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萍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2019 年3 月18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就如何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做出了具體部署和指導,提出了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堅持“八個相統一”的重要論斷。“八個相統一”是指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八個相統一”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規律的集中體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守正創新的理論指南,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重要依據。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以“八個統一”為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依據,在研究把握思政課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努力增強課程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本課程在課堂教學內容、方式、方法、途徑進行探索,努力向“八個相統一”看齊,嘗試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按照教育部2018 年印發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高校黨委書記落實思政課教學工作“第一責任人”責任,校長要切實擔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桂林航天工業學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高漲的熱情帶頭走上思政課的講臺。黨委書記、校長、紀委書記等校領導分別對接不同教學班,每學期至少親自為對接班級學生授課兩次。2019-2020 學年第二學期每位校領導都走進課堂,親自走上講臺授課,講授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第一章第三節“創造有意義的人生”。校領導結合自身的求學和工作經歷,講述了自己如何辯證看待人生矛盾,如何與錯誤的人生觀做斗爭,并努力追求精彩人生的艱辛歷程。三位校領導用鮮活的人生故事來闡明理論,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展開教學內容,妙語連珠、娓娓道來、引人入勝。課堂上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意猶未盡并深受感染和啟發,師生之間實現了思想上共振、情感上共鳴。校領導蒞臨課堂授課,不僅講授了書本知識,還分享了寶貴的人生經歷,有利于實現“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學生也很歡迎校領導來課堂授課的這種課堂教學改革形式,感到收獲頗豐。
高校思政課的政治性決定了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管理等方面有統一要求,這體現了思政課教學的統一性,但同時還要堅持多樣性,思政課教學必須因材施教。針對不同類型的專業、不同的教學對象以及教學對象各異的文化基礎、思想情況和個性特征要區別對待,按照有虛有實、有棱有角、有情有義、有滋有味的教學要求開展具有特色的教學內容設計。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發現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生明顯不同于其他專業學生,作為藝術類學生具有較好的藝術鑒賞能力、審美觀念和水平、出眾的表現力、思維活躍等優點,同時也表現出對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濃厚的興趣,注意力容易分散,個性突出、自我意識較強等明顯特點。針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生,設計了古典詩詞教學法。特別是在第三章弘揚中國精神的相關內容,使用了大量的古典詩詞等文學作品作為教學內容。如引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表現廬山瀑布的壯觀,詩句想象奇特、雄奇瑰麗,極具藝術風格和審美情趣,再配合展示廬山瀑布的國畫作品,讓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體會古詩的意韻,從而沉浸其中,發自內心地贊嘆祖國的山水之美,激發起強烈的愛國之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愛祖國的大好河山”這一愛國主義的基本內涵。另外,引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來激勵學生立志當高遠;引用“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鼓勵學生磨礪品格,正確看待人生挫折;引用“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來勉勵學生要惜時如金,珍惜青春韶華等等。在課程教學中多次引用古典詩詞等文學作品來突出教學內容,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能陶冶情操、修身養性。針對藝術類專業的學生,靈活使用文學藝術作品等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能夠更好地與學生的專業特性、學習特點要契合,因材施教,有利于實現“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
在設計第五章第三節“遵守公民道德準則”的“注重家庭家教家風”這一教學內容時,策劃了“傳承優良家風”主題分享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 年12 月12 日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從牙牙學語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家庭教育設計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崇德向善與做人氣節是習近平家教家風重要論述的核心內容,為了把教材內容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結合,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教家風的重要論述,故專門設計了“傳承優良家風”主題分享活動。教師在講授了教材內容之后,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去搜集整理自己家庭的優良家教教風,并在課堂上以自愿的方式進行了分享,教師進行點評。學生在課堂上真誠地分享了“尊老愛幼”“敦親睦鄰”“克己修身”等優良家教家風,分享的內容精彩紛呈。學生在搜集、整理、分享優良家教家風的過程當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主題分享活動讓學生加深了對于家庭、家教、教風的理解,在分享的過程當中深受感染和啟發,有利于培養優良的家庭美德,有利于實現“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比較抽象,學生僅靠聽老師課堂授課很難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才能更加透徹地理解教學內容。針對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了“青春正能量”微電影拍攝教學環節。讓學生圍繞“人生觀、理想信念、中國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公德個人私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等教學內容來拍攝微電影。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集體協作進行實踐活動。由小組自主完成電影選題、劇本創作、服裝化妝道具等準備工作,然后進行表演、拍攝、后期剪輯等系列工作,最終呈現一部完成的微電影作品。學生完成作品之后,每組派一名代表在講臺上演示該組作品,學生和教師進行打分,并根據現場得分及時評出一、二、三等獎進行獎勵。例如,桂林航天工業學院2019 級物流工程1班的微電影《悟》講述了大一新生入學以來,從欣喜→迷茫→痛苦→振作的心路歷程,作品主題鮮明、表演精彩、制作精良,受到師生一致好評,榮獲一等獎。整個實踐教學環節在教師把關的前提下由學生獨立完成,學生自導自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拍攝微電影的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有利于實現“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拍攝微電影不僅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不局限于在教室被動聽課,而是主動走出教室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有利于“實現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
通過邀請校領導蒞臨課堂進行授課,使學生有機會與校領導近距離接觸,使學生獲得了聽不同老師授課的新鮮感,激發了學生的聽課興趣。校領導用講故事的方式授課進行現身說法,分享個人的艱辛奮斗經歷,進行啟發式教學,讓學生深受感染和鼓舞,對教學內容印象深刻,并入腦入心。通過運用古典詩詞教學法進行授課,讓學生通過古典詩詞等文學藝術作品來更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增加了思政課教學的多樣性,更課堂更加鮮活,同時也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教學主題分享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從被動聽課轉變為主動分享,化被動為主動,從單純的聽眾轉為主演,增強了學習熱情。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拍攝微電影等教學改革活動,讓學生扮演編劇、導演、演員等角色。學生自由創作和表演,鍛煉了語言表達、溝通交流、團結協作等能力,也加深了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感受了演藝風格的思政課,讓學生感到耳目一新。
總體上,本課程課堂教學努力追求“八個相統一”,目前已經取得一定的改革成效。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進一步圍繞“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等做進一步課堂教學改革嘗試,努力讓本課程成為學生終身受益、真心喜愛的思政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