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琴(安徽阜南縣鹿城鎮第十小學)
自1981年8月15日團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全童同時入隊”后,所有的孩子一進入小學就成為少先隊員,他們覺得當少先隊員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表現好與不好都有紅領巾,打掃衛生時,解下紅領巾當抹布;游戲時,用紅領巾當“蒙眼”“丟手絹”“綁腿”的道具;流汗時,又拿它當“手絹”等。有時連戴都覺得是累贅,一出校門立刻取下來。“全童同時入隊”讓他們的自豪感、榮譽感大為減弱,入隊的吸引力、神圣感、儀式感、歸屬感也大打折扣。看到此情此景,輔導員們都不知該如何是好,正當我們手足無措時,迎來了改革的契機。2019年11月,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少工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構建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增強少先隊員光榮感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逐漸改變‘全童同時入隊’的方式,規范入隊程序,有組織、分批次地吸收適齡少年兒童加入少先隊,從源頭培養少先隊員的光榮感和組織歸屬感。”我校積極響應《意見》精神,率先嘗試,努力探索分批入隊之途徑,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關于深入貫徹落實黨建帶團建、隊建加強少先隊工作體制機制建設的意見》中指出:“將少先隊工作納入各級教育部門黨建工作總體規劃。”因此,黨建引領是分批入隊工作的核心,只有將分批入隊工作提升到學校黨的工作格局中,才能為分批入隊工作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更好地促進分批入隊工作穩步扎實推進。因此,2020年5月疫情返校后,學校立刻成立領導小組,由黨支部書記、校長擔任組長,德育副校長任副組長,大隊輔導員、一年級預備中隊輔導員、家長代表等為組員。大隊輔導員首先對一年級預備輔導員進行專題培訓,詳細解讀《意見》和《“紅領巾獎章”實施辦法》文件精神,然后進行討論交流,從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和成長特點出發,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研究制定了《阜南十小分批入隊實施方案》《阜南十小分批入隊考核細則(初稿)》。接著,通過公眾號和班級微信群進行宣傳,一方面,讓家長了解分批入隊的相關知識;另一方面,鼓勵家長提出合理建議,大隊部收集整理,并報學校少工委審議通過后正式出臺《阜南十小分批入隊考核細則》,為分批入隊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實施“分批入隊”的前提,是要對一年級學生進行系統、規范、充分的隊前教育,而開展隊前教育的基礎是要有相關的課程,因此,研發隊前教育課程是重中之重。
學校少工委首先組織骨干輔導員成立“隊前教育課程”研發工作組,然后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圍繞“六知六會一做”對隊前教育的主要課程內容、課時計劃安排、教學方案設計、過程結果評價等幾個問題重點進行研究、討論,通過交流研討大家一致贊成:決定從隊名、隊旗、紅領巾、隊的創立者和領導者、隊徽等14個方面入手,并進行了合理的分工安排。大家立刻行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備課、設計,并把自己設計的初稿及PPT分享到群里,請其他輔導員批評指正,力求做到素材實例更貼近、標志禮儀更規范、人生底色更紅、實踐活動更有趣,從而更好地引領一年級小學生聽黨話、跟黨走、達到“六知六會一做”的基本標準。
