少差異化的教學設計,長此以往便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學生不能積極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潛力。但有的數學教師對此仍存在認知偏差,且未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學習中及時采取調控與反饋手段,讓學生自主地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出現問題時也沒有及時引導,造成小組合作學習難以繼續,也使學生無法熟悉、掌握所學知識。以一次函數的相關知識教學為例,在明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情況下,教師讓學生分析與概括一次函數的圖像特點以及特殊性質。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沒有巡視,一些小組成員雖然可以畫出一次函數的圖像,卻無法概括一次函數圖像的特點,也無法結合圖像總結一次函數的性質,而有的小組成員甚至無法畫出一次函數的圖像。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不加以及時指導和調整,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不佳。
在傳統合作學習理念的基礎上,教師應明確小組成員的構成依據,科學分組,這也是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
首先,教師應嚴格遵守“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要考慮到每一位學生的基礎能力、學習能力等,根據各層次學生能力的綜合差異進行科學分組;其次,強調學生之間的性格差異,如果一個小組內內向或者是不善交流的學生數量過多,毫無疑問會影響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學習效果,導致合作學習效率低。因此,教師在劃分小組時應該盡量保證小組內性格外向的學生偏多,從而帶動小組內性格內向的學生。再者,教師在劃分小組時還應該考慮小組成員的數量,如果小組內成員數量過多,則會造成小組合作學習秩序混亂的局面。如果小組內成員數量過少,則會影響小組成員的學習與交流,應避免對合作學習效果產生負面影響。
除此之外,在確定小組成員后,根據具體學習任務可進行小組成員職責分工,小組長需要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充分調動小組成員開展學習活動,在成員意見不一、發生爭論時能夠積極協調,代表小組發表小組學習成果等。記錄員不僅需要積極參與數學問題探究的過程,還需要記錄小組內每一位成員的表現,并準確、客觀地記錄,所記錄的數據將成為小組學習效果以及學生表現評估的依據。
初中數學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既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還需要明確自身的角色,并對整個合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從而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同時,為弱化傳統課堂教學的壓力,教師應強化寬松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引領全體學生互幫互助、共同進步。例如:在“對概率的進一步研究”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向每個學習小組發放兩個質地均勻的骰子,讓小組內兩名成員各自拋起一枚骰子,記錄骰子落下后得到的數字,誰的骰子落下后朝上的數字大則積1分,雙方各拋骰子30次,最后比較誰得的總分數高,根據所記錄的數字探討這一游戲對游戲雙方是否公平。這一游戲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游戲難度不大,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小組成員可以一同完成這個學習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扮演好組織者的角色。
教師是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針對不同學習小組之間的學習過程進行監督和巡視,了解每一個學習小組的進度以及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因為小組內各成員的能力層次不同,性格也有較大的差異,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可能發生爭論,甚至是語言沖突,這時教師就需要觀察該小組組長能否協調好這次沖突。當組長無法協調好沖突時,教師就需要適時介入,避免矛盾的進一步升級,使合作學習能夠繼續進行,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引導學生養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合作學習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與團隊合作意識。部分學生并非不想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而是想到教師設計的問題自己無法解決也就沒有發言權。這就需要教師合理地設計小組學習任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努力挖掘性格內向的學生、中等生以及后進生身上的優點,盡量為這類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例如:有的學生雖然數學基礎薄弱,卻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語言邏輯緊密,善于表達。為此,教師可以針對此類學生設定相關角色,從而激發其參與合作學習的興趣。此外,教師也需要充分發揮學生中“核心人物”的作用,利用核心人物在班級內的影響力去輻射其他同學,引導其他同學一同進步、努力學習。在對學生進行評級時,可借助科學的評價機制激發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激勵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積極交流,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在展示成果、總結發言等各個環節設置相應的分值獎勵,靈活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自己,激勵學生揚長避短、不斷進步。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有明顯的優勢。但目前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運用小組合作學習仍存在小組劃分不夠合理、學生參與度低、教師調控與反饋力度不足等問題,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性格、學習需求等劃分小組,在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重視調控與反饋,合理地設計小組學習任務,采用激勵性評價調動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避免學生過于兩極分化,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當然,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推廣還需要學校層面的大力支持以及社會和家長的理解與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