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云盤小學 趙新紅
小學生具備良好的深度思考興趣與能力,能夠更好地學習抽象性、邏輯性、復雜性的數學知識,充分開發(fā)數學思維,提高數學認知水平。目前大部分小學生還存在著思考過于淺顯、過于被動的問題,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深度思考,是擺在小學數學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任務。
深度思考動機是學生自主調用所有知識和能力積極進行深度思考行為的必備條件,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促進學生深度思考時,要想辦法增強學生的深思動機。在此過程中,營造教學情境能夠起到良好作用,讓學生借助情境氛圍影響獲取更多深入思考動機,激發(fā)出思維靈感以及多種思維方向,提升思考效率,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蘇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材)一課的教學中,由于二年級小學生的抽象思維水平較差,對事物的認識通常需要以實物為基礎,因此,教師可采取實物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法,引導和幫助學生更全面、深入、投入地思考平行四邊形的知識。講臺上擺放著平行四邊形七巧板,教師讓學生觀察后說出圖形基本特征,找一找眼睛能看見的范圍內有哪些圖形與講臺上的七巧板相似。有的學生低頭找到了教室地面鋪設的平行四邊形地磚;有的學生放眼窗外,找到了學校伸縮門是由若干平行四邊形組成的;還有學生發(fā)現書本也是平行四邊形。學生在觀察、尋找、判斷、提出問題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對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概念、判定等知識進行了深度思考,進入了生活中常見的平行四邊形應用情境內,積累了利用情境中多種感官輕松學習平面圖形的初步經驗,空間觀念與抽象思維品質得到了初步發(fā)展。
小學數學教師應采取理實結合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與參加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深思渠道,借助實踐操作,多角度理解數學理論性知識,以理論知識為基礎科學指導數學實踐活動行為,二者相輔相成,給學生帶來更豐富的深度思考素材,增加學生深度思考過程的切身體會與真實感悟,感受深度思考與解決數學問題的成功喜悅。
例如,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蘇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材)一課的教學中,如果教師只對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表達數據的理論知識及其方法進行文字講解,學生將無法真實感受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作用,不利于學生形成統計思想。因此,教師可以合理分配教材理論內容講解與“統計實踐”綜合活動時間,在學生對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結構等基礎知識有一定掌握后,讓學生以自己感興趣的統計內容為方向,嘗試完成數據統計任務,深入思考和應用統計知識解決“同學們最喜歡的早餐”“同學們最常收看的電視節(jié)目”等實際生活問題,在實踐中發(fā)現更多統計的規(guī)律、注意事項、科學方法、規(guī)范步驟,進而具備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制作與學以致用能力,創(chuàng)新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學習過程的深度思考渠道。
教師要重視數學課堂的教學反思和教學評價,不再以教師為教學反思、教學評價的唯一主體,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教學反思和評價的深度參與者,及時發(fā)現、反思,并就解決學習過程問題,理性客觀地對自己、他人進行評價,借鑒他人身上的優(yōu)點,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習與各方面綜合素質。
例如,在《簡易方程》(蘇教版五年級數學教材)一課教學后,教師把握好距離下課還剩3分鐘左右的時間,對學生進行了反思與評價方面的引導工作,考慮到為學生樹立榜樣便于增加學生反思與評價積極性,所以教師以身作則,客觀評價本節(jié)課的多媒體教學活動、實踐教學活動、師生互動活動等情況,反思自己在其中的不足之處。學生受教師這種良好品質的熏陶影響,客觀評價自己的學習質量,正確看待自己本節(jié)課的優(yōu)秀表現與存在的問題,向其他學生請教經驗以及學習方法等,深入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樹立起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為今后的數學學習與全面發(fā)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總之,培養(yǎng)學生深度思考能力和習慣是基于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面臨的重要任務,教師在實踐時應采取科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深度思考,增強學生深思動機,創(chuàng)新深思渠道,延伸深思效果,不斷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