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陰市南閘中心小學 居新霞
在數學教學課堂中,單向的教學輸出給學生前進的步伐設置了腳鏈。陶行知先生提出:每一位學生都是知識交流的參與者。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對于小學生而言很難學的科目,如何高效地幫助學生提升數學能力,是我們一直在探尋的道路。本文以“小先生”制為載體,目的在于釋放學生的天性、活力,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數學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如何將生活中的數學與教學中的數學相結合,共同幫助學生提升數學能力,需要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規劃。“小先生”對此具有很強的可行性,能夠以興趣出發,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的眼睛。
“小先生”制的利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數學知識,還能夠讓數學資源更加豐富,讓數學課堂更加有活力,讓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更高。例如,在六年級上冊“長方體與正方體”這一課中,讓學生“教”學生認知長方體與正方體,觀察身邊的長方體有哪些,可以拍成照片,也可以畫出來等,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將它們的特征表現出來,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輪流做“小先生”,將自己的發現講給同學們聽,與大家一起討論。通過教師對“小先生”的指導,學生在一起談論和辨析形體特征之后,對物品進行分類和整合,從而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進行規劃總結,能夠幫助學生更高效地、更直觀地認知和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
思維是活躍的,“小先生”制就是利用學生的這一特征,抓住學生優秀的天性特征,引導學生展示自己跳動的思維能力,教師再從旁引導,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激發了他們的思維辨析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
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常用的教學手段就是“一題多解”。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思維能力,一般會要求學生利用多種方式去求解一道題。例如,在六年級上冊“認識百分數”中,會要求學生用兩種方式解決問題,并輪流當“小先生”講出解題思路。不僅如此,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中,面對大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輪流分析題干。例如:“一段路有100米,小明走了這段路的百分之四十,小花走了這段路的百分之二十五,小明、小花從同一起點出發,他們現在相距多遠?”引導學生分析出自己對這道題的理解。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面對問題時應進行全面的觀察和反思,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后期學習和發展。
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以思考、反思的態度貫穿始終是學生最好的學習姿態,“小先生”制讓學生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
數學是與生活聯系最為緊密的學科,我們就應該抓住機會,高效地利用這求之不得的生活素材,引導學生學會用課堂中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推動“小先生”制的深入發展。
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小到超市買東西的折扣、房屋建設的尺寸關系,大到宇宙星體的運動,都與數學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有關百分數的問題時,便可以將生活素材引入其中,例如尋找折扣商品,學生可以自行組隊或者由家人帶領去尋找,然后在課堂中陳述自己的觀察和總結,最后再與他人進行交流,從而取長補短,掌握百分數的知識用法。
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做數學,這是一個很完美的教學過程,不僅能夠盡快地引導學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還能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總而言之,“小先生”制應用于數學課堂是正確的,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不僅能夠提升學習興趣及表達能力、問題解決能力,還能夠激發思維能力。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幫助學生提升數學成績,更是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因此,“小先生”不僅是教學的有效工具,也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