入隊前教育的主體是一年級班主任,他們是隊前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因此,在隊前教育啟動之前,學校少工委必須對一年級預備輔導員進行專業培訓。我們特邀阜陽市少先隊名師工作師導師楊峰進行指導,楊老師將少先隊“六知六會一做”內容整合為“入隊必備知識與技能”,對即將正式上任的中隊輔導員進行少先隊知識的基礎普及和實操技能訓練,幫助班主任迅速提升少先隊專業知識和技能,為接下來的隊前教育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切準備就緒,就可以利用每周1課時的少先隊活動課分階段有重點地實施,比如:一年級上學期可以開展少先隊基本知識教育,了解隊名,隊旗、紅領巾、誓詞等含義;下學期重點進行教唱隊歌、佩戴紅領巾、敬隊禮、呼號、入隊宣誓、寫入隊申請書等少先隊基本技能訓練。另外,為了確保活動扎實有效,要求統一時間,統一步調,如每周五上午第二節課舉行,學校政教處和大隊部要入班觀摩記錄,并要求輔導員拍照上傳,然后以年級組為單位宣傳報道。同時還可以采用參觀隊室、觀看影片、故事分享等教育途徑,讓適齡兒童充分發揮接受隊前教育,為申請入隊做好認知準備。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剛從幼兒園邁入小學的孩子更是如此,一個微笑、一次擁抱、一句稱贊,都可以讓他(她)們高興半天。此時適時運用獎章、崗位等手段進行激勵,更可以激發孩子們向上的積極性。《意見》也明確指出,“運用少先隊特有的獎章、榮譽、服務崗位、實踐體驗等多種激勵載體,具體化、常態化、持續化地激發少先隊員光榮感的內生動力。”因此,我們又給每個孩子人手制作一本《阜南十小紅領巾入隊爭章手冊》,內容包括學生個人簡介、少先隊章程、入隊六知六會、紅領巾爭章記錄表,自選實踐活動,入隊申請書,好人好事記錄,入隊感想等。紅領巾爭章考核目標更是詳盡細化,每一學期都有所不同,呈螺旋式上升模式。另外,除了必爭的紅旗章、紅星章、火炬章外,我們還將同一學段的德育目標與“紅領巾獎章”進行整合,與日常教育教學緊密結合,設計出一枚枚特色章,比如:樂善章、樂學章、樂健章、樂藝章、樂耕章、科創章、雅行章、博閱章等,引領學生在實現一個個小目標時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在內心深處真正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同時這本爭章手冊也可以作為復習資料,幫助第一批沒入選的同學,作為繼續提升自己的一個準則,而對于入選的同學又可以留作紀念。
另外,為了激發一年級學生入隊的欲望,我們除了日常的獎章激勵外,考核時還會舉行隆重的“入隊闖關我最棒”活動,在學校大操場上設置幾個門卡,上面分別寫著“佩戴領巾我最棒”“隊禮我會敬”“隊歌我會唱”“誓言我會背”“呼號我響亮”,然后每闖成功一關,就可得一顆星,集齊5顆星,就能獲得一枚“星星火炬章”,最后就可以在“我可以加入少先隊了”相框里拍照留念,孩子們興趣盎然,家長們也倍感自豪。
《入隊規程》中提出:“在適齡兒童完成規定時間和內容的組織教育后,通過自評、互評、他評進行量化評價,將達到學校入隊評價指標的少年兒童名單進行公示。”為了科學、規范、公正入隊,我們制定了三級評價標準。第一級“達標”——自評階段:學生自己對照《爭章手冊》各項考核目標進行自我評價,活動均已完成才算達標。第二級“爭優”——他評階段:結合期末考評各科等級、入隊闖關考核、班內星級考核。根據三項積分總和,評選出候選人名單。第三級“入選”——互評階段:通過民主投票的形式,在班級內開展首批入隊隊員評選,根據票數確定首批入隊隊員名單,要求不能超過班級總人數的30%,一是提升孩子們的“光榮感”,二是能“安撫”大部分孩子和家長的焦躁情緒。同時頒發相應的獎章和證書,表彰學生在這一個階段內的學習和表現。然后根據疫情防控實際,一、二年級結合分批次舉行入隊儀式,成立中隊組織,暫未入隊的孩子繼續接受隊前教育,以“已入隊”的孩子為榜樣改正不足,努力進取。另外,每入隊一批都要組織學生填寫《隊員登記表》,然后交給大隊組織統一管理歸檔。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入隊戴紅領巾只是一個瞬間,讓孩子們在努力的過程中發展完善,才是真正的成效和收獲。學校少工委將根據《入隊規程》,不斷完善《分批入隊工作細則》和《隊前教育課程》,力爭逐步形成系統全面、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入隊評價考核體系,營造你追我趕、積極向上的學習生活氛圍,使廣大少年兒童更加向往少先隊組織,更加珍惜少先隊員的身份,從源頭上不斷增強少先隊員的光榮感和歸屬感,為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紅孩子”而不懈努力。