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琦
抑郁障礙作為一類嚴重損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精神疾病,其疾病負擔在所有神經精神疾病中占首位。關于抑郁癥的藥物治療原則,有如下推薦:
充分評估與監測 對診斷、癥狀及其特點、治療以及影響藥物治療的軀體狀況、患者的主觀感受、社會功能、生活質量以及藥物經濟負擔等進行充分評估;定期應用實驗室檢查及精神科量表進行療效及耐受性、安全性方面的量化監測。
確定藥物治療時機 對于不愿接受藥物治療或專業醫務工作者認為不需要治療干預的輕度抑郁障礙患者,通常應該在2 周內進一步評估以決定是否用藥。中重度抑郁障礙患者應盡早開始藥物治療。
個體化合理用藥 應根據臨床因素對抗抑郁藥進行個體化選擇。如考慮藥物療效或不良反應的性別差異選擇藥物種類;考慮不同年齡患者的代謝差異調整藥物劑量;對有自殺意念的患者避免一次處方開具大量藥物,以防意外;考慮患者既往用藥史,優先選擇過去藥物療效滿意的種類。
抗抑郁藥單一使用 通常抗抑郁藥盡可能單一使用,對難治性病例可以聯合用藥以增加療效。伴有精神病性癥狀的抑郁癥,應該采取抗抑郁藥和抗精神病藥合用的藥物治療方案。
確定起始劑量及劑量調整 結合耐受性評估,選擇適宜的起始劑量,根據藥動學特點制定適宜的藥物滴定速度,通常在1~2 周達有效劑量。如果在服用抗抑郁藥2 周后無明顯改善,且藥物劑量有上調空間,可以結合患者耐受性評估情況增加藥物劑量;對有一定療效的患者,可以考慮維持相同劑量的抗抑郁藥治療至4 周,再根據療效和耐受性決定是否進行劑量調整。
換藥 對于依從性好的患者,如果抗抑郁藥的劑量達個體耐受的最大有效劑量或足量至少4 周仍無明顯療效,即可確定藥物無效并考慮換藥。如果已經使用2 種同類抗抑郁藥無效,建議換用不同種類的藥物治療。
聯合治療 當換藥治療無效時,可考慮2 種作用機制不同的抗抑郁藥聯合使用以增加療效,一般不主張聯用2 種以上抗抑郁藥。也可以考慮其他治療方式,附加鋰鹽、第2 代抗精神病藥或三碘甲狀腺原氨酸等常常有效。
停藥 對再次發作風險低的患者,維持期治療結束后數周內逐漸停藥,如果存在殘留癥狀,最好不停藥。應強調患者在停藥前征求醫生的意見。在停止治療后的2 個月內復發危險最高,應在停藥期間堅持隨訪,仔細觀察停藥反應或復發跡象。
加強宣教 治療前向患者闡明藥物治療方案、藥物性質、作用和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及對策,爭取患者的主動配合,保證治療的依從性。
治療共病 積極治療與抑郁發作共病的焦慮障礙、軀體疾病、物質依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