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劉國昇
近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研究發現,18~34 歲的人群焦慮平均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齡段。抑郁水平最高的是無業、失業、退休人員,其次是學生群體,主體是大學生,再次是服務業人員、個體經營者和公司職員,抑郁得分最低的是專業技術人員。
除了抑郁情緒,近年來患抑郁癥的人數有所增加。據世界衛生組織2017 年發表的報告顯示,全球已有超過3 億名抑郁癥患者,在2005 年至2015 年,這一數字增長18%以上。根據W H O 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中國抑郁癥患病率為4.2%,保守估計中國抑郁癥患病人群目前已超過5800 萬。
抑郁癥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給不少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工作、家庭等多方面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和危害。那么,為何會患上抑郁癥?可能的致病因素是什么?又該如何預防呢?
眾所周知,抑郁癥的病因非常復雜,與多種因素有關。本刊健康顧問團專家表示,導致人們出現抑郁癥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遺傳 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抑郁癥的出現與家族精神病癥的遺傳有很大關系。通常情況下,家族里有人患抑郁癥往往下一代出現抑郁癥的概率就會高出很多。
性格 有研究數據表明,日常生活中性格較為內向、固執和極端的人出現抑郁癥疾病的概率要比性格開朗的人高出好幾倍。
環境 令人感到有壓力的工作、生活事件及失落感可能誘發抑郁癥,如喪偶、離婚、失業、退休、財務危機等。
飲食不當 飲食中缺乏葉酸與維生素B12可能會引起抑郁癥。
不良生活習慣 有些人長期用酒精來麻醉自己、亂用激素類藥物等,再加上某些不良的生活習慣,綜合起來就極有可能演變為抑郁癥。
疾病 罹患慢性疾病如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癌癥、疼痛與阿茲海默癥的患者,得抑郁癥的概率較高。甲狀腺機能亢進即使是輕微的情況,也會患上抑郁癥。抑郁癥也可能是疾病嚴重的前兆,如腦瘤、帕金森癥、阿爾茲海默癥等。
生物節律變化 人類會受到多種自然節律的影響而導致抑郁癥的發生。
心境低落 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心情低落、興趣減退、精力明顯減退或者身體明顯疲乏,這是抑郁癥的最核心癥狀。輕者悶悶不樂、無愉快感,重者痛不欲生、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情緒有早晨重下午輕的特點,稱之為“朝重暮輕”。患者會出現自我評價降低、產生無用感、無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等。
思維遲緩 患者想事、考慮問題變慢了,反應遲鈍,自覺“腦子生銹了”“像涂了一層漿糊”。可見言語明顯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對答困難,嚴重者交流無法順利進行,給人感覺好像患者變傻了。
認知功能損害 表現為記憶力下降,學習困難,反應時間延長,抽象思維能力差,語言流暢性差,空間知覺、眼手協調及思維靈活性等能力減退,嚴重時好像癡呆患者一樣,稱之為“假性癡呆”。
軀體癥狀 睡眠障礙(入睡困難、早醒)、消化道癥狀(惡心、嘔吐、便秘)、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心血管癥狀(心慌、胸悶、出汗)等,軀體不適的主訴可涉及各個臟器,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癥狀也較常見。還有食欲、性欲的明顯減退,有些女性患者還會有月經紊亂(推遲、停經、經量少)。
嚴重者會出現整日臥床、閉門獨居、對待親人冷淡、回避社交等狀況,甚至發展為不語、不動、不食,稱為“抑郁性木僵”。有的患者還會伴有自殺的觀念或行為,認為活著太痛苦了,死去是最好的解脫。出現自殺觀念以及行為,提示患者病情較重,需要嚴密監護,及時去心理科、精神科就診,必要時住院治療。
現在抑郁癥的發病率很高,其對人體、家庭、社會的危害是多么可怕,相信很多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這里就不再多說了。現在要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驅散你心里的“魔鬼”。
首先,學會自我調節。在這個快速、壓力大的生活節奏中,學會自我調節尤為重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必不可少的,如不酗酒、不吸毒、不亂用藥等;均衡飲食,保持戶外運動;不要苛求自己。有些人把自己的目標定得太高,于是各種挫折和打擊接踵而至,終日抑郁寡歡,這是自尋煩惱。因此,要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懂得欣賞自己已取得的成績,心情就會自然舒暢;不要把不如意的事情、心中的憤怒堆積下來,而要選擇可以信任的對象傾訴,或者選擇其他適合自己的方式發泄,比如有氧運動、逛街、看書,在這些活動中放松自我;學會增強對刺激的抗力,加強心理免疫的能力,可以大大降低抑郁癥的發病率。
其次,尋找專業幫助。如果采取上述的方法還不能排除你內心的“魔鬼”,就要及時尋找專業的幫助,例如和心理醫生談話等。
再次,當義工。當情緒低落時,訪問孤兒院、養老院、醫院,看看世界上除了自己的痛苦之外還有多少不幸。如果情緒仍不能平靜,就積極地去和這些人接觸,把自己的情緒轉移到幫助別人身上,從而重建自信。
再其次,聽愉快的音樂。心情不暢時,可以選擇聽一些讓人心情愉快的音樂,這樣會讓人的心情很快調整過來。如果可能的話,也可以和一位積極心態者共同進餐。
最后,玩失憶。忘記煩惱,忘記憂愁,忘記苦澀,忘記昨天,忘記自己,忘記他人對你的傷害,忘記朋友對你的背叛,這樣你便可以樂觀、豁達起來。如果不能做到這些,這時不妨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等到心情平靜時再重新面對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