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高等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楊曉燕
思維是數學素養之“魂”,數學課堂應基于“思維”來教。新課標強調,小學數學教學要在數學知識講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包括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與應用思維。要知道,小學數學學習更多地在于實際應用,在于使學生較好地適應社會,學會用所學知識與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思維,首要的是通過生活中的素材與事例,引導學生感知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生活是精彩的,生活中也是充滿數學知識的。但數學知識較為抽象,需要教師能夠從生活現象中進行整合歸納,從中梳理出數學原理、概念等。具體教學中,教師需要有生活數學意識,能夠主動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取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的生活應用價值,繼而產生學習的興趣。比如,“三角形的認識”這一部分內容,教學中如果能夠從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就能較好地激發出他們學習探究的熱情。具體來說,在課堂導入中可以從學生較為熟悉的紅領巾、自行車車架,還有橋架、屋梁等具體事物入手,引出三角形,并且引導學生思考三角形的穩定性,接著嘗試讓學生結合三角形的特性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修補搖晃的椅子等,從中鞏固理解三角形的相關知識。
數學在社會科技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數字化加點、臨床醫學、統計、市場調查等。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應在他們接觸數學、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學科發展以及數學的價值,而且還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如針對“統計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生活實例應用來加強理解,可以通過了解家庭月度用水情況,結合家庭人口等諸多因素,對家庭是否做到了合理節約用水進行判斷。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思維。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社會實踐機會,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應用能力。
數學應用需要的是實踐過程。具體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入手,從學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主動創造情境,引導他們從中發現問題,接著嘗試運用教材中所學的知識主動解決問題。
比如,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后,可以將學生分組,帶到學校的操場空地上,讓學生自行設計面積為30平方米的花壇。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達成教學目標;而學生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公式的知識進行了重新整合,并且能夠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解決問題。通過課堂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理解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能讓學生通過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發展自己的數學應用思維。
家庭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針對學生數學應用思維的培養,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另一方面還要聯系家長配合學校,主動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參與其中。比如可以讓學生參與家庭管理,了解家庭一周各項生活開支,然后通過數據報表的整理解決相應問題,如家庭一周各項開支大約需要多少錢?家庭一個月的基本收入是多少?開支是多少?結余多少?如果要添置一臺家電,根據家庭結余,大約在幾個月后可以購買?這些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發現問題,并且通過搜集、分析、整理、運用等方式,在生活化、大眾化的方式中建立數學思維,繼而有效地培養數學應用思維,讓他們能夠在實際應用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
總而言之,引導學生感知小學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其數學應用思維有一個根本原則,就是與生活接軌、與學生接軌,通過引入教材、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與案例,經過整理組合,發展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另外,針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還要長期堅持,不斷滲透,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